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大招?汾酒突然换班子,袁清茂一上任就瞄准前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4 23:14 1

摘要:白酒圈这两天跟过年似的,不是因为茅台又涨价,也不是五粮液出了新款,而是山西汾酒突然扔了颗“王炸”——董事会换届,袁清茂带着新班子集体亮相!你以为这只是换几个人开会?太天真了!这事儿往小了说是汾酒自家的“人事调整”,往大了说,可能要改写整个白酒行业的江湖排名!毕

白酒圈这两天跟过年似的,不是因为茅台又涨价,也不是五粮液出了新款,而是山西汾酒突然扔了颗“王炸”——董事会换届,袁清茂带着新班子集体亮相!你以为这只是换几个人开会?太天真了!这事儿往小了说是汾酒自家的“人事调整”,往大了说,可能要改写整个白酒行业的江湖排名!毕竟这年头,白酒圈的竞争比宫斗剧还刺激,老大茅台稳如泰山,老二五粮液虎视眈眈,老三的位置更是杀红了眼。汾酒这时候换帅,明摆着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准备撸起袖子干票大的!今天咱就扒开这层人事变动的外衣,看看袁清茂到底想干嘛,汾酒这次是不是真的要“搞事情”?

一、换届不是换马甲,是汾酒憋了三年的“大招”

先给不了解情况的朋友补个课:山西汾酒是啥来头?那可是白酒圈的“老祖宗”级别的存在,清香型白酒的老大,历史比茅台还悠久。但这些年混得有点“憋屈”——论名气,不如茅台五粮液响亮;论市值,常年在老三老四徘徊,时不时还被泸州老窖按在地上摩擦。按理说,汾酒手里握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中国四大名酒”这些王牌,咋就不温不火呢?

说到底,还是“战略执行力”出了问题。前几年汾酒喊着“复兴”口号,又是扩产能又是搞营销,但总给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直到这次董事会换届,才算把“动真格”三个字写在了脸上。

你瞅瞅新班子名单:袁清茂、武跃飞、李振寰……这可不是随便凑数的“亲友团”。袁清茂是啥背景?之前在山西能源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后来空降汾酒当总经理,据说手腕硬得很,上任一年就把汾酒的渠道改革推进了一大步。这次从“总经理”升“董事长”,等于把方向盘彻底握在了手里。再看其他几位非独立董事,武跃飞管过销售,李振寰懂财务,刘卫华是技术出身——典型的“能打仗、会算账、懂行研”的黄金组合!

最绝的是独立董事:周培玉是法律专家,李临春搞经济研究,樊燕萍懂会计,贺祯专攻企业管理。这配置,活脱脱一个“战略智囊团”!说白了,汾酒这次是把“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打包升级,就差把“我们要冲业绩”四个字贴脑门上了。

二、袁清茂的“三把火”:要把汾酒从“区域龙头”烧成“全国爆款”

很多人觉得,白酒行业早就定型了:茅台坐第一把交椅,五粮液稳守第二,剩下的争第三。但袁清茂偏不信这个邪!他上任后放了句狠话:“汾酒不能只做山西人的酒,要做全中国人的酒!”这话听着像口号,其实藏着三个大招:

第一把火:撕开口子抢市场,跟浓香酱香正面刚!
现在白酒圈是“酱香热”的天下,茅台带着一群小弟疯狂收割高端市场;五粮液、泸州老窖靠着浓香型霸占中端;唯独清香型白酒,除了汾酒,其他品牌几乎没啥存在感。袁清茂的打法很直接:既然酱香浓香型都挤破头了,咱就走“差异化路线”!

怎么差异化?靠“性价比”和“年轻化”。你看茅台一瓶飞天卖3000多,普通人喝不起;五粮液普五也要1000多,宴请用还行,自饮太肉疼。汾酒呢?青花30复兴版才800多,口感绵柔不上头,刚好卡在“高端不奢侈,中端有面子”的黄金价位。再加上年轻人现在不爱喝高度酒,汾酒推出的“42度小瓶装”,直接把目标对准了90后消费者——这步棋,简直是“降维打击”!

第二把火:渠道改革“刮骨疗毒”,经销商再也别想“躺赚”!
以前汾酒的渠道是出了名的“乱”:经销商串货、低价甩卖、囤货居奇,导致终端价格一塌糊涂。消费者想买瓶真汾酒,要么怕买到假的,要么觉得“价格太虚”。袁清茂上任后,直接拿渠道开刀:取消“大商制”,搞“厂商一体化”,谁不听话就取消代理权!

去年有个山西大经销商,仗着自己销量大,偷偷把汾酒卖到河南低价抢市场,结果被袁清茂直接拉黑,吓得其他经销商连夜发朋友圈表忠心。现在汾酒的渠道效率提上来了,终端价格稳了,消费者买得放心,经销商也不敢再瞎折腾——这波操作,比茅台的“拆箱令”还狠!

