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彬彬编辑| 黎莉
文| 彬彬
编辑| 黎莉
历史如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光辉,也映射出阴暗的角落。
然而,当这面镜子被电视剧的滤镜覆盖,一些原本“臭名远扬”的人物,竟摇身一变,成了备受敬仰的大好人。
他们在史书中或是奸佞权臣,或是残暴枭雄,甚至让百姓谈之色变,但在荧幕上,却成了忠臣义士、英雄豪杰,甚至连他们的“黑历史”都被一笔带过,塑造成可歌可泣的正面形象。
到底是谁被如此“强行洗白”?他们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当历史遭遇艺术加工,我们该如何分辨真相?
想必大家对于纪晓岚这个名字都不陌生。
在热播剧《和珅》中,纪晓岚是一位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他和和珅针锋相对,为百姓说话,简直就是"万人迷"一般的存在。
可是,真实历史中的纪晓岚可没那么完美无缺。
史料记载,这位纪大人生性好色,喜欢在各种场合调戏年轻女子,甚至还养了一大堆姨太太。
同时,纪晓岚为人极其自负,认为自己才高八斗,看不起其他大臣。
在辩论时,他还经常因为过于紧张而结巴,一点儿也不像剧中那个口若悬河、舌战群儒的"纪大人"。
说到多尔衮,不少影视剧都把他塑造成了一个骁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尔衮却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
不可否认,他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同时,他的野心和残暴也是有目共睹的。
当年,多尔衮擅自称"皇叔父",还把皇帝的玉玺据为己有,可见其权欲熏心。
多尔衮在位期间,滥杀无辜、任人唯亲,甚至把持朝政,完全无视皇帝的存在。
在他死后,不少大臣都揭发了他的十多条罪状,称他为"大逆不道"。
由此可见,多尔衮绝非剧中那个完美的英雄人物。
《陆贞传奇》让无数观众对陆贞这个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
剧中的陆贞是一个勇敢善良、不畏强权的女性形象,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从一个卑微的奴婢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成为北齐的女相,令人钦佩不已。
但是,历史上的陆贞可没那么温柔可亲。
原名陆令萱的她,本是东魏将领的妻子,因丈夫被杀而沦为奴婢。
但她并没有就此认命,而是千方百计讨好皇帝高纬,最终成为掌管朝政的"大姬"。
可当陆贞大权在握之后,她却变得残忍嗜血,滥杀无辜,甚至害死了许多对北齐有功的将领,最终加速了北齐的灭亡。
她的所作所为,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每个人都羡慕太平公主的人生,毕竟在银幕上,她总是那么天真烂漫,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更是令人动容。
可是,你真的了解真实的太平公主吗?
作为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小女儿,太平公主从小就备受宠爱,养成了骄纵跋扈的性格。
长大后的她,权倾朝野,呼风唤雨。
当时,太平公主及时发现奸臣并将其诛杀,因而被封为"镇国公主",可见其权势之大。
但权力似乎并没有满足太平公主的野心。
唐中宗驾崩后,太平公主便联合其弟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即位。
而她自己,则是财富亿万,权倾天下。
可这一切,在李隆基即位后戛然而止。
原来,太平公主一直觊觎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竟萌生谋反之心。
公元713年,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终于按捺不住,策划了一场叛乱,妄图夺取皇位。
然而,她的如意算盘终究落空,叛乱被李隆基及时发现并平息,而太平公主本人,也被赐了一杯毒酒,就此香消玉殒。
她的一生,是何等的荒唐与讽刺啊!
近年来,随着《女医明妃传》等剧的热播,明朝皇帝朱祁镇竟然被塑造成了一个英明神武的形象。
在剧中,他雄才大略、带兵打仗,简直就是大明的"战神"。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作为大明第六位皇帝,朱祁镇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他宠信奸佞,轻信谗言,不顾群臣反对,非要御驾亲征,结果惨遭瓦剌军队的伏击,损兵折将不说,他本人还差点被俘虏。
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堪称大明王朝的奇耻大辱。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大将于谦不顾自身安危,以一己之力支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
可朱祁镇夺回政权后,非但不思悔过,反而将屠刀对准了这些保家卫国的功臣,可谓是又蠢又坏。
在他的"英明"治理下,大明逐渐走向衰败,实在是可悲可叹。
如果你看过《芈月传》,一定对剧中那个精明干练、雄才大略的芈月记忆犹新。
在剧组和编剧的笔下,芈月俨然成了一代女政治家,丝毫不逊于武则天。
可惜,这一切都是想象出来的,真实的芈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芈月虽贵为宣太后,却是一个极其糜烂、毫无德行可言的女人。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她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将无辜的秦昭襄王束缚在自己的裙带之下长达40多年。
更为人诟病的是,芈月与义渠王之间,一直存在着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简直是秦国宫廷的一大丑闻。
所幸,秦昭襄王福寿绵长,最终挺过了芈月集团的,重新掌控了朝政。
而芈月,也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试想,如果当时的秦王英年早逝,秦国在芈月的荒唐统治下,还能顺利统一六国,完成千秋伟业吗?恐怕很难吧。
其实大清由盛转衰,一直都有"千古罪人"慈禧太后的身影。
这个出身底层的妃嫔,靠着政治手腕一步步爬到权力巅峰,将整个大清帝国玩弄于股掌之间。
在慈禧统治时期,大清可谓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慈禧非但不思变革图强,反而好大喜功,丧权辱国,向侵略者屈膝求和,留下了"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千古骂名。
而在国内,她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将国库搜刮一空,穷奢极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更为可悲的是,在晚清内忧外患之际,慈禧竟然力排众议,扼杀了维新变法的希望,彻底断送了大清富国强兵的最后机会。
可是在一些影视剧里,编剧和导演却竭力为慈禧涂脂抹粉,将她美化成一个为国为民的贤明君主,简直是本末倒置,令人不齿!
从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历史人物在荧屏上的形象,往往与真实的面目大相径庭。
为了吸引眼球,博取收视率,一些编剧和导演不惜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将那些本该遗臭万年的历史罪人,美化成完美无瑕的偶像。
殊不知,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历史的亵渎,更是在毒害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心灵。
试想,如果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这些歪曲事实、违背良知的历史观,他们又如何能正确认识过去,又怎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呢?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固然要尊重创作自由,但更应恪守良知底线。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无权随意篡改她的容颜。
唯有不忘初心,坚持真实,才能创作出经得起时间检验、为后人称道的优秀作品。
让我们共同守护历史的真实,用心讲好中国故事,让正义和良知永远闪耀在银幕上!
来源:金张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