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油茶产业学院,食品加工与工艺(油茶方向)的学生正专注地进行实操训练,系统学习油茶制作技艺与文化知识。作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油茶习俗”的保护地,近年来,恭城以人才链贯通产业链、创新链,系统性优化油茶产业发展生态,为油茶发展注入蓬
非遗传承人传授油茶制作技艺。恭城瑶族自治县委组织部供图
在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油茶产业学院,食品加工与工艺(油茶方向)的学生正专注地进行实操训练,系统学习油茶制作技艺与文化知识。作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油茶习俗”的保护地,近年来,恭城以人才链贯通产业链、创新链,系统性优化油茶产业发展生态,为油茶发展注入蓬勃的现代活力。
恭城油茶种植基地。恭城瑶族自治县委组织部供图
为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恭城积极探索建立“县—市—自治区—国家”四级非遗传承人培养机制。截至2024年底,全县已拥有各级非遗传承人63名,其中国家级1名、自治区级2名。实施“油茶工匠”培育计划,组织编写恭城油茶制作技艺培训教材,开展覆盖种植、加工、服务全链条的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恭城油茶师超过8000人次。同步孵化“油茶文化推介官”,培育本土主播,利用新媒体拓宽传播边界,推动传统技艺向标准化、职业化和数字化转型。
新欧记食品公司生产车间内,员工正在包装油茶。恭城瑶族自治县委组织部供图
近年来,恭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广西城市建设学校、桂林旅游学院等高校共建油茶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年培训油茶工艺职业技能人才超过2000人次,承接研学活动50余场,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3项,有效促进油茶技艺传承与产业升级。引入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等科研单位技术力量,开展项目合作,深入研究油茶原(辅)料品种繁育、种植和深加工技术,全县原辅料种植面积扩大至24万亩,成功完成4个恭城油茶新产品配方和3项发明专利,研发出罐装浓缩油茶、速溶油茶、油茶副食品等系列产品,有效延伸油茶产业链条。
恭城油茶浓香扑鼻、余味无穷。恭城瑶族自治县委组织部供图
如今,全县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沃土,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协会”协同机制,打造集文化体验、产品研发、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恭城油茶双创服务平台,出台《恭城油茶产业发展条例》,吸引116名创新性人才返乡创业。在人才支撑和政策保障下,恭城油茶产业实现全链跃升,茶旅融合园区、非遗产业园等“油茶+”新业态蓬勃发展。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传播的复合型人才,正成为油茶产业从传统美食迈向支柱经济的核心力量。
来源:当代广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