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明开创的鹅毛诗、诗意流、半途主义、零乡,竟是这样诞生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15:24 1

摘要:唐国明, 于2013年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

哇,著名作家唐国明开创的鹅毛诗、诗意流、半途主义、零乡,竟然是这样诞生的

唐国明, 于2013年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精选脂批、文句汇校标注、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半途主义就如前所未有的给世界带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精神的唐国明,最初以《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出版了成熟部分的《零乡》一书中表达的那样: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集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前所未有地发现论证了两组项数相同数差为1为2的连续数之和的数差规律,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体;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唐国明作品

五、

“自2001年租住到岳麓山向阳坡。在这里,完成了《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而得‘曹雪芹再世’之称。后因‘鹅毛诗’又获‘云梦湖边的天鹅’之号,又因写有自由古体诗而被叫为‘盛唐公子’,因寄居岳麓山,又获‘麓山公子’之名;每日食一餐饭已成常态,又有了‘一餐饭先生’之誉;因2018年秋,搬到原租住地几步远的地方的一个地下室租住,又被叫为‘地下室先生’。门一开,走出去几步,便是校园中女子如明月清风行走的木兰路;门一关,便自钓寒江雪。”

“2015年年底到武汉湖北卫视录制完《今日没烦恼》节目,回到长沙岳麓山向阳坡写下《初恋武汉》一诗:‘我的泪水洗不掉你遮挡阳光的尘埃/我的力气推不动你填满大街小巷慢滚的轮胎/我的烦恼即使汹涌如滔天而下的雨/再也还原不了你越来越小的东门湖海/作为一个路过的鹅毛诗人,只能如天鹅一样飞上黄鹤楼/留下几片洁白的羽毛/然后,如一个刚出山林的隐士/从长江大桥上下到有渡船的码头/随一页挂着涨满风的帆/再从你的樱花裙下一梦醒来’”“写完后,想起我刚写诗时,疯狂到每天不管上课还是下课都在写诗。那么迷狂的原因,也许当时是1992年的缘故。迷狂来迷狂去,总是没写出心中理想的诗。因为理想的诗写不出来,就由迷狂到迷惘。一踏入迷惘的时期,自杀的情绪就产生了。产生这种自杀情绪的原因,到如今我还记得十分清楚,觉得既然写不出理想之诗,生不如死。但我明白,我不能死,我父母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即使我明白我不能死,但死亡的情绪常常袭击着我。幸好,我常把这种活着与死去的内心挣扎,告知宿舍的同学。他们总是鼓励我说,想写出理想的诗当然不是现在,是到未来许多年后去了。我想起要到未来许多年去了,我又焦虑万分,就去请教了也喜欢写的老师。那些老师看了我写的东西后说我只要坚持,30岁左右定能发表作品。一听这话我更加焦虑,也更加绝望,加上死亡的情绪不断拜访,自己想死的心不断加强。也许是我还没到死亡的时候,有一天我想,既然我是因写不出理想的诗,而想死,那就证明我不是写诗的,文学的道路很宽广,写不出好诗并不会意味写不好小说,既然写诗痛苦得想死,我何不放弃了写诗。说是放弃,但写诗的冲动在后面的岁月里时时拜访我,使我在一年的四季中,有的季节重点写散文,有的季节重点写诗歌,有的季节重点写小说。自从读了凡能读到的大批哲学著作以后,以及其他凡能读到的杂七杂八的书以后,那个死神再也没来拜访过。”

“由于写不出理想的真诗,我感到空无,与活着的无意义,那时死亡的意识,时刻冲击着我;所以1992年,还是一个高二学生的我,放弃了写诗。直到2009年在灵感的挤压下写出鹅毛诗。就这样在山摇地动的浪潮冲击下,坐怀不乱地做起写作贵族的我,在口水、垃圾、下半身、屎尿诗飞扬跋扈的时刻让鹅毛诗出生了。”

