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动症,其实根源在脾,当脾的功能强大起来,营养物质就能顺利输送到大脑,多动症的症状自然会得到改善。
多动症,其实根源在脾,当脾的功能强大起来,营养物质就能顺利输送到大脑,多动症的症状自然会得到改善。
这就好比培育幼苗,若不提供充足养分,幼苗又怎能茁壮成长呢,二者道理是相通的。
前不久,门诊来了一位8岁的小男孩。从2年前开始,家长就发现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写作业时,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东张西望,原本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常常拖到两三个小时。
近半年来,情况愈发严重,在课堂上频繁做小动作,不是揪前排同学的头发,就是自言自语,还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老师多次与家长沟通,建议带孩子就医。
了解完孩子的情况后,我采用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他制定了治疗方案。
这一经典方剂源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黄芩清泄肝热,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半夏、生姜和胃化痰,人参、大枣健脾益气,茯苓宁心安神,大黄泻热和胃。
全方共奏疏肝理气、重镇安神、健脾和胃之效,与患儿肝郁脾虚、心神不宁的病症高度契合。
我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进行了灵活加减,针对脾虚,加白术、山药以增强健脾之力;针对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加石菖蒲、远志,以开窍益智、宁心安神。
三个月后复诊,孩子写作业时的专注度明显提升,小动作减少。
半年之后,在课堂上能够较好地遵守纪律,和同学相处也变得融洽。随访一年,多动症症状没有反复。
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理呢?
我们可以把大脑比作一台精密的机器,当营养无法充足供应时,大脑这台机器就难以正常运转。就像汽车缺少汽油,无法正常行驶一样。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营养无法有效供给大脑呢?
1. 脾虚失运:脾在人体中就像一个运输队长,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各处,包括大脑。若脾虚,营养的运化和传输就会出现问题,大脑得不到充足滋养,容易引发多动症。
2. 肝郁气滞:肝主疏泄,能调节人体的气机。若孩子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的环境,如学业压力过大、家庭氛围不和谐,容易导致肝郁。肝气不舒,气机不畅,会阻碍营养物质向大脑的输送。
这个小男孩又是哪种情况呢?
有一个关键线索,他特别挑食,面色发黄,形体偏瘦,大便经常不成形,这些都是脾虚的典型表现。
另外,小男孩性格内向,父母工作繁忙,陪伴他的时间较少,和父母交流时,常唉声叹气。脉象偏弦,进一步印证了肝郁的判断。
既然找到了病因,治疗原则:
1. 健脾益气
2. 疏肝理气
3. 益智安神
三步走,成功改善了孩子的多动症状,就像为大脑这台机器注入了充足的动力,让它能够正常运转。
来源:中医儿科夏新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