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式思维”开启高中生活| 你好,新学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4 19:15 1

摘要: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的哨声即将吹响,你们准备好踏上高中这趟全新的旅程了吗?不妨试试用 “马拉松思维”调整节奏,让这段成长之路走得更稳、更从容。

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的哨声即将吹响,你们准备好踏上高中这趟全新的旅程了吗?不妨试试用 “马拉松思维”调整节奏,让这段成长之路走得更稳、更从容。

高中三年,更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它从不是百米冲刺,前几公里的快慢决定不了最终的成绩。比起一时的速度,持续的节奏稳定的心态才是关键。如果说高一是“启程热身”,高二是“蓄力储能”,高三是“最后冲刺”,那么遇到困难时,不妨告诉自己:“我正在适应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呀!”这份“慢慢来”的底气,反而会让你跑得更坚定。

现在分享一套“马拉松式思维”适应法,帮你稳稳开启高中生活。

NEW TERM

一、先定“心率”,再定“配速”

高中学习,最该摆脱的是“别人快我也得快”的焦虑。就像跑马拉松,高手从不一上来就猛冲,而是先花2-3周找到自己的 “学习心率”:

•每天能专注多久?

•做完作业+复习,大概需要几小时?

先摸准自己的“节奏”,再制定能长期坚持的计划。比如每天固定“1小时复习+30分钟预习”,别盲目跟着同学赶进度。遇到难题,先试着自己拆解,实在卡壳了再问老师同学;不同学科用不同方法:数学画思维导图理思路,语文用表格对比知识点等,节奏稳了,再慢慢提速。

高一的“慢”,其实是为了高三的“稳”。数学的函数、物理的力学,这些都是高中知识的“地基”,学得扎实了,后面才能“四两拨千斤”。就像马拉松前半程保存体力,高一的“适应”本身,就是在为三年后的冲刺攒劲儿。

NEW TERM

二、设“里程碑”,不设“终点线”

别总盯着“三年后”的终点,不如把高中拆成 12个“小阶段”,就像马拉松的每5公里补给点,每完成一个阶段,就给自己打个勾。把大目标拆成“小台阶”,一步步踩稳。比如:

•第一周:记住所有新同学的名字;

•第一个月:尝试找到自己喜欢的3门功课;

•期中考试前:整理出第一本错题集……

这些“小台阶”会让你每天都看到进步,动力自然越来越足。考完试别只看分数,更要像分析“跑步轨迹”一样复盘:哪类题总错?是不是审题时总漏条件?把错题本当成“导航仪”,每次错了就标记一次,三个月后再看,你会发现自己绕开了好多“坑”。遇到想不通的地方,主动找老师同学聊聊,他们的一句话可能就帮你打开思路。

NEW TERM

三、建好“能量补给站”,

提升自己的“续航力”

跑马拉松的人都知道,每隔几公里就得补水、吃能量胶,高中生活也需要“定期补给”:

第一站:人际补给

新班级里,主动打个招呼、小组讨论时多听多讲,良好的关系能帮你更快融入。和同学有小摩擦时,试着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会怎么想?”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成长。

第二站:情绪补给

压力大的时候,别硬扛。去操场打场球、戴上耳机听首歌,或者花10分钟对着窗外发呆,都是给情绪“充电”。保持饱满的状态,学习效率才会高。

NEW TERM

四、把“困难”当“闯关练习”,

攒够“慢慢来”的底气

马拉松难免遇到上坡、逆风,高中也会有“卡壳”的时候:第一次月考没考好、和室友闹了别扭、一道数学题解到崩溃……这时候别慌,告诉自己,“这只是新赛道的适应练习呀!”

就像跑上坡时会放慢速度,高中的“困难期”其实是在帮你练“爬坡能力”。 把“我好差”换成“我正在适应更难的挑战”,心态会完全不同。研究发现,这样想能让焦虑减轻,专注力更持久。准备一个“小成就本”记下每次“闯关”的经历:“今天终于弄懂了化学方程式!”“和室友约好轮流打扫,矛盾解决啦!”这些小事会像能量棒,在你累的时候提醒自己:“我已经跨过这么多坎了,这次也一定行。”

NEW TERM

五、允许自己“喘口气”,

但别“退赛”

高中生活不是紧绷的弦,每天留 30分钟“弹性时间”:可以在操场散步时,捋一捋当天的知识点,也可以和朋友聊聊天,甚至只是发会儿呆。这种“不紧绷”的状态,反而能让你走得更远。

偶尔作业写不完、某节课走神了,别全盘否定自己,就像马拉松中途需要调整呼吸,及时放慢节奏,比“硬撑着”更重要。但记住,“喘口气”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而不是掉头放弃。毕竟,这三年的成长,比一时的快慢更重要。

同学们, 高中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智慧的马拉松。学会自己掌舵、灵活调整,遇到挑战不退缩、累了就适当歇歇,你会在这段旅程中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收获属于自己的风景。新学期,慢慢来,比较“快”。

作者简介

任欣,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天津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委会高中组委员,天津市阳光心理热线志愿咨询师。

文字编辑:陈喆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