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3 岁艺人私人休息室被偷拍,这到底是形象争议还是隐私侵权?”2025 年 9 月 2 日,一段偷拍视频突然在网络流传,将黄明昊推上舆论风口 —— 视频中,他身处私人休息室,手持雾状设备,动作疑似吸烟或使用电子雾化器。作为 2002 年出生、从《偶像练习生》
“23 岁艺人私人休息室被偷拍,这到底是形象争议还是隐私侵权?”2025 年 9 月 2 日,一段偷拍视频突然在网络流传,将黄明昊推上舆论风口 —— 视频中,他身处私人休息室,手持雾状设备,动作疑似吸烟或使用电子雾化器。作为 2002 年出生、从《偶像练习生》出道的顶流艺人,黄明昊凭借《密室大逃脱》的综艺表现和《Hard Road》等音乐作品圈粉无数,此次事件曝光后,相关话题迅速霸占微博热搜,网友争论不休,有人揪着 “艺人形象” 不放,有人怒斥 “偷拍行为违法”,场面一度失控。#黄明昊#
先看事件本身:视频拍摄视角明显是偷拍,私人休息室属于非公开场合,镜头却近距离对准黄明昊的动作,画面模糊却刻意放大 “雾状设备” 细节。从法律层面来说,这已经触碰红线 ——《民法典》明确规定,未经允许偷拍并公开他人私人场合画面,既侵犯肖像权,也侵犯隐私权。不少法律博主第一时间发声:“哪怕是公众人物,也有私人生活空间,偷拍传播隐私的行为,不能用‘关注艺人’当借口,这就是赤裸裸的违法。” 更有人翻出过往案例:此前某艺人酒店房间被偷拍,涉事者最终被依法处罚,“难道因为黄明昊是明星,私人空间就该被随意窥探?”
但争议的另一面,是 “公众人物形象管理” 的讨论。有网友认为,黄明昊虽已 23 岁,拥有合法吸烟的权利,但作为粉丝多为青少年的偶像,其行为可能产生示范效应。“王源当年餐厅抽烟事件引发争议,不是因为吸烟本身违法,而是作为公众人物没做好表率。” 还有人觉得,艺人享受流量带来的红利,就该承担相应的形象责任,“私人场合的行为也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不能拿‘隐私’当挡箭牌。” 两方观点针锋相对,有人觉得 “要求艺人像圣人一样生活太苛刻”,有人反驳 “这不是苛刻,是基本的职业素养”。
从全球视角来看,“公众人物隐私与形象的平衡” 一直是难题。欧美明星也常面临类似争议:比伯曾因私人聚会照片被偷拍引发讨论,外媒却普遍谴责偷拍行为,认为 “公众有权关注艺人作品,无权窥探私人生活”;韩国偶像即便行程再满,也会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私人空间,经纪公司会定期公布反偷拍措施。这些案例的共同点是:承认公众人物需注意形象,但坚决反对以 “监督” 为名的侵权行为。反观国内,私生饭偷拍、代拍追车等现象屡禁不止,此次黄明昊事件,更像是 “私生乱象” 的又一次爆发,“比起讨论黄明昊拿的是什么设备,更该反思为什么偷拍行为屡禁不止?”
还有网友提出更理性的视角:“我们该区分‘私人行为’和‘公共影响’。” 如果黄明昊在禁烟公共场所吸烟,那是违规行为;但在私人休息室,只要不违法,就属于个人选择。“偶像的责任是输出好作品、传递正能量,而不是活成粉丝眼中的‘完美傀儡’。” 有粉丝晒出黄明昊过往公益举动:参与乡村教育捐赠、为环保活动发声,“他在公共事务上的表现有目共睹,难道就因为私人场合的一个模糊视频,就要被全盘否定?”
如今事件仍在发酵,黄明昊及其团队尚未回应,而网络上的争论还在继续。有人在深扒视频来源,试图找出偷拍者;有人在科普 “隐私权保护” 的法律知识;也有人在理性分析 “公众人物该如何平衡隐私与形象”。这场风波早已超出 “艺人行为争议” 的范畴,更像一面镜子,照出娱乐圈私生乱象的顽疾,也照出大众对 “公众人物” 认知的偏差。
你怎么看这场风波?是觉得黄明昊该注意公众形象,还是觉得偷拍行为更该被严惩?在你心中,公众人物的 “私人空间” 和 “形象责任”,该如何平衡?
来源:小娱星探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