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汉种的梨树被邻居砍了 他默默栽了20棵 如今成了村里最大的风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8 14:51 1

摘要:那棵梨树是他三十年前栽的,刚搬进这个村子时,媳妇说想吃梨,他就从集市上买回一棵小苗。三十年过去,梨树长得比房子还高,每年春天开满白花,秋天结满鼓胀的果实。

那年春天,杨老汉发现自家门前的梨树被砍了。

那棵梨树是他三十年前栽的,刚搬进这个村子时,媳妇说想吃梨,他就从集市上买回一棵小苗。三十年过去,梨树长得比房子还高,每年春天开满白花,秋天结满鼓胀的果实。

树被砍的那天早上,杨老汉像往常一样起床,端着搪瓷缸子去院子里刷牙。缸子里的水洒了一身,他愣住了——梨树不见了,只剩下一截齐膝的树桩,切口处还带着锯末。

“树呢?”他喃喃自语,嘴里的泡沫顺着下巴滴在鞋面上。

邻居王二蹲在自家门口抽烟,看见杨老汉发愣的样子,叼着烟头走过来,“听说是李家做的,说树根长到他家地基下面了,房子都裂了。”

杨老汉没说话,只是摸了摸树桩的切口,木质部分还微微发烫,可能是昨晚被砍的。

李家就住在杨老汉家隔壁。李刚是个年轻人,去年刚盖了新房子,听说在县城有个装修公司。杨老汉和他不怎么说话,只是每年秋天会送几个梨给他家老人。

“你打算怎么办?”王二又问。

杨老汉把口中的牙膏沫吐在地上,慢悠悠地说:“能怎么办?没了就没了。”

他回屋喝了半碗稀饭,拿起放在墙角的铁锹,往村后的小路走去。那是他每天必去的地方——一块约莫两亩地的菜园子,是他退休后的消遣。

菜园旁边有条小溪,溪水清亮。杨老汉蹲在溪边洗了洗手,忽然看见溪岸边有株野梨树苗,大概是去年秋天梨子落在这里,种子发了芽。他用铁锹小心翼翼地挖出树苗,连着一大块泥土,放在自己的塑料桶里。

当天下午,他在自家院子里,距离那截树桩两米远的地方挖了个坑,把野梨苗栽了进去。

“你咋不找李刚理论理论?”隔壁赵婶倚在矮墙上,好奇地问。

杨老汉擦了擦额头的汗:“有啥好理论的?树倒了还能长。我看溪边还有不少野梨苗,明天再去挖几棵。”

“杨老汉,你这脾气也太好了吧?”赵婶不解,“那可是你种了三十年的树啊!”

杨老汉笑了笑,没接话茬,只是从屋里拿出一个旧暖水瓶,小心地给梨苗浇水。暖水瓶的盖子已经不见了,瓶身上还贴着褪色的”茉莉花”标签,那是他媳妇生前用的。

接下来的日子,杨老汉每天早上都去溪边寻找野梨苗。有时候一天能找到两三棵,有时候一无所获。村里人都知道了杨老汉在找树苗的事,有人开始嘲笑他傻。

“杨老四,你这是何必呢?那李刚家有钱有势,你种这么多树,指不定哪天又给你砍了。”村口卖烟的老张说。

杨老汉只是笑笑:“种着玩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一个星期后,杨老汉在自家院墙外的空地上已经种了七棵梨树苗。这些树苗参差不齐,有的只有筷子粗,有的已经有拇指那么粗了。

李刚这天从县城回来,看见路边新栽的梨树苗,皱了皱眉头。他穿着一件印着英文的白T恤,手机响个不停。

“杨叔,你这是干啥呢?”他走到杨老汉跟前。

杨老汉正在给梨树苗浇水,闻言抬起头来:“种树啊。”

“您就别费劲了,这些野苗活不了几天的。”李刚说着,眼神有些闪烁,“再说这地方种树,将来长大了也碍事。”

杨老汉放下水瓶,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不碍事,我种在自家地界上了。”

李刚的脸色变了变,但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

那天晚上下了场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夜。杨老汉睡得不太安稳,总担心雨水会把新栽的树苗冲垮。天刚亮,他就穿上雨靴出了门。

出乎意料的是,那些梨树苗不仅没被冲垮,反而像是被雨水滋养得更精神了。杨老汉蹲下身子,用手指轻轻拨弄着树苗上的雨珠,忽然想起了什么,转身回屋,从柜子底层翻出一个旧皮箱。