“在2015年,鹅毛诗网上走红的时候,一个网上读者说出‘鹅毛诗盖全唐诗’时,另一个网上读者说出‘当我们把诗歌杀死在自己怀里的时候,《鹅毛诗》再次复活了诗歌’时,我读到的那一刻,便于2019年6月7日写了一首自由古体诗《雨夜抒怀》:‘十年征战在大荒,大野中央我为王;云梦湖边天鹅在,鹅毛诗歌盖全唐。黛玉太虚幻中去,宝钗香尽雪里亡;但愿今生得虞姬,安和天下再称王。’然后又为抒怀写出‘雷劈不倒、风雨不垮、火烧不灭,奋勇迎接那些扑面而来的雷鸣火闪。’”

“回望人类文学,文学的最初形态是从诗开始的。诗最初的起源来自于祭神的话语,是用来颂神说给神听的,对神言语的吟唱。另一个来源就是山歌与民歌,是来源于情。到屈原《楚辞》的诞生,才出现真正的诗人;而《楚辞》也是楚国民歌的一次文学化实验。可以说,诗歌是能歌的诗,是歌出的诗。”

“在我国,尤其古代,很少有真正以文为生的诗人或作家,一般是在没获取功名之前之后,或屡试不第或人生失落而作诗作文。就是李白与柳永,他们不是真正的职业诗人;一个求官无门,放荡江湖,游历山川醉生;一个科场运气不佳失第后,在香艳篱围中梦死。”

“很多人问我自由古体诗是什么意思,我直白的说,就是去除条条框框,取五言、七言或其他几言形式,如民歌一样只求上口、合口,自然写大意境之诗。”

“我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让《红楼梦》摆脱了龙头蛇尾的处境,再现成龙横空出世。”

“我分别论证过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猜想,受其启发,顿觉万有总在起起落落、递减递增的途中,得出了半途主义哲论。2019年12月获得‘半途主义哲人’称号。”

“什么是鹅毛诗,最直接最让人懂的回答,鹅毛诗就是不受世俗污染,用血喊出来的,是以鹅毛大雪之势从天空飞舞下来的,那种让你读后有飞起来感觉的诗歌。更是一种在无归状态下想有所归、确处于无归感觉的诗歌。”

“面对诗歌被举行轰轰烈烈葬礼的当下, 至少鹅毛诗对现代诗歌有三大贡献:(1)、它是半途主义诞生的标志。它是在诗歌日渐被普遍口语化、垃圾化、下半身化葬送危机下,一种保卫诗歌、圣洁诗歌、复活诗歌,让诗歌重回文学皇冠位置的鹅毛精神与行动;(2)、它是又一种重生树立起来的诗歌典范,并且开拓了诗歌清风明月式的新意境与新视野。将我们熟知的词陌生化成月光裙子、太阳裙、月亮蝴蝶、鹅毛床、鹅毛衣裳、月光酒、芦花小裤、泪筐……大胆的运用村庄、稻田、麦子、鹅毛、月亮、太阳、芦花、群鸟组织云梦湖边村庄的世界;(3)、它复原了诗歌原生的纯洁性、音乐性、民间性。具有我唐国明鹅毛风范肉、清风明月骨、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让人能重生体会到唐诗宋词带给我们粮食、香草与清风明月女子的巅峰感之诗。”

“读过我鹅毛诗的读者,作家文萍说:像是高原地带冰山下的雪湖,让人读后不知不觉生出向往朝圣之心。美国作家、编辑虔谦说:如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喋喋不休,千回百转,最终到达一个希望的最高景点。旅行疯子陆原说:一读起来就能让人如同置身一尘不染,轻、清、白、净的雪国世界。诗人刘泽达说:他的诗歌可以吟,可以诵,可以歌唱,像给汉字安装了灵动飞翔的羽翼,谓之鹅毛一掷能飘,并非诗歌如片羽一文不值!湖南大众传媒技术学院大学生方鸿蕊 、拓玮珺说:月亮上有个唐国明,他的鹅毛诗如鹅毛干净洁白。一个网名为‘宝’的人说:鹅毛诗盖《全唐诗》,是现代诗发展到海子高峰之后的又一个现代诗歌高峰。”

