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一晃而过,虽然今年有个闰六月,但还是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也就是比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又称“鬼节”“盂兰盆节”,这可是华人传统中极具分量的祭祀日子。
时间一晃而过,虽然今年有个闰六月,但还是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也就是比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又称“鬼节”“盂兰盆节”,这可是华人传统中极具分量的祭祀日子。
这天,人们会备办祭品,祭拜祖先,以表孝心与敬意。但在准备供品时,民间总有许多讲究——比如,祭品是用单数还是双数?为什么老人常说“四果不上供桌”,又是指哪四种水果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元节祭祖的祭品用单数还是双数?
在传统习俗中,中元节的祭品数量一般以单数为上。比如摆放三个苹果、三根香蕉、三碗米饭、三杯酒。
这种习惯源于古人的阴阳观念: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中元节虽与“阴”相关,但祭祀的核心是“以阳制阴”,用阳气的力量庇佑祖先和家人。
单数被视为“生数”,象征生生不息;双数则多与“死”“成”相关,容易让人联想到终结,所以在祭祀中会尽量避免。
此外,单数摆放也符合“敬一”的理念。古人认为“一”是万物之始,用三个、五个这样的单数,既有“多”的诚意,又不失简洁与庄重。
二、“四果不上供桌”,是哪四种水果?
老人们常说的“四果不上供桌”,但这里的“四果”并非指特定的四种水果,而是四类不适宜祭祀的果子。它们背后都有明确的寓意或实际原因。
① 寓意不好的水果
在祭祀文化中,水果的谐音、形态都很重要,所以一般都会选择一些寓意好的水果当供品,而且在过去对供品的选择都是要花费一番心思的。
比如:梨:谐音“离”,容易让人联想到分离、离别,不吉利。
还有葡萄等成串的水果,也认为不宜当供品!
另外像榴莲,气味浓烈,被认为会冲撞祖先,且“榴莲”谐音“流连”,有沉迷享乐之意,与祭祀的肃穆氛围不符。
在我家乡这边还有像石榴这样子多和空心的水果,也不宜当供品,因此很多一般选择桃子,枣子,苹果等寓意好的水果!
② 没洗的水果!
古人认为,祭祀是对祖先的尊敬,供品必须洁净。未洗的水果带有尘土、农药或小虫,是对祖先的不恭。
同时,这也是一种卫生习惯的体现,避免不洁之物进入祭祀场所。供品不仅都要清洗,而且还要仔细清洗!因为有些可能脏了,坏掉了等!
③ 吃过的水果!
祭祀的供品必须是“完整的、未曾动用的”。吃过的水果被认为“气已散”,失去了原有的纯净,再拿来供奉,有敷衍之嫌。
古人相信,祖先享用的是供品的“气”,被吃过的水果灵气受损,无法传递诚意。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不尊敬,或者对祭祖的不重视!
④ 已经烂了的水果!
腐烂的水果象征衰败、死亡,祭祀时使用会被视为对祖先的不敬。同时,腐烂的气味也会污染祭祀环境,影响仪式的庄重感。
这些讲究看似是“迷信”,实则是古人对礼仪、卫生、心理暗示的综合考量。
礼仪层面:单数、洁净、完整,都是表达尊敬的方式。
卫生层面:避免不洁食物,减少疾病传播。
心理层面:通过特定的行为,强化对祖先的敬畏与思念,同时获得内心的安宁。
中元节不仅是“鬼节”,更是一个孝亲节。古人通过这些细节,将“慎终追远”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让后代在仪式中学会感恩与传承。
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许多家庭在祭祀时不再严格遵循所有旧规。但一些核心原则仍被保留:
供品保持洁净、完整
数量以单数为主
避免明显寓意不吉的水果,当然了如果预祖先爱吃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何况供品的挑选选择,也是尽量满足祖先的爱好,就是挑选他们喜欢的食物!
在今天,我们或许不必完全照搬古人的做法,但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用心,能让我们在祭祀时,更真诚、更庄重地表达对祖先的缅怀。
来源:三农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