第三把火:文化营销“玩出圈”,让汾酒从“老古董”变“潮牌”!
要说白酒行业最不会讲故事的,汾酒绝对算一个。茅台有“国酒”光环,五粮液有“百年窖池”,汾酒呢?明明是“中国白酒鼻祖”,却总被人当成“山西地方酒”。袁清茂偏要把这张“文化牌”打活:

你看他搞的“汾酒非遗之旅”,让消费者去酒厂看古法酿造,体验“地缸发酵”有多牛;又和《国家宝藏》联名出限定款,瓶子上印着青花瓷,年轻人抢着发朋友圈;甚至还在抖音开直播,请网红喝“汾酒调鸡尾酒”——以前谁能想到,清香型白酒还能加冰加果汁?这波操作下来,汾酒的百度搜索指数涨了200%,小红书笔记多了5万+,硬生生把一个“老国企”玩成了“网红品牌”!

三、白酒圈要变天?汾酒的野心不止“老三”

有人说,汾酒就算再努力,也超不过茅台五粮液。但你别忘了,十年前谁能想到酱香酒会火成这样?五年前谁能想到习酒会被华润收购?白酒行业从来没有“铁饭碗”,只有“敢不敢闯”。

现在的汾酒,手里握着三张王牌:
一是产能王牌:汾酒在山西、陕西、内蒙古有三大生产基地,年产白酒10万吨,比五粮液还多5万吨,想扩产随时能扩;
二是成本王牌:清香型白酒用“地缸发酵”,出酒率高、周期短,成本比酱香酒低30%,打价格战根本不怕;
三是健康王牌:现在消费者怕“喝酒伤肝”,清香型白酒杂质少、易代谢,刚好戳中“健康饮酒”的痛点。

袁清茂要做的,就是把这三张牌打出去。他在内部会议上说过一句话:“我们的目标不是‘保三争二’,而是让汾酒成为‘中国白酒的第三极’!”啥意思?就是要让清香型和酱香型、浓香型三分天下,到时候茅台、五粮液、汾酒三足鼎立,那才叫真正的“复兴”!

四、风险与机遇:汾酒的“软肋”和“硬刚”

当然,想逆袭没那么容易。汾酒现在最大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高端市场根基不稳。虽然青花30卖得不错,但跟茅台飞天、五粮液普五比,品牌溢价还差得远。你去商务宴请,桌上摆茅台是“身份”,摆汾酒可能被当成“省钱”——这个刻板印象不是一天两天能改的。

二是区域依赖太严重。现在汾酒60%的销量还在山西及周边省份,南方市场几乎是空白。虽然袁清茂在广东、江苏开了分公司,但想从茅台五粮液嘴里抢地盘,难度堪比“虎口拔牙”。

但话说回来,哪个逆袭者没遇到过困难?茅台当年也被五粮液压着打,后来靠“国酒”概念才反超;泸州老窖靠“国窖1573”单产品破局,硬生生从区域酒企冲进行业前三。汾酒现在有产能、有团队、有战略,缺的只是时间和机会。

就拿今年中秋来说,汾酒推出的“高端定制酒”,上线30分钟就卖光了,很多经销商后悔没多囤货;双十一预售,汾酒的电商销量同比涨了300%,把泸州老窖甩在了身后。这些信号都说明:消费者不是不买汾酒的账,而是以前没给他们一个“买汾酒的理由”。现在袁清茂把这个理由递到了眼前——“喝汾酒,喝的是历史,是健康,是性价比”。

五、普通人能看懂的“投资密码”:汾酒值不值得买?

最后聊聊大家最关心的:汾酒股票能不能买?我不是财经专家,但可以给你三个判断维度:

一看行业趋势:白酒行业虽然增速放缓,但“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头部企业会越赚越多。汾酒现在是“第二梯队”的领头羊,只要不掉队,未来三年业绩肯定稳增长。

二看管理层能力:袁清茂这届班子,既有“老汾酒人”的稳,又有“新派管理者”的狠。渠道改革、文化营销、年轻化这些动作,都是实打实的“加分项”。

三看估值水平:现在汾酒的市盈率是35倍,茅台是40倍,五粮液是30倍,属于“合理区间”。如果后续业绩超预期,估值还有提升空间。

当然,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汾酒这次董事会换届,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改革”。就像袁清茂在员工大会上说的:“我们这代汾酒人,不能让‘中国白酒鼻祖’的招牌蒙尘!”这种底气,比任何财务数据都更让人踏实。

结尾
说到底,汾酒的董事会换届,不只是一家企业的人事变动,更是整个白酒行业“新老交替”的缩影。以前白酒圈是“老大哥说了算”,现在是“谁能抓住年轻人,谁就能赢未来”。袁清茂带着新班子能不能成功?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但至少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国企”的野心和锐气。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买酒可以等双十一,但看汾酒逆袭,现在就可以搬小板凳——毕竟,见证历史的机会,可比喝顿酒难得多!

来源:倪卫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