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像阅兵这样的重大活动,亲临现场不仅机会难得,更是一种荣誉。昨天在天安门广场参加观礼的群众,其实都是各界的优秀代表。
九三阅兵让无数国人心潮澎湃,很多人也都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够亲临现场,相信肯定会更加震撼。
不过像阅兵这样的重大活动,亲临现场不仅机会难得,更是一种荣誉。昨天在天安门广场参加观礼的群众,其实都是各界的优秀代表。
而在观礼的人中,有一家人很特殊。9月3日,香港霍英东集团主席霍震霆,携二子霍启刚、霍启山一同参加阅兵观礼。父子三人同时被邀参加阅兵,在香港算独一份。
已经过世的霍英东,生前多次被邀请站在城楼上参加阅兵。一家三代人登上天安门观礼席,这才是豪门的顶级排面。
1923年,霍英东出生在当时的香港湾仔,家里穷得连一日三餐都得精打细算。他的童年在战乱中度过,日军铁蹄踏过南方,殖民压迫如影随形。
霍英东心里憋着一口气:国家不强,百姓就是蝼蚁。
于是,他开始靠贩卖杂货、小船运货,一步步积累原始资本,成了香港有名的商人。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内地最缺的就是战略物资。很多人选择“袖手旁观”,怕惹麻烦,而霍英东明知危险重重,还是悄悄将一船又一船衣物、药品、钢材运往北方。
当时,港英政府如狼似虎,一旦查出是“支援大陆”,轻则破产,重则坐牢。但霍英东咬紧牙关,三年间不曾退缩。
他曾在深夜冒着暴雨运货,也曾在海面和巡逻艇斗智斗勇。后来他回忆道:“那个时候,根本没有第二个念头。国家需要,我就得上。”
1964年,新中国成立15周年庆典,霍英东接到一纸红色请柬——北京邀请他登上天安门,参与国庆观礼。
这是当时香港富商中前所未有的殊荣,而霍英东明知回来之后会被港英政府盯上,还是毫不犹豫地北上了。他站在城楼的那一刻,看着人民解放军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长安街,眼里泛着泪光。
霍英东离世后,他的棺木被披上中国国旗,这是对他爱国的致敬,也是一名商人最大的荣耀。
相比父亲在战火中拼搏的经历,霍震霆出生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年代。他没有背过枪,但有颗同样炽热的心。
90年代初,北京首次提出申办奥运会,当时的中国,财政并不宽裕。面对百亿级别的投入,很多人持观望态度。但霍震霆没有迟疑,第一时间捐出2亿港币,用于奥运场馆的建设。
他还推动了“水立方”项目落地,这座被称为“梦幻水晶宫”的建筑,背后离不开霍家的支持。
当时他在香港搞房地产稳赚不亏,而在体育领域砸钱很可能打水漂。但霍震霆却说:“我不是投资,我是在圆我父亲和我自己的梦。”
他曾在不同场合表示,体育不仅能强身,更能强国。尤其是在香港回归后,内地和香港的体育交流成为两地融合的重要桥梁,而霍震霆恰恰是那座桥梁的搭建者。
他长期担任香港体育协会暨奥委会主席,为数不清的体育赛事在背后奔走。许多年轻运动员的成名之路,都有他默默支持的身影。
2009年,祖国60周年大庆,霍震霆第三次登上天安门观礼台。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今天,我为父亲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十年后,2019年,他再次登楼,身边站着儿子霍启刚和儿媳郭晶晶,画面温馨又庄重。
第三代霍启刚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从小在闪光灯下长大。作为香港顶级豪门的接班人,他却选了不一样的路:从政。
在很多人看来,豪门子弟往往生活奢华、远离现实,最爱“镁光灯”和“高尔夫”。但霍启刚却一头扎进了最琐碎、最辛苦的公共事务。
他不是“政治作秀”,而是真刀真枪地下基层、写提案、做调研。他曾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推动青年实习就业、改善香港体育资源、加强内地与香港文化互动等建议,每一条都紧扣民生,每一个细节都经过调研。
他甚至曾经被记者拍到在简陋的小区楼下与基层代表蹲着聊天,完全看不出“富三代”的影子。
而他妻子郭晶晶,也为霍家注入了另一股力量。2019年,两人一起登上天安门观礼台。镜头里,她低调站在丈夫身侧,眼中泛着泪光。
如今再回头看,霍家能连续三代登上天安门观礼席,并不是靠钱砸出来的荣耀。而是发自内心的爱国行动,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馈。
来源: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