“若问我什么叫鹅毛体与鹅毛诗,我会说,鹅毛体指的是鹅毛诗人唐国明鹅毛一样的本质。鹅毛诗就是让你看着就想读,读后就想唱,读唱后飞起来的诗。理想的好诗就如一阵大风,能把你的一切意识席卷进去,让你读后飞涌起来的诗才是真正的诗。所以在我所有诗稿中,凡是读后,没有飞起来感觉的诗,不是我理想的诗,多数被我删除。”“鹅毛诗是什么,它是以唐国明2009年4月10日、11日、12日、13日、15日五天内所写的组诗《云梦湖边的村庄》为起始典范;它是唐国明为保卫即将被毁的诗歌,飞扬他鹅毛诗歌理想的英雄呐喊与赴汤蹈火清醒抗争的天鹅绝叫;它是一种让诗歌重回诗歌,让诗歌脱离世俗的污泥浊水回归圣洁高贵本色的鹅毛舞蹈;它是具有唐国明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粮食、美女与香草。鹅毛诗人是谁,他是云梦湖上的天鹅,污泥上的佛草,不落地的鹅毛,传播天籁的群鸟;他是积雪的山顶,山间炊烟袅袅的乡村,天空洁白的鹅毛云;他是隐居岳麓山多年人称曹雪芹再世的神仙哥唐国明。”

“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诗意流小说,也叫鹅毛小说。诗意流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集诗、思、事,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了我诗意流小说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太湖》杂志社长陆永基先生在本期杂志卷首语中评价说:历史的价值并不完全在于它的前溯成因与后续影响,更多是可以用不同的视角解读出不同的意义,从而予人以现实的启迪。唐国明《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个大胆而又有独见的文学尝试。文章立意高蹈,器局浩大,运笔恣肆,壮阔中不乏精微。2019年4月23日其全文转载于中国作家网。《小说月报》2019年第6期将其列入报刊小说选目。2022年4月出版汇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开创诗意流、企图以文学形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百科全书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14年1月6日湘声报在《梦与现实的回归》专题报道中提到我开创的鹅毛帖,说我的一幅字换得了3000元报酬。所谓的书法,就是书无定法。大凡古代有开创性的书法大家,都是另辟蹊径,而不是死守道法。应该有自己那份自然的‘仙风’与‘灵骨’。甚至开笔也未必要入前人的套套,应该有自己的方式,通过字体来呈现自己的神韵与风骨,甚至自己当时的心情。并且书写的内容最好是自己的诗文,那样呈现在纸上更能显出自己的个性。”“要想让自己的毛笔字有一天有人愿意掏钱收藏,不光是像有些先生是日长天久的练帖练出来的,有的也应该是日久天长的人格与自身人文素养与天下情怀的积淀随意自然孕育出来的天鹅。”

六、

“我能写出文学格调很高,独特的半途主义鹅毛诗、自由古体诗,跟我成长在那片随口随意就来几句山歌的故土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在那山上的山上,飘着仙气、住着神仙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在青瓦木墙绕山环雾、花红草绿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我记忆深处故乡的就如我在《城步人》里写的:阿妹出门一声喊,喊得那山川打转转/喊得那稻田堆上了天,喊得那鹅毛云打旋旋//喝油茶、挤油尖、喝起酒来忘穿鞋/打糍粑过大年,舞起那狮子摸苍天/编篮子打草鞋,骑上那吊龙做神仙/吃乌饭、打泥脚,挑着箩筐上山尖//前青龙后白虎,左朱雀右玄武/青泥瓦杉木屋,依坡的吊楼如仙阁//阿哥酒后一声吼,吼出大山一座座/阿妹坡上一声唱,唱出那云雾绕高坡//巫师高坡一通鼓,踩到高山就哦嗬/好喝酒好唱歌好武的山人是阿哥/为天下为故土,穿上草鞋就上路/光着膀子一声喊,喊倒高山出城步”

