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叮叮」这个品牌,因为号称「日本进口」、「天然成分」、「0岁可用」,在母婴圈名气挺大,不少花粉都应该知道。
《目录》
「READING」
「日本叮叮」真是日本产吗?
「香港版」日本叮叮
「大陆版」日本叮叮
平台默许,处罚太轻!
「日本叮叮」这个品牌,因为号称「日本进口」、「天然成分」、「0岁可用」,在母婴圈名气挺大,不少花粉都应该知道。
今年4月就有媒体《南方》曝光,所谓「日本叮叮」是由国内山寨工厂生产,没有农药登记证,属于「伪日货」。
当时花爸也跟进了这件事,详情点击年销百万的「日本叮叮」,驱蚊竟用这三招坑娃?!
但有粉丝评论说,「日本叮叮」有好多个版本。
8月20日,又有《新京报》报道,说「日本叮叮」仅仅是一个商标名称。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花爸这几天深扒了一下,结果却发现,媒体们报道的都只是冰山一角,甚至连版本都没搞明白。
「日本叮叮」真是日本产吗?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日本叮叮」,主要分为「香港版」和「大陆版」。
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国家名称不得作为商标使用。「日本」作为国家名字,是不能用于商标注册的。
所以无论「香港版」还是「大陆版」,都没有在大陆注册商标。而且它们都不是日本产的,甚至和日本没有关系!
问题一个比一个大!下面花爸一个个来拆解
「香港版」日本叮叮
四月份被曝光的,是「香港版」日本叮叮,它原本是香港威发公司在香港注册,可能是为了更像日本产品,2023年又在日本也注册了品牌。
但花爸询问了多个在日本居住的朋友,日本本土根本没有这个产品销售!
所以,这套路和之前花爸曝光的假洋鬼子保健品一模一样,只是在日本注册个牌子,实际上瞄准的是中国市场,由广东中山的山寨厂家代工。没有农药登记证,产品到保税区洗了个澡,就以跨境电商名义卖给中国人。全程都没到过日本!
详情点击
央视调查:跨境保健品假冒伪劣!但远远不止这些!怎样避雷?
因为在日本不销售,日本的监管部门不会管;跨境商品原则上属于消费者在境外自行购买,中国监管部门也管不着。所以「香港版」日本叮叮就处于「三不管地带」。
驱蚊产品在我国属于农药管理,要由农药部门验证过「药理」、「安全性」、「蚊虫趋避率」,颁发农药登记证才能上市销售,包装上还必须标注「微毒」或「低毒」警示。
中山这个厂家因为无证生产农药产品,目前已经被立案调查。
「大陆版」日本叮叮
相比「香港版」,「大陆版」日本叮叮的操作更简单粗暴!
销量巨大
「香港版」日本叮叮销量其实不大,根据「天猫国际」销售记录,只有2000+。
真正在电商平台卖爆的是「大陆版」日本叮叮。
在电商平台一搜,类似的旗舰店有几十个,甚至「淘工厂」、「京东自营」也在卖,普遍都在1万以上,这款电蚊香液一个产品就达到10万+,「京东自营」宣称「销售200万+」
都是非法商标
花爸查了商标局文件,至少有四十几个擦边「日本叮叮」的商标申请注册。
「日本」两个字不能注册,就申请「日本叮叮」的拼音,有的加个空格,有的加个.COM,还有叫「宫本叮叮」、「哈啰叮叮」、「韵本叮叮」的。
这些擦边商标有些注册成功后被判无效,有些压根儿就不予注册。总之,全都是非法商标!
同一个实控人
这四十几个商标的申请人「广州威葵」、「广州三丰」,以及几十个旗舰店涉及的十来家主体公司「广州创景」、「广州骏壕」、「叮叮(广州)」等,通过股权穿透一查,竟都是同一个实际控制人!
其中「叮叮(广州)日用品有限公司」今年6月就因为使用假冒商标、虚假宣传是日本产品,被市监局罚了15万。
国家商标局文件还显示,这些公司还申请过多个和其他国外知名品牌近似的商标,被商标局认定为「明显超出正常生产经营需要,具有借助他人知名品牌进行不正当竞争或牟取非法利益的意图,扰乱商标管理秩序,有损公平竞争」。
也就是说,同一帮人注册了一堆公司、一堆电商店铺,使用各种非法商标,虚假宣传是日本产品进行销售。
即使一个倒下了,还有无数个站起来!
假冒生产证照、无证
这些关联公司,因假冒各类生产证照而被多次处罚。
什么叫假冒证照?就是包装上印着XX正规工厂的许可证,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个工厂生产,甚至该工厂完全不知道!
比如这款「日本叮叮免洗手消毒凝胶」,印着江西仁康药业的卫生许可证号、赣卫消证字号,但经监管部门调查,并不是江西仁康药业生产的。
据《新京报》8月20日报道,「日本叮叮安心防叮喷雾」没有农药登记证号。
花爸视频发布后,有粉丝说家人单位发的这款「日本叮叮植物防叮水」,也没有农药登记证号。商标写的是「RIBEDINGDING」,连拼音都没拼对
花爸还查到一款文字名称是「日本叮叮」,罐子上写着「日本防叮植物驱叮液」,使用的农药登记证是假冒的,还明目张胆写着「日本驱蚊剂」。
没有农药登记证,意味着没有经过农药部门检验(药理、安全性、功效),孩子用了没效果是小事,出来问题该谁负责?!
平台默许,处罚太轻
就靠着这种「狡兔三窟」,「日本叮叮」成了电商平台上的销量顶流,甚至平台自营店也在卖。花爸是真不知道平台是怎么审核的!
没有商标和农药登记证的驱蚊产品大行其道,难道销量大好赚钱,电商平台就成了法外之地?
除了上述「叮叮(广州)日用品有限公司」因为使用假冒商标、虚假宣传被罚15万,其他同一实控人其他公司的案件,都只罚了一万,一点都没影响他们继续造假销售。
该管管了!
来源:小红花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