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最新发布的 Pismis 24 星团图像,将这句科幻台词变成了现实。在天蝎座龙虾星云核心,数千颗恒星如钻石般镶嵌在宇宙画布上,而那些高耸的气体尖塔,正以 5.4 光年的高度(相当于 200 个太阳系并列)演绎着恒星诞生的奇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与星光的距离 —— 它走过 5500 年才遇见人类的眼睛。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最新发布的 Pismis 24 星团图像,将这句科幻台词变成了现实。在天蝎座龙虾星云核心,数千颗恒星如钻石般镶嵌在宇宙画布上,而那些高耸的气体尖塔,正以 5.4 光年的高度(相当于 200 个太阳系并列)演绎着恒星诞生的奇迹。
这个被天文学家称为 “宇宙恒星育婴室” 的区域,实则是一场持续数万年的超热新生恒星(温度可达太阳的 8 倍)喷射的辐射与恒星风。而那些抵抗侵蚀的气体尖顶,正成为新一代恒星的 “孵化器”。最引人注目的中央尖塔,其顶端宽度达 0.14 光年,足以容纳 200 个从太阳延伸到海王星轨道的太阳系。
眼见不一定为实 —— 这句话在天文学领域得到完美印证。
在星团心脏区域闪耀的 Pismis 24-1,曾被认为是宇宙中最重的恒星,直到韦伯望远镜的红外眼揭穿了这个美丽误会:它实际上是由两颗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质量分别为太阳的 74 倍和 66 倍。尽管单体冠军头衔旁落,但这对孪生兄弟仍是已知宇宙中最庞大、最明亮的恒星组合之一。
中国天文学家张衡曾言: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这对巨型恒星的发现,恰是这句古语的现代注脚。它们每秒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10 亿个太阳,其辐射压力足以将周围气体加速至超音速,而那些被雕刻出的空腔,正揭示着恒星如何塑造自己的宇宙邻居。
给我七种颜色,我能告诉你宇宙的秘密。
韦伯望远镜的红外视觉为 Pismis 24 披上了绚丽外衣,而每种颜色都是解读宇宙的密码本:青蓝色标记被恒星辐射电离的炽热氢气,橙色代表类似地球上烟雾的尘埃分子,红色则是较冷、密度较高的分子氢 —— 颜色越深,气体密度越大。那些如烟似雾的白色区域,则是散射星光的气体和尘埃。
在这片宇宙画布上,光不仅孕育了色彩,更记录了物质从混沌到有序的演化历程。当我们凝视这些色彩时,其实是在阅读一本用光谱写成的恒星成长日记。
在 Pismis 24 的气体尖塔里,恒星风与辐射的持续雕刻,反而将气体压缩成孕育新恒星的温床。天文学家发现,这些尖塔顶端的密度已达到形成恒星的临界值,而那些正在凝结的气体团,终将在引力坍缩中点亮自己的星光。
这种压力催生新生的宇宙法则,与地球上的造山运动异曲同工。板块挤压造就珠峰,而宇宙压力则雕琢出恒星。正如卡尔・萨根所言:我们都是星尘。当我们凝视这些图像时,其实是在注视着构成我们身体的原子曾经诞生的地方。
作为人类最强大的太空望远镜,韦伯正以其近红外相机(NIRCam)揭开宇宙最黑暗的面纱。此次发布的不仅有静态图像,更有两部沉浸式视频:星团 Pismis 24 探险和缩放至 Pismis 24,让观众能从天蝎座全景一路穿越到 5500 光年外的恒星育婴室。
当我们在夜空中寻找天蝎座时,或许很难想象,那里正发生着如此壮丽的宇宙戏剧。而那些此刻抵达地球的数据光点,则来自一个人类文明尚未诞生的年代。时间在此处被拉长,空间在此处被折叠,而韦伯望远镜,正是连接这一切时空的宇宙脐带。
来源:路边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