“我这个人野得很,脚杆子一扯,屁股一扭就出了故乡;我这个人捆得很,捆住一件事,租个8平米就做到底。”“理解了黄河就是理解了我。”“但愿吾乡能走出一个集‘三坊四坳九条溪’仙灵气,聚‘五峒八都’文山雅川之精华让我巧遇的‘虞姬妹妹’”。“出生我山村归属的小镇,先时叫土桥乡,后来撤乡并镇,叫茅坪镇。”“土桥村让我最难忘的,是一个总在晨雾里慢慢浮现出来,如一阵让口齿流香的香,慢慢浮出的女子。以后我每次打开《红楼梦》,情不自禁地就想到她那时让我一见、顿觉满街满世界都香了的倾城面容。”

“没真正离开山里之前,有两件事总是必须去做,这两件事就是看牛、喂猪。看牛的地方就在我家屋后的看牛山上。那时一边拿着书看,一边看着牛,站在看牛山山顶,除看到无边无际的山涛之外,近的能看见过桐龙村的县际公路与从茅坪镇出发盘绕而来的林道。不管那条县际公路还是林道几乎像两条死蛇一样盘绕在那,毫无生气,偶尔有一辆装满木料或竹料的大货车开过,就会发出嗡嗡的声音,后面扬起的是几米高的尘土。”

“山村里的人家,猪一年一般只养一头,猪仔养在猪栏里的那一天起,我们小孩子们就得提着竹篮子去打猪草。猪草五方八门,冬天刚过时,从田里刚长出的像韭菜叶的青草、水田上浮在水上生长的‘浮漂’,菜园里的白菜叶,过冬的枯红薯藤,田埂上长着粗大叶子的‘猪嘴巴’,以及一些树叶,甚至叫映山红的花朵,刚长出来的叫‘棒棒叶’的柴禾,还有芭蕉叶。夏日里长在深山老林的‘白毛叶’,被大人叫做‘泽根’的鱼腥草,‘冷蕨棘’‘红样藤’‘野魔芋’‘野八活’这些凡是山里长的猪能入嘴的全归给猪吃。每次煮潲时,我们闻到的就是一阵阵中药香。到了冬天,猪要被杀前还能吃到红薯、萝卜、白菜及菜园子里的一切。”

“公路、客车、父亲、停靠站、汽油味,一直弥漫在我那些时光中。我似乎总坐在那个年代的客车上,越坐越难受,想吐得不得了,又强忍着不吐,一些人忍不住吐了,车上就开始弥漫着一股又一股怪味,车顿成了一个移动的集体茅厕。拜年、外公家、黑压压人群、小孩的哭声、大人的吵闹声一直从那个年代不离不弃地追随着我似的。”“我母亲出生的地方叫大古山。没通车路前,出山一次,一般肩扛背挑100至200来斤左右,沿着山坡上的山路而下,然后上七里山坡,再下七里山坡,才出了皇座岭,出了大古山,过散钱坳,到了棕树园,达烂泥溪,再出叶溪江,到桐龙,出小水,至茅坪堡。来回几十里,上坡下坡。通公路后,走在车路上,一路溪流相迎,两边高山沿溪一线弯曲排列相依得只让出一线清流。抬头望诸峰山顶,若是戴帽子,帽子会落地。沿溪山峰余脉层层相插,层层相锁。两边山坡上,古木苍苍,竹林翠翠。走在其中,如迎街过巷,更如过一道又一道、以直上青天高峰为门的一道道门,才进入出生母亲的地方大古山。尤其在大雪天,沿车路去母亲故乡大古山拜年的人,伙进伙出。遇上的几乎都是熟人或牵三挂五的亲戚。不是叫‘姐夫’,就是叫‘姑爷’,不是叫‘老表’就是叫‘兄弟’;递烟点火,谈天说地。分路时互相道别,互祝吉祥。每次就这样走走停停,说说笑笑,一个个喜气洋洋,欢欢喜喜。”“以后,我坐上客车一路狂吐到武冈,念完高中后一路坐客车狂吐到邵阳见了二舅,又一路狂吐到长沙。”“第一次坐火车是1994年夏天。踩了候车室的椅子,被候车室的人拦住,要罚我们60元。”“1995年春节后,从县城坐客车到邵阳,再从邵阳坐出租的面包车到株洲,再从株洲坐车从江西这边到上海,再从上海坐至南京过常州站的火车。途中,车过宜春时,上来一伙女孩,一个个如春天路边摘上来的野花儿。”“1998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从晚上6点30分坐车出发,一路摇摇晃晃到娄底,又摇摇晃晃到长沙,天还没亮,我在车上睡到天亮才下车来湖南师范大学读书。”“到2013年9月去杭州做电视节目,才第一次坐飞机。”“2015年冬才坐高铁去武汉做电视节目。”“这些,让我觉得自己每天如坐在一个叫地球的大客车上,飞行在茫茫宇宙中的某条公路上。对于人类,地球就像是人类暂时拥有的一辆私家小车而已。在这辆小车上的我们,家已不是一个地方,而是在一条又一条奔波的路上。”

