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援引国防部消息人士的话强调,若提案通过,相关军事行动将严格遵循“必要原则”,并会采取充分预防措施以避免人员伤亡,力求在安全防御与风险控制间找到平衡。
立陶宛当地媒体近日报道,该国正提议修改军事部队法规,让武装部队能更灵活地应对无人机威胁。
本次调整,是由于近期无人机越境事件引发的安全警报,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波罗的海国家日益加剧的防御焦虑。
根据此次拟议的法规草案,在国防部长或其指定官员批准后,武装部队将被允许在禁区内对无人驾驶飞机采取军事行动。
这与现行规则形成明显差异,目前,立陶宛仅允许在无人机对关键基础设施构成直接威胁时使用武力。
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援引国防部消息人士的话强调,若提案通过,相关军事行动将严格遵循“必要原则”,并会采取充分预防措施以避免人员伤亡,力求在安全防御与风险控制间找到平衡。
此次法规修订的直接导火索,是近期两起俄制无人机越境事件,这两架“天竺葵”无人机,从俄罗斯的盟友白俄罗斯境内起飞,擅自穿越了波罗的海国家领土。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在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中,常将此类无人机用作“诱饵”,通过大规模投放消耗乌方防空系统弹药、分散防御注意力,为其他打击手段创造机会。
这类无人机的低慢小特点,使其难以被传统防空系统精准拦截,给防御方带来不小挑战。
为应对潜在风险,立陶宛交通和通信部已宣布关闭白俄罗斯边境沿线的部分领空,禁令将持续至今年10月,且不排除根据局势延长的可能。
这一举措被视为短期内强化边境管控的应急手段,而修改军事法规则是从制度层面构建长期防御体系的关键一步。
在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持续发酵的当下,立陶宛的安全担忧不断升级,目前正加速推进军事准备并大幅增加国防开支。作为北约东翼的前沿国家,立陶宛与俄罗斯及其中亚盟友的地理位置使其对局势变化尤为敏感。
上个月,立陶宛官员就公开呼吁北约尽快加强东翼的反无人机能力与整体防空体系建设。
“俄罗斯无人机在袭击乌克兰时频繁偏离航线,进入北约成员国领土,这不仅对平民安全和关键基础设施构成直接威胁,”立陶宛代理外交部长科斯图蒂斯·布德里斯直言,“这绝非立陶宛或其他前线盟友单独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北约联盟需要共同应对的安全挑战。”
更让立陶宛警惕的是其首都维尔纽斯的防御压力,这座城市距离白俄罗斯边境仅30公里,在潜在冲突中极易成为目标。
为此,立陶宛近期已公布详细的城市疏散计划,从物资储备、交通疏导到人员安置等环节均做出部署,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
立陶宛既需通过自主行动填补安全漏洞,也需借助集体机制提升威慑能力,因此关闭部分领空、修订军事法规、强化国防开支、北约协同防御等手段必不可少。
而此次针对无人机威胁的法规调整,是对当下安全挑战的回应,也可能成为北约东翼国家完善反无人机体系的一个方法,实施效果或将影响区域防御措施。
来源:老汪说事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