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创新药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9月4日,在第14届医药CEO论坛上,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恒瑞医药执行副总裁张连山、君实生物总经理邹建军、泰格医药董事长叶小平、泽璟制药董事长盛泽林等多家头部创新药企掌门人,围绕“创新药出海、未来哪些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史冰倩 王宇】今年以来,创新药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9月4日,在第14届医药CEO论坛上,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恒瑞医药执行副总裁张连山、君实生物总经理邹建军、泰格医药董事长叶小平、泽璟制药董事长盛泽林等多家头部创新药企掌门人,围绕“创新药出海、未来哪些领域最可能诞生重磅药物”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度讨论,共同把脉中国创新药发展新趋势。
行业下行周期
创新药企靠技术差异化突围
尽管医药行业在过去4年经历下行周期,但多家企业通过坚持创新与战略聚焦,实现了逆势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张连山分享,尽管行业整体面临一些挑战,恒瑞医药依然坚持自身的战略方向,并在特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公司正稳步推进从传统仿制药企业向创新驱动型企业转型。
盛泽林认为,“过去4年是转型的4年”。他表示,泽璟制药从研发到商业化的转变过程充满挑战,但公司正积极调整策略应对市场竞争。
朱义表示,公司通过持续创新与专注细分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开资料显示,百利天恒聚焦全球生物医药前沿领域,立足于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肿瘤大分子治疗领域(ADC/GNC/ARC)具备全球领先的创新研发能力、全球临床开发和规模化生产供应能力,并将在2028年形成全球商业化能力的综合性生物医药企业。
邹建军坦言,君实生物在过去几年确实经历了一段“掉队”时期,面临管线聚焦不足和营销能力被诟病等挑战。但她同时表示,随着行业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加大,君实生物正在不断纠正发展方向。“我们从治理结构、团队建设、能力培育以及战略定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一两年来,公司在研发、自我造血能力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BD交易才刚刚开始”
未来将涌现更多案例
今年以来,创新药出海浪潮不断涌现。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在研创新药数量约占全球的30%。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已接近660亿美元,表明全球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度正在快速提升。
圆桌嘉宾一致认为,中国创新药企已积累大量创新成果,正逐步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与青睐,未来将涌现更多的BD交易。
邹建军表示,中国在双抗、ADC等多特异性抗体领域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未来BD交易的核心并不是愿不愿意卖的问题,而是‘如何卖’和‘以什么价格卖’。”她进一步阐述,“疾病治疗手段一直在迭代,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始终存在,这就需要更多更好、更精准、更高效的创新产品不断涌现。我认为未来BD交易的机会会越来越多。”
张连山同样认为,只要企业能够持续产出创新产品,BD交易就具有巨大潜力。“未来BD交易如何形成双赢关系十分重要。我们不太倾向于简单的现金交易,BD本质上是一个需要双方共赢的合作。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时机,既满足买方需求,也符合卖方战略,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朱义认为,BD交易被称为“卖青苗”,本身就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交易。“随着BD交易数量增加,发生退货的概率也会相应上升,这是正常现象。”他分析道,对于具备全球开发和商业化能力的公司来说,退货未必是坏事,公司可以进一步开发被退货产品,并进一步商业化。
朱义补充说,中国创新药的数据质量和国际认可度正在大幅提升。“BD交易才刚刚开始。”中国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包括大量的高素质研究人员和完善的临床试验体系,这些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临床研究具有“多快好省”的特点,这是全球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非肿瘤领域或成下一片蓝海
在讨论未来发展方向时,嘉宾们普遍认为,除抗肿瘤领域外,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等方向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或将成为中国创新药企的下一个蓝海市场。
盛泽林表示:“绝大多数人并未患癌,但生活质量问题同样亟待解决。中国企业在这些非肿瘤领域同样有机会实现全球创新。”他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与老年性疾病相关的治疗需求日益凸显。“例如心血管治疗领域,虽然曾经被认为市场前景有限,但全球死亡率最高的仍是心血管疾病。随着新技术、新概念和新机制的出现,这个领域正在重新焕发活力。”
盛泽林进一步分析道,心血管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未来很可能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这些领域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同时研发新的治疗手段也面临较大挑战,这为有实力的创新药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张连山透露,恒瑞医药已在非肿瘤领域布局多条管线。“企业需要多样化布局,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在保持肿瘤领域优势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非肿瘤领域,包括心衰、康复医疗等细分市场。这些领域通常需要较大的研发投入和临床开发能力,一般小型企业难以胜任,但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多位嘉宾认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中国药企在这些领域有望实现全球领先。邹建军表示:“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目前受到业界高度关注,我们也在积极布局。中国药企应当根据自身优势,选择适合的领域进行突破,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创新药企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凭借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不断完善的人才战略和日益增强的创新实力,中国药企有望在全球医药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现从本土创新到全球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责编:史健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来源:大河财立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