“2006年,我买了部50元通话的二手手机。2015年冬,花199元另买了个只能通话的小手机。2017年11月,花1339元,买了人生第一个新智能手机。”

七、

“1998年前我从看牛山顶开始行万里路去到北京;1998年后到岳麓山下读万卷书;2013年被媒体关注后在互联网上交八方友;于向阳村向阳坡最底层的8平方内想天下事,写万古书;在诗文里讲万年事,谈千古情;以数论形式说途中理,以数学方式思考宇宙万物。缺油少肉,以一碗饭先生的能力,以太阳为泥,以月亮为土,以风为魂,以水为身,以草木为笔,以天地为纸,以江海为文;以《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一书,展现了找到的百回全本《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20回;以出版《零乡》成熟部分开创了半途主义;以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猜想与《零乡》这部“鹅毛式”百科全书长篇,成就了诗意流、半途哲学。前所未有地发现论证了两组项数相同数差为1为2的连续数之和的数差规律。”

“有人称我是‘文学与数学完美结合的王子’,同时也有人在说我要么在制造笑话、要么在制造神话。为什么我还这么清贫,即使清贫,我还是没放弃想着在文化上做点什么,仍然无怨无悔的呆在长沙岳麓山下,不停修改我要完成的《零乡》;我是真傻还是糊涂?我为什么总不把自己吃饱?是因为我只想做精神粮食上的唐国明?为什么全天下人都吃饱了,怎么我还要饿着肚子做‘一餐饭先生’,没有住房地做‘地下室先生’?怎么我还没有放弃梦想,还能在长沙岳麓山8平米亭子间里坐得住‘冷板凳’?”

“另外,我的创作理念和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途’的探讨上。我个人始终认为万物都在途中,不在过去、现在或将来,而是永恒处于一刻一刻流动的时空之中。”

“至于我写的《零乡》,可以说此刻归处是零乡,此刻安处是《零乡》。《零乡》就是一个唐国明式的世界,一部他乡人的史诗。一部最初以《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出版大部分草稿,慢慢成就出来的他乡人史诗。一部融文学思维、哲学思维、数学思维为一炉的诗意流百科全书式自传小说。一部是文学也是哲学,是史诗也是百科全书,开创半途主义、诗意流先河的小说。从文学哲学上说,“零乡”是我唐国明开创的一个词。《零乡》是一本没有固定形式和风格的作品。《零乡》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的文本。通过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主人公唐国明,在时世推移中突破一个又一个此刻困局的历程与所见、所闻、所思、所诗。写出了人类处在迅速变化俗世中,困在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里的挣扎。提出了‘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此处’的哲学观点。通过‘零乡’这一概念,强调了人类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此处的状态,以及人类在重复此刻、此刻重复、重复在此的无归悲剧里,不得不把此刻此处作为归,归于一个又一个此刻此处的哲学主题。”

“我唐国明开创的半途主义,其核心观念是:‘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半途,被置于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里。’‘在世界这个有始无终的大数面前,我们就像一个处在无归途中的未知数。’‘时间不是线性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是存在途中的每一个瞬间。’‘空间不是固定的地点,而是途中的每一个位置。’‘人追求的目的不是固定不变,而是与时俱进。’‘唯有此刻,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所在。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在途中的我们,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除了活在此刻,我们一无所归。我们只能去把握住一个又一个此刻,去成就自己与天下。’”

