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拉市镇贝泰妮希望小学的纳西刺绣课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穿针引线,起初连针法都难以掌握的学生们,在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渐渐找到了窍门,绣出一朵朵鲜花;在丽江青少年宫的东巴画课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师详细讲解每个图案
希望一词,柔软而温情
工程二字,坚韧且深沉
当两者结合在一起
再经过时光的浸润
便成了时代的符号
有了标志性意义
图源:共青团中央
从1989年到2025年
走过36年
希望工程已经从一粒种子
长成根深叶茂、华盖如伞的大树
希望之花常开,四季芬芳浓郁
如今
希望工程不仅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更是持续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
播种新希望的知识甘霖与成长沃土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拉市镇贝泰妮希望小学的纳西刺绣课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穿针引线,起初连针法都难以掌握的学生们,在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渐渐找到了窍门,绣出一朵朵鲜花;在丽江青少年宫的东巴画课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师详细讲解每个图案背后的寓意,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一会也创作出一幅幅描绘纳西族生活场景的东巴画;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田园镇的“贝泰妮希望港湾”,心理咨询师借助互动游戏,引导学生勇敢表达情感,帮助同学们逐一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村里的小吴(化名)腼腆又欣喜地说:“以前我不敢和伙伴分享心事,现在我学会了与伙伴交流。今天参加这个活动,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知识和勇气。”......
近年来,在云南希望工程支持下,云南多地青少年参与到了心理健康陪伴等公益项目中来,通过参加各类活动感受纳西刺绣的精美、学习纳西口语的韵味、舞动纳西舞蹈的热情、描绘东巴画……在此过程中,他们深切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心底种下爱国情怀的种子,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月24日,该项目捐赠方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向云南青基会捐赠350万元爱心善款,通过云南希望工程开展心理健康陪伴、生物多样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领域的青少年公益项目。据了解,这项善款将在大理、丽江、保山、迪庆等州市持续开展以青少年非遗传承、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为主的公益项目,为山区青少年群体带来更多获得感,助力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稳步前行。
希望
从来都不是某个人的事
它从很多人那里来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