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4月中旬,我和家人到广西桂林旅游时,在象山公园、西山公园看到了栽植的大旗瓣凤仙花,在蝴蝶泉景区、靖江王府景区看到了野生的大旗瓣凤仙花。
2019年4月中旬,我和家人到广西桂林旅游时,在象山公园、西山公园看到了栽植的大旗瓣凤仙花,在蝴蝶泉景区、靖江王府景区看到了野生的大旗瓣凤仙花。
象山公园
象山公园
西山公园
蝴蝶泉景区
蝴蝶泉景区
靖江王府景区
大旗瓣凤仙花是广西特有的植物。《中国植物志》收载本植物时说,大旗瓣凤仙花Impatiens macrovexilla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产广西(桂林雁山、阳朔、龙胜)。生于山谷阴处、林下或路边草地,海拔100-1640米。
大旗瓣凤仙花虽古已有之,但它被确认却是2000年的事。2000年第6期《植物分类学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主办)刊登陈艺林的文章《国产凤仙花属三新种》,公布3个新发现的凤仙花属新种,其中包括大旗瓣凤仙花。文中说:“本种与睫毛萼凤仙花I. blepharosepala Pritz. ex Diels近缘,但以侧生萼片宽卵形,边缘具细齿,旗瓣扁圆形,宽35 mm,中肋背面具狭鸡冠状突起;翼瓣上部裂片斧形,具三角形裂片与后者容易识别。”一年后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47卷第2册即收载了这个凤仙花新种。
我特意从中国植物图像库找了睫毛萼凤仙花的照片,对比发现,它们的形状虽然大体相似,但旗瓣明显不同,睫毛萼凤仙花的旗瓣是竖向细长的,偏小,中间的凹入不明显;大旗瓣凤仙花的横向扁宽,偏大,中间的凹入很明显。它们的区别一眼就能看出来,把它认定为一个新种,还是有道理的。
大旗瓣凤仙花的种加词“macrovexilla”就是“大旗瓣”的意思。其中“Macro-”源自希腊语,通常表示“大的”,“Vexilla”源自拉丁语 vexillum,意为“旗帜”。
睫毛萼凤仙花
大旗瓣凤仙花
因为文中提到了历年的标本,我查了一下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其中有钟济新于1936年5月5日采集于广西的标本(鉴定人就是陈艺林,鉴定时间为2005年)。看来人们早已发现了这种植物,只是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种对等而已。
大旗瓣凤仙花也具有大多数凤仙花属植物都具有的两个特点,一是把花粉藏在了内含花蜜的距管内,也就是花后面的那个小尾巴里,来吸引天蛾等长着吸管式口器的昆虫取食,从而减少花粉的浪费,实现异花授粉,提高繁殖成功率。二是也靠弹射来传播种子。它的果实成熟后,果荚干燥或被轻微触碰,就会迅速卷曲,将种子弹射到很远的地方,从而扩大种群。
来源:花木春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