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向大陆表示歉意后,疑被禁止返台,马英九访陆,正面回应统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4 12:51 1

摘要:有时候,看热闹的人,比当事人还紧张。6月15号到了,馆长的大陆行就到最后一天了,但这一天,和之前不大一样——既不直播,也没有公开行程,谁也不知道他和团队具体做了啥,只有一句“很累、很难”。这让不少岛内人心都悬起来,尤其是那些平常喜欢喊打喊杀的绿营网军和名嘴们,

有时候,看热闹的人,比当事人还紧张。6月15号到了,馆长的大陆行就到最后一天了,但这一天,和之前不大一样——既不直播,也没有公开行程,谁也不知道他和团队具体做了啥,只有一句“很累、很难”。这让不少岛内人心都悬起来,尤其是那些平常喜欢喊打喊杀的绿营网军和名嘴们,差点没把馆长的行李包搜出来,看见他取消直播,更是各种猜测都冒出来,什么“馆长怕了,心虚了”,还有说他“已经在谋后路”,倒像是在看一场悬疑剧。

最有意思的还不是这些人胡乱猜,而是那种“左骂右讽”的氛围。你看那些在岛内把话说得六亲不认的绿营侧翼,动不动就放话要收拾馆长,好像他这趟旅程回去就得在检察院门口报到。有些媒体更是一边倒地铺天盖地,说馆长“突然停播”是猫腻,竖着耳朵等着他露馅。我打个比方,这感觉就像老百姓聚在街头巷尾,听说谁家小孩半夜没回家,邻居们比父母还着急。

不过话说回来,馆长其实没如传言中那样低头。14号他在接受采访时就忍不住发了几句牢骚,说实话听了让人有点戳心:他完全搞不懂,岛内不少人,一口一个“卖台”就往他头上扣帽子;更让他费解的是,蓝营内部也有些知名的嘴炮,恨不得把他往“变色龙”风格贴。所以表面上看他是被民进党攻击,实际上左右都不是个。说白了,做人难,做岛内有点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更难。

咱们说说这个“蓝营名嘴”黄智贤,她是个有名的高手,平日里不怎么给人好脸。她公开表示,馆长大陆直播就是两面人,进退之间就是捞钱。说起来好像两个人从没见过面,黄智贤能把馆长的心思剖出来晒太阳。这番话传回岛内,立刻惹得馆长很不爽。他自己也承认,等回到台湾准得出事——民进党侧翼早就磨刀霍霍,网路上喊话要调查、要惩治他,周玉蔻这一号人物更是把话说得出口成刀。

这时候,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直接发话,意思就是,“你要是喜欢,就多待一会儿,别急着回去”。就像有人堵在门口说,你走不走他来决定。其实这些话听着很伤人,说的是“叫他在大陆多住点”,实际意思大家心知肚明。馆长没忍住,直接当记者面反问,“台湾不是你家也是我家,凭啥不让我回?”这句话反而让很多普通人心里一动。你说台湾人眼馋,他难道就不是台湾人了?

说到馆长这趟“大陆行”,其实有些细节值得咱们仔细琢磨。临走前他罕见地说了两句道歉。第一,自己从前听民进党宣传,信什么骂什么,对大陆有过偏见,这次他认了错,也公开道歉。第二,曾经骂过中天电视台,也是自省了。这不是随口一说,馆长过去在岛内是有话语权的,很多年轻人认他敢“硬钢”,但对大陆总是带着刻板印象。哪知道这次亲自瞅了几天真实的生活,发现跟岛内宣传的“水深火热”压根不是一回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主动承认自己以前看错了。

其实现场很多镜头小细节挺能说明问题。有人说馆长在上海的小吃摊前,和摊主聊家常,聊经济压力。那摊主笑着说,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年轻人机会不少,家里小孩学编程都能在短视频平台接活。馆长听了,一脸感慨说,这要在台湾,差不多的家庭可能每个月还要算计水电费。岛内不少观众看直播弹幕,那一刻特别安静,没人刷屏。因为生活是最有说服力的镜头。

说到底,这趟大陆行,馆长并没喊什么“统一”,也没按照外头人的期待自我标签。但这几年大家都明白,真正能影响人心的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开门见山的实地体验。馆长顶着压力,带着数百万关注,把他们没见过的大陆生活用镜头慢慢呈现出来。这种勇气,在岛内“舆论场”上并不多见。有人说这叫“戳破谎言”,其实更像是把一层窗户纸吹得透明了,不少岛内中老年人都罕见点了“点赞”,连自己的小辈都拿起手机关注起了直播。

顺带一说,除了馆长这波操作,最近马英九也来了大陆。6月15号他在海峡论坛那场发言,倒挺有分量。他讲到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两岸都认一个中国,这话说得对,也见过风雨。他还把“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拿出来,意思很明显,“用协商代替冲突,别让战火点着”。其实这话岛内多年没多少人敢明说,尤其是公开场合。

话里话外,马英九算得上是“态度进化”,以往他嘴里常挂的是“不独不武不统”,这次字里行间隐隐多了些暧昧色彩,提及“统一”时没有回避。岛内一些学者甚至悄悄评论,这已经比前些年开放不少了。其实马英九也不是一拍脑袋拍出来的,岛内不少人已经发现对大陆的误解,慢慢松动了立场——连楼下刷手机的小卖部大妈都能叨咕上几句。

有人或许要问,这一波到底能不能改变什么?岛内年轻人能趁馆长的带头来看看大陆、带走些真实善意,还是会被岛内舆论夹击,不敢出来?难说。咱们说现实,“风头浪尖不怕事”的人向来少,真想改变舆论,终归得有人敢第一个吃螃蟹。馆长这一趟就像开头子,身上受到的压力是正经的,比粉丝数还沉重。

如果你站在岛内普通老百姓角度,可能更关心一点:“我们的小日子,会不会因为有几个名人跑了大陆而过得更好?”这句话很朴实,但却是那些每天为了生活奔波的小家庭和退休老人一起拧出来的胸口话。我有时候也好奇,假如以后越来越多人敢说心里话,会不会有一天,岛内那些漫天飞的阴谋论,也能用一次真实的见证慢慢破掉?

剩下的故事,还在等。馆长回去要面对的风浪,不用猜也知道不好过。岛内各种声音会不会更激烈,也许只有等几天才能见分晓。但也许,每个人都改错、认错一点,事情就悄悄有了变化。真到那个时候,谁才是“家里人”,就不用再多问了。

来源:大事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