皮箱里装着他和媳妇的老照片,最上面是一张他们在梨树下的合影。照片已经发黄,但能清楚地看到,梨树开满了白花,他媳妇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那年她刚被确诊有病,医生说最多还能活五年。

“老杨,等我走了,你就找个老伴吧,别一个人。”照片背后写着这样一行字。

但杨老汉一直没找。媳妇去世后,那棵梨树仿佛成了她的化身,每年开花结果,陪他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而现在,树没了。

杨老汉把照片放回皮箱,合上盖子,又想了想,重新打开,取出那张合影,用透明胶带贴在了墙上。

“喂,老杨!你在家吗?”院子外传来王二的喊声。

杨老汉走出屋子,看见王二拉着一辆小推车,上面放着几棵梨树苗。

“这是干啥?”杨老汉愣住了。

“溪边那些野梨苗让你挖得差不多了,我想起我家后山上也有几棵,就给你弄来了。”王二笑着说,“种得多,总有能活下来的。”

就这样,杨老汉的梨树苗从七棵增加到了十棵,然后是十三棵、十五棵……村里人先是笑话他,后来见他坚持不懈地种,渐渐也开始帮他寻找合适的树苗。赵婶从她娘家带来了两棵小梨树,说是老品种,结的梨又香又甜;老张找到一棵长在山崖边的梨树,据说是野梨与家梨的杂交种,特别抗旱。

到了夏天,杨老汉院子外的空地上已经种了足足二十棵梨树苗。这些树苗有的长势喜人,有的却显得有些蔫。杨老汉每天早晚都要给它们浇水,炎热的中午还要用草帽给弱小的树苗遮阳。

李刚家的房子在秋天之前完工了,外墙刷成了米黄色,看起来很气派。杨老汉有时会在自家门前看见豪车进出李家大院,想必是县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李刚对杨老汉种树的事情似乎不再关注,两人见面也只是点头打个招呼。

冬天到了,雪下得很大。杨老汉担心小树苗挨不过寒冬,用草绳和塑料布把每一棵都仔细地包裹起来。有一天晚上,风特别大,他睡不着,穿着棉袄出去检查树苗,发现有两棵的保护层被风吹散了。他在雪地里站了半个多小时,重新给树苗裹上保护层,手指冻得失去了知觉。

第二年春天,二十棵梨树苗中有十八棵活了下来。杨老汉心里暗自高兴,比他预想的成活率要高得多。树苗们开始抽出新枝,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老杨,你这些树苗真不赖,过几年说不定就能结果了。”王二过来参观时说。

杨老汉蹲在树苗旁边,掐掉一些多余的枝条:“是啊,到时候请你们都来尝尝。”

“杨叔。”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杨老汉转身,看见李刚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一个塑料袋。

“有事吗?”杨老汉站起身。

李刚递过塑料袋:“这是从县城买的肥料,听说对果树特别好。”

杨老汉有些诧异,但还是接过了袋子:“谢谢。”

“杨叔,我爷爷前几天跟我说,你原来那棵梨树,他老人家每年都要来摘几个带回去。”李刚低着头,“我不知道那树对您那么重要……”

杨老汉拍了拍李刚的肩膀:“树没了可以再种,你爷爷身体怎么样?”

“还好,就是腿脚不太利索了。”李刚说。

“等这些树结果了,记得让他来摘。”杨老汉笑着说。

几天后,杨老汉发现自己种的梨树苗旁边多了几棵不同品种的果树苗——有苹果、有桃子,还有杏树。问了才知道,是村里人你一棵我一棵地送来的。

“你种梨树,我们也跟着种点别的,将来这里就是咱们村的果园了。”老张笑呵呵地说。

杨老汉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但他并不反对。那块空地是村集体的,过去一直荒着,堆满了垃圾和建筑废料。如今被清理干净,种上了各种果树,倒也是件好事。

两年过去了,杨老汉的梨树长高了不少,有的已经到他胸口了。村里人种的其他果树也长得不错。杨老汉每天早晚都要去查看,给需要浇水的浇水,给需要施肥的施肥。这片果树成了他生活的重心。

那年夏天,县里来人视察乡村建设,看见村口那片整齐的果树林,颇为惊讶:“这是谁的主意?很有特色啊!”

村长笑着指了指正在给树浇水的杨老汉:“是老杨最先种的,后来大家都跟着种了。”

县领导走过去,和杨老汉聊了几句,临走时说:“好好发展,说不定能成为咱们县的一个旅游景点呢!”

