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需求,整合各类综治资源,全力推动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三级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需求,整合各类综治资源,全力推动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为展现各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方面的做法成效,内蒙古法制报特推出“暖城善治 绘就和谐‘新枫景’”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鄂尔多斯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把群众的“烦心事”变为“暖心事”,让和谐、稳定成为推动鄂尔多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底色”。
铜川镇:夯实治理基石 打造和谐家园
近年来,东胜区铜川镇以“铜心富民”党建品牌为抓手,通过“一中心引领、两举措推进、三聚焦实施”整合各类资源,全方位推进“一核五防五治多商量”的基层治理模式和“警企民”联动的平安服务模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管理体系,逐步形成“铜心共治”的基层治理良好局面。
聚焦资源整合 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一中心引领,集成治理。践行“集约高效、便民利民”理念,整合执法、公安、司法、律所等机构,将“多中心”集成为“一中心”,通过业务全链条贯通,实现信访接待、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事项集成办理,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两举措并行,强化保障。一方面建立“三维排查网络”,通过领导下访、网格员巡查、联户长监测,三管齐下排查各类纠纷隐患;另一方面健全“六调联动”机制,多元整合调解资源、建立化解专班,推行信访代办,创新采取“一访二谈三帮四解五控”“五步”工作法,切实提升矛盾化解质效。
排查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海子沟社召开社员会议
网格员入户
交流企业问题
聚焦发力,精准服务。聚焦企业关切,常态化走访交流,协助企业解决问题,设立调解室,实现纠纷不出园区;聚焦民生需求,实施“民情直通车”工程和“微实事”惠民行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聚焦综治效能,以信访法治化为着力点不断优化信访流程,保障群众各项诉求都有人办理、各项诉求都依法推进。
地企问题现场办公会
创新工作方法 深化源头治理
“一核五防五治多商量”,协同治理。以镇党委为核心,成立6个党建联盟,汇聚辖区党建合力;创新“五治融合”工作法,以政治引领,以法治保障,以德治教化,以自治强基,以智治支撑,稳步创建平安发展环境;推行“一个核心、一个平台、一个智库、办好一件事情”的“四个一”工作模式,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
“警企民”联动,共筑平安防线。整合派出所、企业和乡贤力量,形成平安服务联动模式;派出所民警任职村“两委”,构筑安全“防火墙”;组建乡贤“和事佬”团队,选聘联户长,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格局。
选聘联户长
“一社一企一联动”,以发展促治理。培育“一社一企”集体经济项目,努力构建经济联动发展、矛盾联动调处、乡风联动营造良好局面,营造“社以企富,企以社强”的社企互融互促的良好氛围,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将矛盾消解于未然。
泊尔江海子镇:三招激活综治“神经末梢”
东胜区泊尔江海子镇综治中心锚定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目标,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以创建“平安村”为重点,以构建综治网络为抓手,构筑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全力夯实基层治理基石。
资源汇聚 多方整合构筑综治堡垒
镇综治中心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为枢纽,充分发挥场地优势,分别分类设立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处室等专门场所,科学规划信访、禁毒、反邪教功能分区,打造“一中心统筹、多部门入驻、多功能集聚”的综治平台。同时,引导镇社会治理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和综合执法队协同作战,以协作联动织密社会治理网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与实战化水平。
泊尔江海子镇综治中心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服务
前端防范 多管齐下化解矛盾症结
镇综治中心始终将“摸排隐患、化解纠纷”视为综治维稳工作的关键。不断完善“法律顾问+村干部+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综治网格员”骨干体系,建立“连心法庭”“四所一庭”和“警司联调”工作机制,实现矛盾纠纷排查、研判、调解全流程的高效协同。推行“访前调解”工作法,成立由村干部、包村干部等多方参与的调处专组,针对群众信访问题进行先行调解,力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防止矛盾激化升级。
体系升级 精管细治助推服务转型
镇综治中心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托底作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网格化管理和居民自治深度融合,成立党小组31个;优化设置网格56个,其中基础网格50个,专属网格6个;选配网格长56名、联户长166名,以“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工作新模式,不断延伸社会治理“触角”,切实将“情况掌握、问题解决、矛盾化解、工作推进”完成在服务群众一线,实现民情民意在网格内掌握、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化解、安全隐患在网格内消除,切实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筑牢社会治安与稳定防线。
建设街道:三措并举 打造综治新样板
东胜区建设街道以“实战导向、实体运行、实效为先”为理念,不断深化平安建设、创新治理模式、整合资源力量,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构建起实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行、高效化服务的综治工作新格局。
优化阵地建设 夯实硬件基础
依照综治中心需具备牌子、机构、场地、人员、制度 的“五有” 建设标准,建设街道对原综治中心的场地设置与功能布局实施提档升级改造,打造出集办公、接待、调解三大功能区为一体、总面积400余平米的综治中心场所。升级后的综治中心功能区域划分科学合理、工作衔接方便快捷、服务群众高效便捷,有力保障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也为辖区平安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筑牢根基。
充实人员配置 保障规范运行
建设街道综治中心配备工作人员7名,其中设主任1名,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担任;副主任3名,分别由街道社会治理办主任、解放路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担任;还有专职工作人员3名。除社会治理办人员全天办公外,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室工作人员定期轮值坐班,及时受理处置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工作流程、细化职能职责,制定并公示了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调解等14项制度机制,强化制度约束,保障综治中心规范运行。
整合多元资源 提升工作效能
自推行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以来,建设街道整合各方资源,凝聚起强大治理合力。通过警司联调、部门联动、“四所一庭” 等模式,一体推进矛盾风险化解与社会稳定维护工作,实现矛盾纠纷 “一站式” 解决。2024年,成功化解18起重大矛盾纠纷,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19件,成功化解110件,化解成功率达92.3% ,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有效防范了群体性事件以及重大矛盾纠纷转化为信访案件。此外,积极推进 “党小组 + 网格员 + 联户长” 工作,挖掘并动员521名有能力、热心公益的退休老党员、业委会和物业公司负责人等担任联户长,参与基层治理。截至目前,联户长已完成各类事项150余件次;探索开展联户长兼职配送业务,在3个社区8个小区进行试点,人均日配送收入约110元,极大提高了联户长工作的积极性与频次。
新丰社区联户长“积分奖励制度”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