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新规“一石激起三层浪”——“苏超”危矣!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04:15 4

摘要:8 月 25 日中国足协一纸《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试行)》落地,网络瞬间被这三个字刷屏。球迷、俱乐部、文旅部门甚至韩国媒体集体“炸锅”,担心足协把手伸向正火的“苏超”“村超”。新规究竟要管谁?会不会把草根足球管死?江苏“苏超”五年的鲜活实践,恰好

“滚!滚!滚!”

8 月 25 日中国足协一纸《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试行)》落地,网络瞬间被这三个字刷屏。球迷、俱乐部、文旅部门甚至韩国媒体集体“炸锅”,担心足协把手伸向正火的“苏超”“村超”。新规究竟要管谁?会不会把草根足球管死?江苏“苏超”五年的鲜活实践,恰好给出了一面镜子。

【争议焦点】

1. 管得太宽?文件白纸黑字写着“适用于中国足协及会员单位举办的赛事”,但备案费、球员注册、商业分成统统没标金额,民间赛事心里打鼓。

2. 成本陡增?参照 2019 年试点:一次备案费够俱乐部付半年场地租金,三十支球队跑了二十支。

3. 活力被扼?文旅+足球、非遗+球场的“苏超模式”靠的就是低门槛和本地文化混搭,一旦被统一模板收编,特色恐难存续。

【足协不插手的五年,江苏做对了什么?】

一、把“办赛”变“办节”——财政零投入,万人空巷

• 牵头单位是文旅局而非足协,赛程跟着节假日走,场地零租金。

• 网上报名、电子免责,同级别赛事人力成本直降 30%–50%。

• 政府只做协调与安保,赛事公司靠门票、摊位费、直播权“自己养活自己”。

2024 赛季:200+ 球队、10 个地级市,场均 4000–8000 人,餐饮住宿消费直接被拉涨 20%–40%。

二、文化“混搭”足球——官方模板学不会

苗族木鼓舞中场休息、赛后直接开夜市,足协规程写不进这些“花活”,文旅局却能一句话立项。

• 一场“城市德比”上午公益赛+下午正赛+晚上演唱会,场地利用率最大化。

2024 赛季短视频播放量 18 亿次,把同期中甲官方账号远远甩在身后。

三、“低门槛”守住草根纯粹——外卖员也能当城市英雄

主力是外卖骑手、个体老板、大学生。足协若统一身份审核、转会注册:

• 工作日请假跑窗口?不现实;

• 注册、体检、保险人均多花 300–500 元;

• “业余踢球还要查户口本”劝退一大批。

五年里,江苏民间球队从 10 支涨到 50 支,秘诀就是“带瓶水就能踢”。

四、风险不是没人管,而是管得更聪明

• 公安按大型活动标准审批,赛事公司 800 元就买一场公众责任险;

• 裁判由高校教师、退役球员志愿出任,足协只培训不掌人事。

2024 赛季 600 场比赛,仅 3 起轻微冲突且 24 小时内调解完毕。

五、民间反哺职业——“打样”而非“被同化”

• 4 家苏超俱乐部与职业梯队签“双向流动协议”,优秀业余球员免试踢中乙;

• 自研“短视频即时回放”被 2025 中甲部分赛区借鉴,VAR 成本大降;

• 文旅局的“赛事+旅游”数据模型,正为国家体育总局制定行业标准提供样本。

【结语】

足协新规初衷不坏,但“一刀切”的管理惯性,让外界不得不警惕:

职业联赛过去五年解散 20+ 球队、国足依旧低迷,民间足球却靠社区老板掏盒饭钱、球员周末请假踢比赛,把看台塞满。

江苏样本告诉我们:

当行政回归“服务者”——公安管安全、文旅管文化、市场管商业,足协只做技术与裁判培训——制度摩擦最小、创新空间最大,自下而上的改革才有活水源泉。

把“滚”字收回去的最好方式,不是解释条文,而是让实践说话:

给民间足球留一条生路,或许才真正能给中国足球留一条活路。

来源:江湖问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