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的春天,内娱再次被一场“回忆杀”点燃。当李晟在《浪姐6》初舞台唱响《当》时,无数观众瞬间梦回《新还珠格格》,而她的票数断层第一更被网友称为“王心凌2.0现象”。从查无此人到全网刷屏,李晟的逆袭是偶然还是必然?这场“情怀经济”的狂欢背后,她能否复制王心
2025年的春天,内娱再次被一场“回忆杀”点燃。当李晟在《浪姐6》初舞台唱响《当》时,无数观众瞬间梦回《新还珠格格》,而她的票数断层第一更被网友称为“王心凌2.0现象”。从查无此人到全网刷屏,李晟的逆袭是偶然还是必然?这场“情怀经济”的狂欢背后,她能否复制王心凌的顶流神话?
一、现象级逆袭:李晟的“王心凌式投票”从何而来?
1. “《当》一响,青春返场”
李晟初舞台选择《新还珠格格》主题曲《当》,不仅精准击中90后、00后的童年DNA,更让中年男粉集体破防。数据显示,投票启动48小时内,30岁以上男性用户参与率暴涨300%,豆瓣“还珠考古党”激增12万,B站相关二创视频播放量突破2亿。这一幕与2022年王心凌《爱你》舞台引发的“中年男粉打投潮”如出一辙——观众不仅为偶像投票,更是为“逝去的青春”充值情怀。
2. “枯叶蝶”人设:反差感引爆共情
节目组初期将镜头聚焦于叶童、曹颖等话题姐姐,李晟被剪成“隐形人”,甚至因镜头稀少被网友戏称“燕尾蝶”(蛰伏角落却实力蜕变)。然而,幕后花絮中她让出C位、加练托举动作的敬业表现被曝光后,观众自发发起“自来水式应援”,话题#李晟镜头#、#浪姐6压错宝#接连登顶热搜。这种“被低估者逆袭”的叙事,与王心凌从“过气甜心”到“全民甜心”的路径高度重合。
二、情怀经济学:李晟VS王心凌,谁的“回忆杀”更会赚钱?
1. 粉丝画像:从“王心凌男孩”到“新还珠爹粉”
王心凌的爆红背后是80后、90后男性群体的“迟到的爱”,而李晟的票仓则更垂直——以《新还珠》剧迷为核心,辐射至Z世代怀旧党。值得注意的是,李晟的粉丝中不乏“中年爹粉”,他们一边在弹幕刷“小燕子嫁我”,一边为女儿科普《当》的出处,形成跨代际的情感共振。这种“家庭式追星”的潜力,或许比王心凌的“独狼式打投”更具商业延展性。
2. 情怀变现:翻红容易,长红难?
王心凌的翻红伴随综艺、演唱会、代言全面开花,而李晟目前仍依赖《浪姐6》的舞台曝光。尽管其主演的新剧《雁回时》正在热播,但能否像周杰伦演唱会一样,将情怀转化为持续的商业价值,还需观察。此外,王心凌的“甜心教主”标签具有极强的IP属性,而李晟的“小燕子”光环则因赵薇珠玉在前略显尴尬——如何撕掉标签、建立新记忆点,是她面临的关键挑战。
三、破圈密码:李晟凭什么让00后为她狂刷2亿播放量?
1. “反流量逻辑”的胜利
当内娱沉迷于炒作“撕X”“黑红”时,李晟以“不争不抢但全力以赴”的姿态圈粉。她在直播中回应镜头争议时淡定表示:“观众是敏感的,努力就会被看见”,这种“老干部式佛系”反而激发了年轻人的保护欲。正如网友所言:“查无此人却无处不在,这才是真·宝藏姐姐”。
2. Z世代的“考古式追星”
00后对《新还珠》的力挺,本质是一场“文化平权运动”。他们通过二创视频、弹幕玩梗,将这部曾被群嘲的翻拍剧重新定义为“青春符号”,并借此对抗“经典不可超越”的霸权叙事。李晟恰好成为这代人的“情怀代理人”,其逆袭不仅是个人翻红,更是亚文化对主流审美的逆袭。
四、预言与隐忧:李晟能走多远?
1. 机会:综艺市场的“情怀刚需”
从王心凌到李晟,芒果台两次误判观众偏好,却意外证明“情怀才是流量密码”。据机构报告,2024年影视翻拍率下降85%,但“情怀产业链”投资额反增120%,可见市场对怀旧IP的饥渴。李晟若能在《浪姐6》后期展现唱跳实力,或有望复制王心凌的“舞台→代言→演唱会”变现路径。
2. 风险:昙花一现还是厚积薄发?
王心凌的持续走红得益于其完整的艺人定位(歌手+偶像),而李晟的主业仍是演员。若综艺热度褪去后缺乏优质作品接档,恐重蹈“浪姐高开低走”覆辙。此外,节目组能否及时调整剪辑策略,给予她更多曝光,也将影响后续人气。
李晟的断层第一,是集体怀旧的胜利,也是观众对“真诚实力派”的投票。她能否成为第二个王心凌?答案或许不重要——当《当》的旋律响起时,我们投票的对象早已不只是李晟,而是那个守着电视机为小燕子哭笑、尚未被生活磨平热血的自己。毕竟,内娱可以复制爆款,但青春,永远独一无二。
你为李晟投票了吗?来评论区聊聊你的“还珠记忆”!吧!
来源:静思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