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还是太全面了,16首七言绝句,首首各有其情,值得我们品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5 09:50 1

摘要:清晨的渭城,一场细雨湿润了轻尘,客舍旁的柳树被洗得青翠清新。在这充满生机的景色中,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他劝友人再饮尽这杯酒吧,因为向西出了阳关,就再也难遇故旧亲人了。

01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清晨的渭城,一场细雨湿润了轻尘,客舍旁的柳树被洗得青翠清新。在这充满生机的景色中,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他劝友人再饮尽这杯酒吧,因为向西出了阳关,就再也难遇故旧亲人了。

这是被誉为送别诗的“压卷之作”。前两句以清新明丽的景色反衬离情,后两句将深沉的惜别之情全部融入一杯酒中。“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以最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友人前路艰辛的深切关怀与牵挂,悲怆而豪迈,感人至深。

0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便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此诗朴素自然地抒发了游子在重阳节思乡怀亲之情。首句用“独”、“异”二字分量很重,强烈写出游子的孤寂心境。“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高度概括了人类共有的情感,成为千古名句。后两句转换视角,从对面写兄弟们的遗憾,更加深了思念的浓度。

03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唐·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稀少,船夫摇荡着船桨一直驶向临圻。只有我的思念像这无边的春色,从江南到江北都跟随着你送你归去。
此诗前两句点明送别地点和行人将去之所,后两句是诗人的奇思妙想:将抽象的相思之情比作无处不在、浩荡无边的江南春色,伴随着友人归去。想象新奇,境界开阔,感情丰沛,将惜别之情表达得既浓烈又洒脱。

04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唐·王维《秋夜曲》

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拨弄银筝,心中害怕独自空房不忍进门。
此诗写闺中少妇的秋夜哀思。前两句通过“秋露微”、“轻罗已薄”等意象渲染秋夜的凉意,暗示人物的孤寂。后两句通过“殷勤弄”银筝的动作和“心怯空房”的心理描写,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相思之苦。

05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唐·王维《凝碧池》

千家万户都为生计在野烟中发愁,百官们何时才能再次朝拜天子?秋天的槐叶飘落在空寂的宫苑里,凝碧池头却传来了管弦的演奏声。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王维被叛军拘于洛阳时。诗中通过“万户伤心”与“百僚何日朝天”的对比,以及“空宫”落叶与“凝碧池”奏乐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巨大的亡国之痛和悲愤之情,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深切怀念与忠诚。

06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唐·王维《戏题盘石》

可爱的巨石临着泉水,垂杨拂水影映水面更是情趣盎然。如果说春风不懂得使人意趣盎然,为什么它吹送落花来陪伴着我?
此诗充满闲适逸趣。诗人坐在临泉的盘石上,垂杨拂杯,春风送花。他戏问春风,实则肯定了春风善解人意,为自己送来了落花美景。全诗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禅悦心境,轻松活泼,饶有情趣。

07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唐·王维《伊州歌》

在清风明月的夜晚苦苦地思念,丈夫从军戍边已经十多年了。记得丈夫临行时她反复地嘱咐:每当雁群从北方飞回时,一定要多寄几封书信回来。
此诗写女子对远戍丈夫的深切思念。前两句点明时间(秋夜)、事件(思夫)和分离时间之长(十载馀)。后两句通过回忆离别时的殷勤嘱托这一细节,反衬出如今音信全无的失望与无尽的思念,平实中见深情。

08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唐·王维《叹白发》

就在早晚之间,红润的容颜变成了齿摇发落的暮年,顷刻间黑发变白。人一生中有多少伤心事,如果不寄托于佛门,又能到哪里去消除呢?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飞逝的深刻感悟。前两句极言人生老去之迅速,后两句直接点明了他走向佛门、寻求心灵解脱的根源,是理解王维晚年思想与创作的关键诗作之一。

09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唐·王维《送韦评事》

想要追随将军去攻取右贤,骑着快马驰向沙场奔向居延。遥知到萧关外的汉家使节,定会愁见那孤城和落日。
此诗既有对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祝愿,又提前预想了边塞的荒凉和征人的乡愁。“愁见孤城落日边”一句,以苍茫的边塞景象烘托离愁,情感复杂而真实,体现了盛唐边塞诗雄浑与苍凉并存的风格。

10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唐·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绿树的浓荫遮盖了四周,地上的青苔日渐增厚自然无尘。他光着头不拘礼节地箕踞在长松之下,傲视着那些世俗之人。
此诗刻画了一位隐士(崔兴宗)的超然形象。前两句写其居所环境的清幽自然,后两句通过“科头箕踞”的动作和“白眼看他”的神态,生动展现了隐士傲世独立、蔑视俗流的精神风貌。

11

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唐·王维《寒食汜上作》

在广武城边恰逢暮春时节,我这从汶阳归来的游子不禁泪湿衣巾。落花寂寂只有山鸟在啼叫,杨柳青青映衬着渡水的行人。
此诗写暮春时节的羁旅之愁。诗人以“落花寂寂”、“杨柳青青”的乐景写哀情,以山鸟的啼声反衬环境的空寂和内心的孤寂,将思归之情融入这幅暮春图中,含蓄而深沉。

12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唐·王维《赠裴旻将军》

他腰间的宝剑上刻着七星纹饰,臂上的雕弓是他身经百战的功勋见证。听说他在云中郡擒获了狡猾的敌人,才知道天上也有如此神勇的将军!
此诗热情赞颂了将军裴旻的英武。诗中运用夸张和神话色彩(“始知天上有将军”),以豪放的笔触塑造了一位勇猛无敌、近乎天人的英雄形象,充满了盛唐的尚武精神和浪漫气息。

13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唐·王维《齐州送祖二》

在南浦送别你,我泪下如丝;你要前往东州,这使我万分悲伤。请替我告诉故乡的友人,我已经因思念而憔悴不堪,如今已不似在洛阳时的模样了。
此诗情感表达直白而强烈。“为报故人憔悴尽”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更融入了深沉的身世飘零之感,以及对于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哀伤,情调较为低沉感伤。

14

柳条拂地不须折,松树披云从更长。

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

——唐·王维《戏题辋川别业》

柳条拂地自然生长无需修剪,松树高耸入云枝条自是悠长。藤花深处似乎藏着小小的猱子,柏叶新长齐正好用来养育麝香。
此诗描绘了诗人辋川别业充满野趣的自然生态。诗中万物都按其本性自由生长,无人打扰,甚至与动物和谐共处。这体现了王维追求自然、静谧、无为的审美理想和生活情趣。

15

金杯缓酌清歌转,画舸轻移艳舞回。

自叹鶺鴒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

——唐·王维《灵云池送从弟》

在金杯缓酌、清歌婉转之中,画船轻移,艳舞回旋。可叹我与你像鶺鴒鸟一样临水分别,却不能像鸿雁一样一同向池中飞来。
诗中描绘了华美的宴饮歌舞场面,但最后仍归于离别之叹。运用“鶺鴒”(比喻兄弟)和“鸿雁”的意象,贴切地表达了兄弟之间的深情和不得不别的无奈。

16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

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唐·王维《凉州赛神》

凉州城外行人稀少,将士们登上百尺烽火台眺望敌情。健儿们击鼓吹着羌笛,正在城东热闹地赛祭骑神。
这首诗犹如一幅生动的边塞风俗速写,展现了戍边将士在紧张备战之余,通过赛神活动祈求胜利、鼓舞士气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地域和军旅生活气息,别具一格。

来源:荔枝姑娘诗词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