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9 10:26 2

摘要: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简称“两重”建设),涉及资金规模大、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工程。加强“两重”建设,有助于形成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也有助于更好调动地方政府与民间投资积极性。

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简称“两重”建设),涉及资金规模大、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工程。加强“两重”建设,有助于形成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也有助于更好调动地方政府与民间投资积极性。

基础性、引领性工程

加强支持“两重”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两重”建设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高速公路建设现场 人民图片/供图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两重”建设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点,是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的有力工具,能够在短期内扩大有效需求,有力支撑经济可持续增长。同时,“两重”建设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能够强化投资对优化产业结构、城乡区域结构的关键作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两重”建设聚焦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金融、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破解突出矛盾和短板,有利于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自主性和可持续性。

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两重”建设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养老服务网络、教育基础设施等建设,有助于加快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健全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系统性、精准性仍有不足

2024年,“两重两新”政策配套细则全面出台、国债资金全面下达、支持政策全面启动,形成了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两新”的政策体系,“两重两新”政策实施成效明显,有力支撑了全年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部分城市或地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或偏远地区,在“两重两新”政策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据统计,2024年5月以来,围绕“两重”项目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累计发行7000亿元,共支持重大项目1465个。然而,与申报数量相比,通过的“两重”项目比例仅有5%-10%。为什么通过率这么低?主要有3个方面原因。

技术人员在维护新投入使用的智慧纺纱生产线

政策要求理解不到位。各级、各部门之间在政策传达和理解上存在偏差,导致一些项目谋划和申报未能准确把握政策要求。比如,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领域和要求明确较晚,导致部分地区在谋划项目时未能与最新文件要求匹配。

部分项目投向领域把握不精准。在早期申报准备阶段,由于项目投向领域把握不准确,一些地方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投向判断进行谋划储备,在“两重”项目储备上缺乏全盘统筹和系统考量,不能准确契合政策要求,项目成熟度不够,导致审核通过率较低。

项目谋划和申报整体统筹不够。比如,新开工项目要求前期研究论证充分,具备一定的前期工作基础,但部分项目尚处于初步设想阶段,相关立项审批手续、可研批复、用地手续等均未办理,导致项目成熟度较低。部分地区申报项目小而散、不具有重大建设意义,难以达到申报要求。同时,有的地方还存在重复申报现象,影响了申报效率和质量。

因地制宜推进“两重”建设

在推动“两重”建设中,应强化全局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坚持统筹谋划、分步实施,有力有序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坚持国家所需与地方所能相结合。超长期特别国债要着眼“两重”建设要求,强化全局思维,坚持国家所需与地方所能相结合,特别是要围绕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聚焦支持8大方向、17个具体投向,以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从国家层面看,要充分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投资放大效应,重点投向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等领域,积极谋划更多急需的与科技创新相关的项目,并根据战略重要程度、急迫程度和项目成熟程度,将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合格项目筛选出来,扩大有效投资。从地方层面看,各地基础条件差别较大,要全面对标对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统筹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把项目谋划好、落实好。同时,要支持各地加快建设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谋划一批跨区域、跨领域、跨层级的重点项目,防止出现一哄而上导致过度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

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强化战略思维,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准确把握政策导向、资金投向,切实增强项目谋划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两重”建设项目谋划,既要统筹当前以及未来几年的重点任务安排,又要为应对未来潜在的风险挑战留足政策空间,特别是谋划与“十四五”规划落实相结合、与“十五五”发展需求相衔接的重大项目。从当前看,应围绕实现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配合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有关政策实施,把符合条件的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和循环利用项目纳入国债资金支持范围。从长远看,应围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人口高质量发展等中长期重点任务,谋划实施一批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重点支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而建立一个“近期能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的项目储备库。

坚持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应强化系统思维,坚持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以高质量项目谋划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厚植优势。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要充分发挥聚集效应,适当提高资金使用的集中度,防止资金在层层分解过程中“碎片化”。从补短板看,要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聚焦涉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点领域,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破解“卡脖子”问题,并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发展。从锻长板看,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东部地区充分发挥产业规模大、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的优势,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支持东北和中部等地区利用产业基础好的优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支持西部地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特有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国际竞争新优势,更好实现以锻长板促进补短板、以补短板保障锻长板。

本文来自【陕西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