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桑葚古已有之。至少可追溯至上古时期,即新石器时期,且有考古为证。这一说可总有五六千年了,桑叶养蚕的同时,祖先们是否也开始食用桑树的果实--桑葚,咱不得而知,但多半如此,不然,诗经中怎会有写桑葚的诗句呢。“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卫风・氓》
春食五果,前两期说了草莓、樱桃。今儿咱们说桑葚。老头儿们注意听:
桑葚古已有之。至少可追溯至上古时期,即新石器时期,且有考古为证。这一说可总有五六千年了,桑叶养蚕的同时,祖先们是否也开始食用桑树的果实--桑葚,咱不得而知,但多半如此,不然,诗经中怎会有写桑葚的诗句呢。“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卫风・氓》)和”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鲁颂・泮水》)都说到鸟啄食桑葚的画面,后代学者更拟人化解释,把这场景和爱情啊、感恩啊什么的融合在一处,总也是这些文人肯定吃了桑葚了。
李时珍《食物本草》言桑葚”味甘酸、性寒、单食,止消渴。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唐代名医陈藏器则在《本草拾遗》中记载桑葚 “利五脏关节,通血气。”说的都是其药用价值,其实,趁现在大好春光,吃点鲜采的桑葚,正是食尽春日千华的最佳之选。
桑葚甘美,可充饥,传说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军追杀至荒野,饥寒交迫中幸得桑果充饥,才得以保全性命。登基后,他欲封桑树为王,却因太监误将圣旨授予椿树,留下 “桑树救驾,椿树封王” 的传奇。而另一则说曹操也被桑葚救过”魏武帝军乏食,得干葚以济饥“。李时珍记载”金末大荒,民皆食葚,获活者不可胜计。“还说”则桑之干湿均可救荒,平时不可不收采也。”
桑葚基本上处处有之,南方馥郁,不见得北方就贫瘠,唯桑葚果实北方略小于南方而已,采摘节均在春末夏初之时。桑葚从果实颜色上有黑白之分,黑色紫中带黑,食之手指染色;白色则白绿透绿,味更细腻多汁,糖汁黏人。北京大兴安定镇有古桑园,前十多年知道的人少,近年来声名鹊起,每到成熟时车塞道路,是亲子的乐园。该地生产的桑葚醋也不赖。房山古村南窖村等北京远郊,也多有当地人自制的桑椹酒、桑葚醋等等,卫生不卫生先放一边儿,也都是没事儿往山里跑的老头儿们的最爱。
桑葚其实不适合小孩子吃,因其属寒。所以市面上能见到桑椹干儿、桑椹酒、桑葚醋等等,都是冲着老头儿去的。所以说桑葚是老头儿春天最宜食用的水果,也不为过。桑葚丰产,到季节时也不是很贵,买一些鲜食,剩下的晒干儿也成,曝干后泡酒,或直接洗净泡酒亦可,用52度以上的白酒,泡上大半年,冬天饮之,可补虚益气。
桑葚富含多种维生素,书上说远超苹果、葡萄等常见水果。而其最大的优势则是富含花青素、白藜芦醇等植物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可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此外,桑葚中的亚油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铁、锌、硒等矿物质则有助于补血养颜,增强免疫力。你瞧,这解决的都是老头儿的痛点。
所以,赞美桑葚的也都是老头儿。明代诗人王世贞《摘桑葚作供二绝》就写桑葚好吃《其一》写:”蔫红黝紫簇成堆,但摘儿童莫更猜。说与故园风物好,玉盘冰醴浸杨梅。“《其二》写:”凉州遮莫小江南,桑葚虽鲜也未堪。解道谢公怀远略,已夸风味胜黄甘。“看起来是挺好吃的。而早在唐朝的柳宗元同学更是见到桑葚就想家了“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柳宗元(《闻黄鹂》)。
春食五果,能坚决彻底地给老头儿赋能的不多,就桑葚了!
来源:九里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