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早上的阅兵想必各位就算没看直播,应该也能在各种平台上看到切片。这个咱们就直接略过。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早上的阅兵想必各位就算没看直播,应该也能在各种平台上看到切片。这个咱们就直接略过。
借着这个话题,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教员在1938年延安的窑洞里,奋笔疾书9天写下的那部惊世著作《论持久战》。
这部神作至今来看都极其牛批,足以封神。要知道,本子在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大片国土沦陷。奉化口音的光头在上海集结了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跟本子打了一场拉锯战。
▲结果3个月就打光了当时中国最精锐的军队,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会战惨败。
如果你没开上帝视角,站在当时人所处的环境,地图上全是战争迷雾,一片漆黑的情况下,你也不会知道中日之战的未来结果会如何。
当时就流行两种言论:一种是盲目乐观,认为只要跟本子正面硬刚,就一定能把本子揍趴下;另一种是过度悲观,认为本子老特么牛批了,中国不是对手,灭亡在即。
有的人主张再跟本子来一场决战,胜利在即;而有的人,则干脆开始躺平摆烂,不想再做无谓的牺牲抵抗。这就是教员《论持久战》发布前的历史背景。
这里明哥就说一点,教员没有上帝视角,在当时延安的窑洞里,信息闭塞,能获取信息的渠道只能通过一些当时的旧报纸、广播,还有跟亲临一线的同志们吹牛批。
▲教员并没有亲临战场,亲眼看到本子军队的战斗素养和中日间的军事实力差距。
而教员的《论持久战》,却如同开了上帝视角一般,精准预见了抗日战争的走向和战争结果。这就是《论持久战》至今仍能封神的原因。
被敌人尊重的巨作
《论持久战》里的内容很多自媒体都写过了,篇幅有限,咱们就不细说了。明哥就说说教员的敌人们,对他这部著作的态度吧。
首先是光头那边,光头同样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之类的战略思想,这或多或少都有《论持久战》的影子。
而作为对手的本子,当时也第一时间翻译了这份巨作。但本子一开始的态度非常嚣张轻蔑,跟今天网络上的喷子一样,喷教员“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极其幼稚,简直瞎想”,说《论持久战》是“自以为是的谬论”。
▲他们不相信一个躲在陕北窑洞里的“土包子”真能洞察天下大势。
然而,到了1939年,本子的态度就开始变了。他们在中国投入了60万军队,原以为“三个月内就能快速解决中国问题”,可从1937年打到1939年,这战争就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本子国内的矛盾开始激化,物资短缺,民众生活困难。这个时候,本子才开始重新认真研究起《论持久战》,并制定相应的针对性的政策,那就是“以战养战”、“以华制华”。
▲翻译成人话就是“三光政策”和拉拢汉奸组建傀儡政权。
本子的策略阴毒得很,他们拉拢扶持了汪精卫等一批汉奸傀儡政权,并在占领区内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当“良民”的就给各种好处利益,当“刁民”的就直接销户口本等,企图消磨我们的抗日力量。
一旦被占领地区人民的抵抗意志被瓦解,被占领地区就会真正沦为本子的殖民地。本子就相当于充分消化了被占领区,并转化成自己的战争潜力,那“论持久战”将不再成立。所以教员从一开始就坚定地发起对全国人民最广泛的政治动员。
哪怕你以前是地主、是资本家、是军阀,只要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并积极抗日,你就是自己人。在这种超强的动员力面前,全中华民族都团结一心对抗侵略者。
所以本子不出意料地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他们看起来占领的地盘很大,但从来没能实控广大占领区。占领的地盘不仅不能转化成战争潜力,反而还要抽调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持其殖民统治,大量消耗本子的战争资源。
而到了1944年,本子几乎已经绝望了。本子的军队几乎只能龟缩在大城市里,几乎丧失所有广大乡村的控制权。当时本子的不少高层官员,甚至发出对“日本未来战局感到极度悲观”的言论,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要输掉这场战争了。从高层到基层才开始认真研究《论持久战》,并出版了《毛抗战言论选集》等资料。
▲但那时已经晚了,直到1945年,本子战败无条件投降。
那个时候,本子还“嘴硬”,认为自己是败给了美国,而不是中国。直到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击败了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本子才真正意识到中国的战争潜力远超他们的想象。而教员的思想和著作在本子那边也被奉上了神坛一直被研究到今天。
连我们的对手都尊重的神作,这就是《论持久战》。从战争开始到结束,本子从上到下几乎都看过《论持久战》,也都明白中国要怎么打,但就是没打过,这就是妥妥的“阳谋”。
如今的楼市也是“持久战”
我们回到如今的楼市,其实也是一样的。刚开始出刺激政策的时候,那时候的人们盲目乐观。普遍认为,只要出了刺激政策,房价就要涨了。明哥记得当时的言论,最多的就是说“只要相关部门想让房价涨,房价就能涨”。
但是后来的故事,又不免让人悲观,觉得房价未来还会降,甚至会“连降二十年”之类的言论。
这两种论调,是不是像极了当年抗战初期的那两种论调?不是盲目乐观,就是过度悲观。
而实际上,我们只要套用《论持久战》里的部分观点,依然还是可以反驳以上这两种言论的。
首先要承认当下的经济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口罩等突发事件,导致楼市没有按照原来预想的方向去走。而短期内,楼市也不太可能重新回到当年那种行情了。所以,盲目乐观肯定不行。
然而也不用过度悲观,中国毕竟有13亿人口,核心一二线城市都不到100座,这100座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涨跌直接决定了楼市的整体大势。而一二线城市无论在资源、教育、交通、环境等各方面都是拔尖的存在。
人口始终会往大城市迁移,这是不可逆的大趋势。哪怕未来城市人口出生率下降,农村的人口也会快速进城填补空白。所以,长期来看,大城市的人口基数是稳定增加的,真正人口流失的是广大乡村和三四线小城市。
那么楼市如今下行也只是暂时,一旦达到临界点就会自然而然地止跌反弹。而不会出现没完没了,无止境地下跌情况。你不要老是幻想着房价跌到“白菜价”,原来1万+的房价现在跌到1千+,真要跌成那样,也轮不到你买啊。
普通人在这场楼市变局中,守住现金流,减少投资支出,降低负债,就可以挺过这轮周期了。
把这一段翻译成人话就是,当你看不透未来局势的时候,那就以不变应万变。哪怕再好的投资项目,只要是借钱去干的,一概不干。哪怕看到别人挣到钱了,你也不要羡慕,克制贪婪。能提前还贷尽量提前还,不要再借更多的钱了。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在现在这个时候,“人”指的的就是“现金流”。
写在最后
所有的胜利最后都是“熬”出来的,一时的胜利或者失败,都不足以决定整件事情的成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论持久战》告诉了我们,先赢不叫赢,最后活下来的才是大赢家。
来源:小明哥说房Pro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