摘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需求,整合各类综治资源,全力推动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三级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需求,整合各类综治资源,全力推动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为展现各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方面的做法成效,内蒙古法制报特推出“鄂尔多斯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把群众的“烦心事”变为“暖心事”,让和谐、稳定成为推动鄂尔多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底色”。
乌兰木伦镇:用“义家联动”之笔 描绘矛盾化解新“枫”景
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地处工业区,全镇常住人口5.3万人,驻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700余家。面对全镇人口众多、工矿企业多,征地纠纷、劳动纠纷和地界纠纷突出的问题,乌兰木伦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秉持源头治理、依法治理、高效便民的原则,探索建立“义家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动镇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为工业化乡镇基层治理提供了样本。
基础建设上,聚焦乡镇关键层级,打造由综治中心统筹,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人民法庭、内蒙古经济调节中心和义家组织等专业力量组成的镇综治中心,针对性设立信访代办、人民调解、涉法涉诉和劳动监察4个窗口,最大程度实现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的目标。
四所一庭两中心工作模式
工作运行中,逐步完善“义家联动”组织建设,由镇综治中心牵头,邀请驻地企业熟悉业务、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组成调解组织,针对涉企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治理,促进矛盾纠纷更好、更快化解。目前该组织辐射链接全镇91家工矿企业,2024年调解各类矛盾322起。
此外该镇不断强化网格化治理,在一个网格内配备网格长、网格员、信访代办助理、网格民警、网格法官、人民调解员、网格律师、网格人大代表并以“综治网格”为基础,统筹整合党建、市场监督、安全生产等5个部门专业网格,形成网格化管理“8个1”模式,有效发现和化解矛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札萨克镇:“札这儿优解”推动基层善治
近年来,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整合资源,不断完善镇级综治中心建设,打造“札这儿优解”工作品牌,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实现乡镇善治。
强基础,一站“优解”。投资450万元建成480平方米镇级综治中心,打造集来访接待、法律咨询、分析研判、调解处置、心理疏导为一体的“一站式”矛盾化解服务大厅和智慧指挥平台,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14名,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建机制,多元共治。坚持党建引领,构建“7个1+N”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联全镇28个嘎查村(社区),部门负责人兼任驻村工作站站长,包村干部任联络员,形成由点及面的矛盾化解矩阵。构建“源头预防—首接首办—全程代办—跟踪回访”全链条闭环机制,实现信访事项专人协办、全程代办、就地化解。2024年,开展多元联动调处78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5件。嘎查村(社区)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74件,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175条。
札萨克镇组织开展多元联动矛盾纠纷化解
搭平台,形成合力。创新推出社会治安积极分子积分奖励机制,推动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2024年以来,累计积分兑换实物5000余元。成立“企地议事会”,统筹优化资源配置,2024年召开议事协调会6次,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企地融合发展格局。
札萨克镇“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工作机制
“札这儿优解”,札萨克镇综治中心从群众需求出发,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老百姓解忧有了新去处,为基层善治提供了法治支撑。
纳林陶亥镇:“三强化”战略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近年来,纳林陶亥镇综治中心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全力实施矛盾纠纷化解“三强化”战略,有效破解了矛盾排查化解中力量分散、效率不足、防控薄弱等难题,构建起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强化网格管理。面对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多元化诉求的新期待,集中组织网格员、志愿者等平安力量,围绕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欠资欠薪、征地拆迁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矛盾纠纷“拉网式”排查,制定矛盾风险化解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并对各类矛盾隐患进行风险评估,按照评估等级制定化解措施、明确化解时限,充分实现老百姓“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的工作目标,打通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2024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265件,化解263件,化解率99.2%。
网格员入户排查调解矛盾纠纷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并实施人民调解委员会、地企议事会等工作方案,成立17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接待调解20批次60人,同时根据受理案件难易程度及实际调解情况分为三类标准对其所在调解委员会进行补贴奖励,2024年以来共化解A类案件17件,B类案件15件,C类案件55件,指导各村(社区)建立地企议事会,定期商讨研究移民搬迁、土地流转、村企合作建设项目、地企矛盾纠纷等事宜,共召开议事会96次,协调事项74件,协调资金达325万元。
三是强化法治宣传。以宣传栏、横幅标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为载体,充分结合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节点,搭建免费便利法律咨询平台,在集贸日邀请法务团队为居民进行答疑解惑,让法治宣传多样化、精准化。2024年以来,共开展集中和入户宣传8次,发放各类宣传单12000余张,宣传品15000余份,接待群众法律咨询50余次90余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补偿资金分配不合理事宜,制定补偿款分配方案合法性审查、集体性资金全部纳入对公账户管理等制度,聘请专业法务团队对村民自治分配方案进行全过程规范指导,2024年以来已审查指导通过24个社34份村民自治分配方案。
纳林陶亥镇综治中心联合派出所深入小区开展各类工作综合宣传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