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要走?”每次收拾行李,妻子带着牵挂的问句,几乎成了普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张璐的“日常背景音”。从警8年,他出差的足迹遍布全国221个城市,一年365天里,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赶路。
“又要走?”每次收拾行李,妻子带着牵挂的问句,几乎成了普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张璐的“日常背景音”。从警8年,他出差的足迹遍布全国221个城市,一年365天里,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赶路。
图 | 张璐在地图上的足迹
2017年,张璐刚进入刑侦大队没多久,就接到普安县龙吟镇某工地工作人员报警,称挖掘机的碎石锤被盗。赶去现场的路上,他仔细琢磨:这么重的家伙,没有专业工具根本搬不走。
到了工地,他盯着公共场所视频反复回放,发现两辆形迹可疑的吊车在案发时段进出工地。经轨迹研判,张璐发现其中一辆吊车驶上高速后,更换了车牌。“就是它!”张璐当即跟同事敲定追捕方案,带队往吊车最终下高速的盘州赶去。
“那是我第一次出差,路程不算远,但心里又紧张又期待,总怕自己漏了什么线索。”张璐回忆道,抵达盘州后,他和同事根据吊车轨迹快速锁定嫌疑人落脚点,当天就抓获了孙某、杨某两名犯罪嫌疑人,还顺着他们的供述在废品站找回了被盗物品。从发案到找回,全程仅用了一天时间,张璐心底涌上一股成就感。
图 | 张璐(右一)和同事研判案情(拍摄者:刘俊博)
2021年转做反诈工作后,张璐的“出差模式”彻底拉满,对他来说,“反诈在路上”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最久的一次,我在外面连轴转了一个半月。”张璐说,有一年他生日恰逢出差,妻子还特意要了地址,点外卖送来生日蛋糕和鲜花,那份温暖成了他奔波路上的慰藉。
出差时,他的背包就像个“移动办公室”,打印机随时能打印笔录,U盘里存着密密麻麻的证据链,就连印章都随身带。“不管是饭馆角落、旅馆房间,还是路边奶茶店,只要能落脚,我们就地就能做笔录、固定证据,一点也不耽误办案进度。”张璐笑着说,多带点设备,就能少跑冤枉路。
最让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两年前的那次出差。
图 | 张璐出差的途中
2023年4月,普安县一群众遭遇投资理财诈骗,被骗10万余元。接到警情后,刑侦大队迅速展开分析研判,锁定了多名省外涉案一级卡卡主。张璐与队友兵分多路,奔赴青海、宁夏、广东等地开展抓捕工作。
出差的第一站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一个没通铁路和飞机,平均海拔超4200米的偏远县城,驾车成了唯一的选择。
张璐和两名会开车的队友从普安县城出发,三人轮流开车,经过两天一夜的奔波,赶到达日县时已是凌晨。他们在全县仅有的两家旅馆中找到一处落脚,可高海拔带来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当晚,三人便出现了头晕、心慌的症状。“明明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却怎么也睡不着。”张璐说,第二天询问前台才得知,这是典型的高原反应。三人急忙找药店买氧气罐吸上,身体状况才有所好转。
调查、取证、审讯……在张璐的高效推进下,嫌疑人主动交代了犯罪事实,并退还了卡里的涉案资金。处理完当地事宜,张璐一行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宁夏,继续追查下一条线索。
图 | 张璐出差路上的风景
“除了没去过新疆和内蒙古,祖国大好河山的‘风光’我基本都领略了。”对张璐来说,这一路的“风光”,不仅是山川湖海,更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只要能守住群众的“钱袋子”,这条反诈奔波路,他会一直走下去。
-END-
作者:张琪薰 卯富巧
编辑:包 芳
二审:赵佳玲
终审:李娅梅
来源:黔西南公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