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新农忙”:农机轰鸣奏响乡村振兴 “致富曲”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4 18:10 2

摘要:“突突突……”5月12日,在贡井区桥头镇团结村的麦地里,两台“铁牛”收割机来回穿梭,金黄的麦穗被 “吞” 进机器,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扬起阵阵金色 “麦雾”。

“突突突……”5月12日,在贡井区桥头镇团结村的麦地里,两台“铁牛”收割机来回穿梭,金黄的麦穗被 “吞” 进机器,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扬起阵阵金色 “麦雾”。

今年,团结村300余亩小麦迎来大丰收,这场热闹的 “新农忙”,正是现代农业给乡村带来的新气象。

农机“唱主角”

种地不再“人累弯了腰”

“以前收麦子,全家老小齐上阵,弯腰割、捆扎、脱粒,忙得昏天黑地,一亩地得折腾两三天。现在可好,机器一跑,一小时能收割5亩!” 站在刚收割完的麦田里,团结村党支部副书记龚勋忠擦着汗,笑得合不拢嘴。他指着正在作业的收割机说,“这大家伙看着笨,干活可麻利了,连秸秆都直接粉碎还田,省了不少事。”

团结村推行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从播种到收割,采用“五统一” 管理(即统一品种、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施肥、统一植保、统一收获。)“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种地的都是老人,农忙时节急得直上火。现在好了,机械化作业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难题,效率还提高了好几倍。” 龚勋忠感慨道。

与此同时,镇农技站工作人员还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机械化作业每亩能节省人工成本200多元,而且播种更均匀、施肥更精准,小麦的品质和产量都有保障。今年气候好,再加上引进了绵麦902高产优质品种,小麦亩产比往年提高了100斤。”

产量“节节高”

钱袋子“鼓起来”

丰收的喜悦,不仅写在村民的脸上,更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收入上。

5月8日,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在桥头镇团结村的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片进行了现场实收测产,小麦亩产达350公斤以上。

据测算,扣除机械化成本后,今年种植小麦每亩利润约300元,小麦收割后机械化种植玉米,净利润约400元左右,加上种粮大户补贴,两季综合收益可达850元/亩。

产量高了,销路也不用愁。村里的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对接市场,和周边的面粉厂、饲料厂达成了收购意向。“我们种的都是优质品种,不愁卖不出去。” 龚勋忠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麦田变“景点”

农旅融合“火起来”

金黄的麦浪,不仅吸引了收割机,更成了游客眼中的“打卡胜地”。

“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片的麦田,太震撼了!我专门约了闺蜜来拍照,发朋友圈点赞量爆棚!” 游客汪女士兴奋地说。

为了让麦田的“美丽经济” 更红火,桥头镇在麦田边设置了多个拍照打卡点,还结合镇上的柑橘园和四月阳光农场,推出了 “麦田观光+赏花打卡+农家体验” 的乡村旅游路线。

“周末来的游客特别多,不少人看完麦田,还会去柑橘园赏橘子花,到农场采摘水果蔬菜。” 桥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们不仅要种好地,更要让土地焕发新活力。” 桥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桥头镇将继续扩大优质品种种植面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进一步挖掘农旅融合潜力,打造更多特色乡村旅游项目,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现代农业发展的红利。

夕阳西下,收割机仍在田间忙碌,金黄的麦粒装满了一车又一车。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农机的轰鸣声、村民的欢笑声、游客的赞叹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新乐章。(李惠玲 刘庆)

来源:自贡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