村长当即拍板,决定把这片果树林正式命名为”村口果园”,还立了个牌子。杨老汉对这些不太在意,他只关心树长得好不好。

第三年春天,杨老汉的梨树开花了。不是全部,只有三棵最粗壮的。白色的花朵小小的,却格外引人注目。村里人都来观赏,纷纷感叹:“杨老汉的梨树开花了!”

李刚也来了,他站在梨花下,用手机拍了好几张照片。杨老汉在一旁整理土壤,抬头看见他,笑着说:“明年应该能结果了。”

“杨叔,我爷爷说想亲自来看看。”李刚说。

第二天,李刚推着轮椅,带着他爷爷来到果园。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了,满头白发,手上的青筋凸起。看见盛开的梨花,老人的眼睛亮了起来。

“老杨,你这些树是从哪弄来的?”李老爷子问。

杨老汉笑着说:“从溪边挖的野苗,能开花算不错了。”

“那可不,野梨子比家养的香。”李老爷子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这是我存的种子,都是好品种,你帮我种下吧。”

杨老汉接过布包,沉甸甸的,也不知装了多少种子。他蹲下身,轻轻打开,里面是各种形状的果树种子,还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潦草地写着几个字:“为子孙种树”。

“这是我爷爷留下的。”李老爷子说,“他当年在这村里也种过不少树,后来都没了。”

杨老汉一时语塞,只能点点头。

李老爷子又说:“我那孙子不懂事,把你的老树砍了,我打了他一巴掌。树龄那么大,多珍贵啊……”

“不碍事,新的长起来了。”杨老汉把布包收好。

临走时,李老爷子拉住杨老汉的手:“老杨,谢谢你不计前嫌,树比人有灵性,它们记得对它们好的人。”

又过了两年,“村口果园”已经小有名气,吸引了不少周边乡镇的人前来参观。杨老汉的梨树长得枝繁叶茂,已经有七八棵开始结果。果实不大,但特别甜。

李刚家的院墙后来拆了重修,退后了两米,据说是为了给果树留出更多生长空间。李老爷子每天都让人推着轮椅来果园坐一会儿,有时还会带着小孙子一起来。

那个秋天,杨老汉摘了第一批梨子,一共十几个,个头不大,但香味十足。他挑了最大的两个,装在一个旧纸盒里,带到了媳妇的坟前。

“看,又结梨子了。”他轻声说,仿佛媳妇就在身边。墓碑上放着那张他们在梨树下的合影,已经被太阳晒得有些褪色,但仍能看清媳妇灿烂的笑容。

回去的路上,杨老汉遇到了村长。

“老杨,听说县里准备把咱们村口果园发展成旅游点,还要修一条观光路呢!”村长兴奋地说。

杨老汉笑了笑:“挺好的,到时候村里人也能有点收入。”

“这都是你的功劳啊!”村长拍着他的肩膀,“当初要不是你执着地种那些梨树,哪有今天?”

杨老汉摇摇头:“哪是我的功劳,是大家伙一起干的。”

走到家门口,他看见院子里放着一个大花盆,里面种着一棵小梨树苗,旁边插着一张卡片。杨老汉拾起卡片,上面写着:“杨爷爷,这是我在课本上学的嫁接技术,把您的梨枝嫁接到了我家的梨树上。希望它能像您一样坚强。李小明(李刚的儿子)”

花盆虽然很重,但杨老汉还是把它搬到了院子最中央的位置,就放在那截老梨树桩旁边。

现在,如果你路过青山村,会看到村口那片郁郁葱葱的果园。各种果树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中间一条小路蜿蜒而过。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二十棵梨树,它们高大挺拔,春天开满白花,秋天结满金黄的果实。

杨老汉依然每天早晚都要去果园转转。有时候,你能看见他坐在一棵最粗壮的梨树下,手里拿着一个旧搪瓷缸子,安静地喝着茶,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和嬉戏的孩子们。

村里人都说:“杨老汉种的梨树被邻居砍了,他默默栽了20棵,如今成了村里最大的风景!”

没人记得最初的争端,但每个人都记得那些梨树是如何一年年长大的。杨老汉常说:“树比人长寿,我种下它们,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

如今,青山村的”村口果园”已经成为县里著名的景点,每到果实成熟的季节,便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采摘。而杨老汉,这个倔强而又宽容的老人,也成了村里的传奇人物。

有人问他:“当初树被砍了,你为啥不生气?”

杨老汉总是笑着回答:“生活就像种树,被砍了可以重新种,只要坚持下去,总会开花结果的。”

来源:农村同一首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