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布鲁克纳诞辰200周年,由当今最受瞩目的指挥家之一图冈·索契耶夫与德国交响劲旅慕尼黑爱乐乐团,一同为中国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带来了属于他们之间绝佳的“化学效应”。其中,由他们演绎的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更被称为“顶级现场体验”。今晚19:30,让我们一
2024年,布鲁克纳诞辰200周年,由当今最受瞩目的指挥家之一图冈·索契耶夫与德国交响劲旅慕尼黑爱乐乐团,一同为中国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带来了属于他们之间绝佳的“化学效应”。其中,由他们演绎的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更被称为“顶级现场体验”。今晚19:30,让我们一起回味!
音乐周报多渠道同步直播
今晚19:30,邀您共赏
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
图冈·索契耶夫与慕尼黑爱乐乐团音乐会
途径①
进入 音乐周报视频号 观看直播
途径②
抖音搜索🔍音乐周报
进入 音乐周报抖音号观看直播
刻进DNA的伟大传统
慕尼黑爱乐乐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93年,是德国历史悠久的交响乐团之一。乐团前身是由慕尼黑的乐器制造商弗朗茨·凯姆出资建立的“凯姆乐团”,后于1928年更名为“慕尼黑爱乐乐团”。在乐团的发展历程中,德奥传统的底蕴和布鲁克纳的演绎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在演绎布鲁克纳的作品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深厚的底蕴。
慕尼黑爱乐乐团对于布鲁克纳作品的诠释是刻进DNA里的伟大传统。自乐团成立起,他们就与这位作曲家结下深厚的渊源。
作曲家 布鲁克纳
多位“掌舵”指挥家不断雕琢、发扬并继承乐团对布鲁克纳作品的演绎。例如:布鲁克纳最著名的学生费迪南德·勒韦(Ferdinand Löwe)曾于1897-1898、1908-1914年两度执掌慕尼黑爱乐乐团,他不仅指挥了乐团史上首场大型布鲁克纳作品音乐会,且在他担任指挥期间,乐团进行了一系列相关作品的研究和演奏计划;奥地利指挥家汉斯·罗斯鲍德(Hans Rosbaud)在布鲁克纳逝世半个世纪后,将作曲家的所有交响曲进行循环演出;罗马尼亚指挥家塞尔吉乌·切利比达克(Sergiu Celibidache)与慕尼黑爱乐留下的布鲁克纳作品录音堪称迄今为止都难以超越的佳话,被视为音乐的圣礼,“没有人能够创造出如此的张力、如此的高峰和如此的超越感”,乐团至今尚有那一时期的乐手,许多演奏法得到了亲授。
左至右:费迪南德·勒韦、汉斯·罗斯鲍德、塞尔吉乌·切利比达克
当然,克里斯蒂安·蒂勒曼、瓦莱里·捷杰耶夫等当代指挥大师在统领乐团期间,也在秉承传统的同时亦在注入新的活力。但始终不变的是他们那来自德奥的深厚、纯正浪漫主义底蕴。
备受瞩目的晚期巅峰之作
整场音乐会只有一部作品,足以说明这部作品的分量和规模。在发表《第七交响曲》大获成功后,《第八交响曲》备受期待和关注,它成为布鲁克纳篇幅最长、结构最庞大的作品和晚期的巅峰之作。作曲家曾在完成了最后一个乐章时感慨过:“结局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乐章!”
“布八”作品手稿
布鲁克纳一如既往将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和古典主义的形式相结合,“布八”因其戏剧性被称作“悲剧”,也被形容为“启示录”,它所暗含的哲理性直抵人心。在这座布鲁克纳式的恢弘“声音教堂”中,第一乐章便能够在开头处听到不安的情绪和悲剧性色彩;作曲家在第二乐章中“反常规”地使用谐谑曲作为两个乐章之间的缓冲;第三乐章的柔板是整部作品的核心,深沉而圣洁的氛围感展现着布鲁克纳的精神世界;作品结束在第四乐章的胜利狂欢中,作曲家想要表达的音乐语言也得以升华。
1892年“布八”首演海报 ©akg images
及待唤醒的“慕尼黑爱乐记忆”
“我们可以在舞台上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瞬间”
——图冈·索契耶夫
慕尼黑爱乐乐团与布鲁克纳的故事还在继续。一个多世纪后,乐团携手活跃在乐坛一线的指挥家图冈·索契耶夫带领中国乐迷一起“勇攀高峰”,再次献上这部巨作“布八”,他们的精彩演绎赢得了所有在场观众的欢呼与赞叹。
2024年图冈·索契耶夫与慕尼黑爱乐乐团在国家大剧院
演出现场 ©牛小北
这份“慕尼黑爱乐记忆”及待唤醒。在今晚音乐会线上播出前的导赏环节中,主持人李杨薇、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康啸以及青年指挥家尹炯杰在阿尔卑斯山的山脚下“围炉对谈”:
康 啸:
“布鲁克纳沿袭了
德奥音乐传统的共性,
同时融入了他的乡愁和
对自然甚至宇宙的思考。”
尹炯杰:
“指挥和乐团之间
像‘打拳’一样有来有往,
这样有趣的互动是通过
线上演出的镜头才捕捉到的。”
他们将带领大家身临其境地感悟布鲁克纳对自然、生命、信仰的思索。而一千个乐迷,就有一千个“布八”,布鲁克纳的音乐世界究竟会让你感受到什么,让我们在音乐会中一探究竟!
音乐周报多渠道同步直播
进入 音乐周报视频号 观看直播
途径②
抖音搜索🔍音乐周报
进入 音乐周报抖音号观看直播
来源:音乐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