“诗意流是我唐国明开创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与风格,语言上,飞诗流意似鹅毛飞扬,天然上口似水到成流;表达上,以去除框架、无拘无束、行文随意流动和跨文体自由融合为特点,彻底打破传统文体的界限,集诗、文、史、数、哲于一体,将多种文体元素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多样兼容并包、百科全书式的独特文学样式。”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半途主义是由著名作家唐国明提出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观念。其核心观念是: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和天下的人。

他经典的表述为:“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唐国明通过已经发表、出版大部分草稿的《零乡》,以诗意流方式融合诗、文、史、哲、数理,将半途主义具象化为对“归属感缺失”与“人类永恒漂泊”的哲学反思,形成了独特的“鹅毛诗式的诗意流半途主义废话”文学风格。

半途主义认为人生与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与过程中,既无绝对的起点也无绝对的终点,一切皆在“途中”。

人作为“途中人”,既不属于过去、现在或未来,也不拘泥于故乡与他乡,而是始终处于半途之上。生命的价值在于“此刻”,即“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在千难万险中,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

每个人都如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一样,心中都装有一个精神上的皇帝。在《零乡》这书中,主人公唐国明是以自己为自己的皇帝,士兵是以皇帝为皇帝。

一个忠于自己的皇帝的士兵,一个不失鹅毛风范骨、长风情怀心,开创鹅毛诗、诗意流、半途主义,找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写有《零乡》、忠于自己理想的作家唐国明,与一些神神色色的人,以长城要塞为中心,共同交集出了一部从古至今,跨越几千年的话剧一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史诗。整部作品以鹅毛满天的方式,以诗意流的形式,讲述了永处半途之上、永处无归零乡状态的“我们”,为了一个归,一个此刻又一个此刻艰难奋进到今的历程。

唐国明的《零乡》是一部融合自传、哲学思考与诗意表达的长篇作品。该书被视作“诗意流”与“半途主义”文学的开创性实践,以独特视角探讨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被称为“一部关于我与我们被零乡的书”。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自传小说”,《零乡》结合了文学、哲学与数学思维,通过碎片化的废话叙事展现个体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困境。书中包含2019年、2022年前后出版的《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指出人类处于“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状态。提出“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才是我们唯一的归宿。”透露了作者以“考古复原”方式训练文本的能力,并尝试将他人文本改写成理想版本,展示创作过程的思考。

部分内容涉及作者在程本后40回发现曹雪芹文笔的基础上,对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考古复原、纠正前80回错误、删除非曹雪芹文笔的经历。

从文学哲学上说,“零乡”是唐国明开创的一个词。

提出了“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此处”的哲学观点。

通过“零乡”这一概念,道出了,人类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此处的状态,以及人类在“重复在此”里,不得不把此刻此处作为归,归于一个又一个此刻此处的哲学主题。

2025年3月14日安徽全椒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好书推荐”发布了何章平先生写的《在喧嚣中觅得诗意栖居:》一文里——称唐国明为“都市生活的诗人哲学家”。称《零乡》一书“书中的每一页都闪烁着智慧的熠熠光辉,每一章都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度叩问,如同镜子一般,清晰地映照出我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困境。”

唐国明2016年出版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书。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唐国明在前人做出的文本成就基础上,纠正前80回文本中的不通、删除第67回中不是曹雪芹的文笔,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的80回后曹雪芹文笔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来,无限真实地再现曹雪芹生前完成的百回《红楼梦》。——《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编辑

唐国明,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体,集找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前所未有地发现两组项数相同数差为1为2的连续数之和的数差规律,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在《钟山》《诗刊》《鸭绿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国内外书报杂志上发表作品近100万多字,于2016年出版了,他大胆地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精选脂批、文句汇校标注、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中:通过细致的考证、复原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的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来源:作家唐国明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