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宋朝三百年最让人惋惜的皇帝,也是宋朝唯一一次崛起的机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4 12:38 1

摘要:宋朝,总有人觉得它叫人窝囊:钱袋子鼓鼓,却成天被邻居威胁。论文化,四海独尊,论军事实力,却总是垫底。你看历史书翻来覆去,宋太祖借杯酒上了位,宋徽宗画得比什么都好,宋高宗跑得比谁都快,能让人记住的皇帝真没几个。为什么,这么强的经济和技术,就非要搭配个软肋的军事?

宋朝,总有人觉得它叫人窝囊:钱袋子鼓鼓,却成天被邻居威胁。论文化,四海独尊,论军事实力,却总是垫底。你看历史书翻来覆去,宋太祖借杯酒上了位,宋徽宗画得比什么都好,宋高宗跑得比谁都快,能让人记住的皇帝真没几个。为什么,这么强的经济和技术,就非要搭配个软肋的军事?这一问,答案可能藏在权力结构和那些被写进历史的人的性格里。

赵匡胤开创的这摊子,是文人治国、君主被夹在权臣士大夫中间的格局。大多数宋朝皇帝,对上祖宗法度不敢逾越,对下文武百官又不好得罪。既想治国有恒,又拿不出破局的狠劲,这就注定国策偏保守。宋神宗王安石变法也好,后来几位有想法的皇帝也罢,总是被掣肘。这种氛围,注定有野心的人只能用绳子把胆子绑在心上。

君臣共治,一听挺好,像是开明,偏偏城头变幻大王旗。君为船,臣为水,本该稳定。偏偏臣比船还重,皇帝腰杆子挺不起来。所以宋太祖以外,往上找能拍板的君主不多。宋神宗试过一次,变法翻江倒海,关键时候却硬不起来,党争一来二去,最后只剩狗咬狗。再有宋哲宗,小时候被太后按着脑袋看大人斗嘴,自己连屁股都不见得能坐稳。

宋哲宗赵煦,名字怕是大多数人连在课本上都拢不到。他爹宋神宗想改革、拉壮筋骨,结果碰了壁。哲宗继位时候,小孩子样,祖母高太后实权在握,朝臣谁都拿他当个屁。司马光这批守旧派打压新法派,每天鼓捣的全是反向操作。新法全废,变法派被赶尽杀绝,宋神宗生前打拼来的成果,眨眼全交了优惠价。西夏强势来敲门,老底拱手相送,连国耻都快不用写新的一行。

更气人的是朝堂那点事。小皇帝坐在上头,官员只管朝太后鞠躬,连个正眼都不给皇帝。那场面,连现在看直播都嫌尴尬。哲宗八年稚龄时光,亲政遥遥无期,每日看着党争摧毁父亲的梦。你要说这么小的孩子心里没杆秤?谁能忍!但他忍了。

亲政之前,他嘴巴很严。有人问事,他说,“娘娘都定了,儿臣说啥?”表面一句软话,但谁听不出来心口那道火?高太后给他换新桌子,他偏把父皇用过的那张旧桌又搬回来。到底是思旧,还是倔劲,外人说不清。但黑夜睡着的人心里是最明白的。

高太后这一走,哲宗啥也不等,马上赶走了老派,召回了改革派。新法又卷土重来,和新党旧党缠的你死我活。想抓大权的人,总是瞧不惯那些浑吃等死的。哲宗重新启用章惇,让章楶对着西夏带兵打仗,倒是打出了些气势。

这里槽点不少。历史上变法说到底看皇帝站哪一边。秦孝公能挺商鞅,变法就能在秦国落地,反对的直接杀了。宋神宗典型的半拉子,变法支持一点,反对一点,全程乐见同僚互掐。哲宗就狠,他不喜欢的,哪个党都不留。他砍掉守旧派,调和新法,还没忘了融合旧政里的好处。倒也不是疯狂赶尽杀绝,死牌不打,活路常留。

执政方式很有一套。各级官吏政绩一查到底,合格才升,不合格当场撸掉。举荐错人也要连坐。硬邦邦的一条线,没啥讨价还价空间。有人跑来求赏,说地方捕盗有功,哲宗道:这不是本职?你图啥,勋章?这点小事也拿上来说?逻辑是严丝合缝,只是脸色未必和善。

对西夏,哲宗没有妥协。章惇、章楶杀回河湟,灭了唃厮啰,青唐又收在手。之前西夏年年叫嚣,如今打的西夏喊爹求和。宋哲宗和章惇铁了心要抢回宋朝该有的地块,历史上西夏“请命乞和”这句就不多见。内政一条线,外战一条线,这才像王朝气象。

辽国那边也可说。其实那会辽国到了耶律洪基和耶律延禧父子,黄昏气象谁都看得出来。君主平庸,朝堂松散。西夏刚挨一顿暴打,辽国气压保温箱,宋朝气势刚要抬头。此消彼长,历史机会好像马上敲门。

有人要问,若不是哲宗25岁早早去了,该不会是宋朝的新起点?变法刚见成效,外敌已现退意,宋朝终于有机会一展手脚。历史却像没打招呼就下班,哲宗骤然离世,机会断了。宋徽宗后来富贵表面却内里空洞,国运跌入井底。

其实哲宗不只是有狠劲,还用自己给内库的钱筛补边防、安抚归降部族。对宫女,时常放归。不少法度,也有现实温情的一面。对监狱囚犯,他讲究改善条件,要求通风饮水清洁,生怕人受罪太重。这些细节,很多历史皇帝做不到。你说他强硬吧,他也宽恕;说他仁慈吧,下手时也决绝。前面才说他理性、温和,这儿却一点不手软。两面性,谁都躲不开。

偏偏宋史对他评价极低,说他“罢斥君子,重用小人,掀起党争,报复善良”,宋政也因此一团糟?想想挺有意思,其实新旧党争在宋朝本就难解,但结果却让哲宗全盘背锅。明明他让宋朝从废墟中重新打回了主动,偏偏史书不买账。是非黑白一瞬间全变了调,这真让人摸不准。

宋朝走到那一步,有道是偶然也是必然吧。哲宗在位不过区区十几年,像一阵骤风刚刚搅活死水,随即被命运扼住了脖子。机遇浮现,宋朝又回归旧态,仿佛什么都没变,也好像一切都变过。

宋朝的辉煌和困局,总在强势与迟疑、进取与保守之间摇摆。哲宗这段历史,像是一条岔路,但很快就闭合。历史最后只剩下一行字,复杂又简单。

来源:小杨分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