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减员超万人!光伏“裁员潮”,仍在继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08:32 1

摘要:截至2025年8月底,各大光伏企业的中期财报相继披露,数字冷冰冰,却让整个行业心头一紧:光是4家光伏企业,半年内就裁掉了超过1.4万人。

光伏产业的寒冬,还在持续。

裁员、降薪、缩减开支,正在成为行业的“新常态”。更扎心的是,就连龙头企业,也没能幸免。

截至2025年8月底,各大光伏企业的中期财报相继披露,数字冷冰冰,却让整个行业心头一紧:光是4家光伏企业,半年内就裁掉了超过1.4万人。

与此同时,整个A股光伏板块上市公司在“裁员潮”中支付的补偿金,已经超过5亿元。

换句话说,企业一边苦撑成本,一边还要为这场行业大洗牌买单。这背后,不仅仅是人力结构的调整,更是行业格局的动荡信号:价格战烧完了利润,如今正在“烧”到人的身上。

01

数字背后的真相

4家光伏企业半年减员超1.4万

光伏行业仍在经历艰难时刻。

从2023年下半年价格战打响开始,光伏就陷入了一个“越卖越亏”的怪圈:卖得越多,亏得越狠。

数据最为直观:2024年,31家A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净亏损574.7亿元;进入2025年,情况更糟,31家A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一季度就亏了125.8亿元,同比暴增约274.3%。而在最新披露的半年报中,光伏“五虎”合计净亏损178亿元,相当于一天就亏掉小一个亿!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不得不把刀砍向人力成本。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裁员潮”,席卷整个光伏圈。

A公司 半年裁员超5400人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为1874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6.6%,由此可以推算出,截至2025年6月公司总人数约28393人。

而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在职员工数量合计为33809人。对比之下,半年减员超5400人,裁员比例约16%。

2025年半年报截图

2024年年报截图

B公司 半年裁员近5100人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为2518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0.12%,由此可以推算出,截至2025年6月,公司总人数约24881人。

而2024年年报显示在职员工数量合计为29975人。对比之下,半年减员近5100人,裁员比例约17%。

2025年半年报截图

2024年年报截图

C公司 半年裁员超2700人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为1100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8.43%,由此可以推算出,截至2025年6月公司总人数约13048人。

而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在职员工数量合计为15796人。对比之下,半年减员超2700人,裁员比例约17.4%。

2025年半年报截图

2024年年报截图

D公司 半年裁员超1100人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为442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2.23%,由此可以推算出,截至2025年6月公司总人数约3614人。

而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在职员工数量合计为4740人。对比之下,半年减员超1100人,裁员比例约23.8%。

2025年半年报截图

2024年年报截图

粗略一算,这四家光伏企业,半年时间就裁掉了超过1.4万人。

而且,这还只是“人”的层面。另一个惊人的数字是,2025年上半年,A股光伏上市公司累计支付裁员补偿超5亿元!
换句话说,企业在拼命节省成本的同时,还得为裁员潮付出沉重代价。

02

不止中国

全球光伏都在“掉队”

对行业巨头来说,裁员可能算是战略收缩。而对二三线光伏公司来说,眼下更关键的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2025年5月,网传某光伏新能源公司因经营困难,发布内部通知:自5月13日起,全体职工放假,恢复上班时间待定;放假期间,职工薪酬暂时按照当地最低生活标准二档发放。

说白了,就是“半停产+发生活费”。还有消息称,某光伏企业拖欠3000多名员工2、3个月工资。

国内如此,海外同样艰难。寒潮早已不是中国独有,而是整个全球光伏圈的集体困境。

2025年1月,美国光伏逆变器制造商SolarEdge Technologies宣布将在全球裁员400人,以应对整个行业的低迷。

2025年3月,德国老牌光伏组件制造商Aleo Solar宣布,将逐步关闭其位于勃兰登堡州普伦茨劳的生产线,此次关闭计划将直接影响约110名员工

2025年5月,Meyer Burger Technology AG(梅耶博格)旗下美国子公司 Meyer Burger Americas Ltd. 宣布关闭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古德伊尔(Goodyear)的太阳能组件工厂,并将进行永久裁员。

根据亚利桑那州经济安全部官网信息,本次决定将影响355名员工,裁员岗位包括“生产主管、物料处理员、质量管理主管”等现场员工,同时还涉及项目经理、工程师和会计人员等职能岗位。

2025年6月,美国排名前三的太阳能公司Sunnova宣布计划裁员约55%以严格削减运营开支,这将影响约718名员工。

这并非Sunnova首次宣布裁员。该公司在发布2024年财报同时,还发出警告称,由于住宅太阳能市场面临宏观经济和公共政策的双重挑战,公司可能在一年内耗尽运营资金。

随后,Sunnova宣布受到投资税收抵免(ITC)销售的时间延迟及系统安装量下滑,导致税务股权资金贡献减少,资金链承压,公司将裁员15%以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德国光伏逆变器龙头SMA计划在2025年底前全球裁员多达1100人

从中国到美国,从欧洲到全球,光伏的“寒冬”正席卷每一个角落。

03

光储一体化

龙头企业的突围新方向?

光伏行业的“寒冬”并不是偶然,它是多重因素叠加后的必然结果。

产能过剩是压倒性的主因。截至2024年末,我国光伏产业链产能居全球首位,各环节产能均突破1100GW。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在需求端,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530GW。明显的供需失衡之下,组件价格一路下探,从1.9元/瓦狂跌到0.6元/瓦。结果就是,“赔本赚吆喝”成了行业常态。

其次,技术迭代速度让人猝不及防。两年前,国内光伏企业电池出货中,PERC技术路线的市场占比还在90%左右。而2024年,SMM公布的数据显示,PERC电池的市占比已下降至12%左右。那些大举投资PERC产线的企业,不得不面对“设备买来就落伍”的尴尬局面。

最后,政策退坡让行业雪上加霜。过去,光伏在全球市场的高速扩张,离不开补贴推动。但随着补贴政策逐步退坡,市场需求增长开始踩下刹车。需求没有想象中火热,而产能却一波波上马,供需失衡的问题更加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深度调整不可避免。于是,“光储一体化”成了头部玩家的一致选择。

比如,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在2024年相继布局储能电芯产能,分别规划12GWh和25GWh,希望借助储能,把“发电+存电”一条龙打通,实现产业链闭环。

对他们而言,这不仅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手段,更是抢占下一个增长赛道的关键一步。

同时,政策端也开始出手“治乱”。

202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完成修订,明确规定平台经营者不得强迫商家“低于成本定价”,给盲目的价格战敲响警钟。

紧接着,工信部召开光伏行业座谈会,首次点出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要求“综合治理低价竞争,引导企业提升品质”。

这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行业必须告别“唯价格论”,开始走向“以质量赢得市场”的新阶段。

04

写在最后

经历了产能过剩、技术洗牌与政策退坡的多重叠加,光伏行业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裁员、亏损固然刺眼,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整个行业必须告别“野蛮生长”,重塑新的发展逻辑。

危机,往往是重生的前奏。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你觉得光伏行业下一步的机会,会在哪里?评论区见。

来源:能投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