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去年开始,我断断续续给不少中小企业做过新媒体陪跑和线上获客指导,从传统实体行业到互联网公司,我发现有这些通病:
从去年开始,我断断续续给不少中小企业做过新媒体陪跑和线上获客指导,从传统实体行业到互联网公司,我发现有这些通病:
企业新媒体账号做了一年,运营数据平平,甚至还不如素人号吐槽贴的数据好。
最后领导也懒得管了,直接把预算给砍了,运营团队的打工人也是累觉不爱,甚至自我怀疑,是不是我的内容运营能力不行?
说白了,企业新媒体不是做不起来,而是大部分企业一开始方向就错了,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更别说资源和人才的浪费。
今天秃头老王就聊聊,企业做新媒体很容易踩的几个坑,以及怎么去调整,觉得有用可以转发给你的运营领导看看。
第一个坑:把企业新媒体当做广告位!我带过本地的火锅品牌做企业新媒体,他们的内容清一色都是:“新品上市!欢迎到店品尝!”“限时8.8折!两人同行享8折“!
发纯粹的营销内容,但就是没人关注,是因为他不遵守平台规则。
因为任何一个新媒体平台,不管是抖音也好,小红书也好,都不允许你没交保护费就发广告的,所以这种视频的播放量破1000就阿弥陀佛了。
而且用户刷短视频,是来获取有用信息、寻找情绪共鸣的,而不是天天看广告的。
抖音为什么是内容电商、兴趣电商呢?因为他是把产品通过场景化演绎,在潜移默化中让用户种草,而不是赤裸裸的硬广。
“卖点”并不等于“内容点”,也许你的产品确实有优势,但如果表达方式不对,没人会愿意听下去。
那怎么改?秃头老王给你几点建议:
1.做内容,不是做宣传,而是让用户“主动想看”
2.找到用户关注点,把广告“藏”在对他们有用的信息里
比如最近爆火的话题:YMY黄焖鸡米饭,暴露的是食品安全问题,那你是不是借势营销,去拍你的食材采购过程、拍你的明厨和无死角监控?
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去聊,怎么判断一家餐饮店是不是干净卫生的,让内容有话题性,而不是硬推产品。
所以我调整后,换成了“揭幕餐饮行业内幕+自家产品软种草的模式,这条短视频,直接上了100w播放,带来300+的意向客户咨询。
企业做内容,不能只想着“我要宣传什么”,而是“用户想看什么”!
民以食为天,尤其是做餐饮的,你得让用户实实在在的看到,吃到嘴边的食物是干净的,老板是敢于自爆和接受监督的。
营销推广是很重要,但用户口碑更能让企业走的长远。
第二个坑:做的账号连自家员工都不想看我帮一家To B的CRM软件企业做新媒体陪跑,发现他们公司员工有小300人,但是他们的企业号连100个粉丝都没有。
我问他们老板:“你们的企业新媒体账号,有让员工们关注过吗?”他愣了一下,小声嘀咕:好像真没有。
问题出在哪?在我看来是企业内部凝聚力不够,做新媒体是运营部门的事儿,和我这个员工没关系。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时候就得用些非常手段,让内部员工都帮忙点赞分享,先破圈再说。
之前我待过的某个企业,是要求全员营销的,公司产品相关的推文是要求硬性转发的,人事也会进行随机抽查。
尤其是销售部门,在一线和客户打交道的,你的私域好友很多就是行业意向用户啊。
既然公司花钱招你进来,为什么不能用你的私域宣传?在企业这条大船上,只有齐心协力,劲儿往一处使,才能越走越远。
当然为了让内容有传播价值和互动性,避免单纯介绍产品,也需要新媒体部门进行内容重构和选题设计。
在此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带上你的公司业务,找我深度交流。
先让内部员工成为第一批种子用户,做一些能引起行业共鸣的内容,愿意帮忙转发,才会有更多的外部用户关注。
说的直白点,私域好友不用也是浪费,如果对方仅仅因为你转发了公司品牌宣传的物料,就对你屏蔽甚至拉黑,这也算不上好友啊。
第三个坑:短视频、公域、私域,搞不清重点,内容方向一团乱做新媒体,一定要选对战场。包括我在做企业新媒体获客咨询的时候,都会先确定用户画像,再去敲定重点运营的新媒体平台。
很多企业老板听说短视频流量大,就盲目入局,但有些行业天生不适合做短视频。
像决策成本低、复购率高的产品,比如零食、日用品,这些就适合短视频带货,种草+促单,快速转化。
而个性化定制的、决策周期长的高客单产品,比如一美、企业咨询等等,更适合公众号/视频号+私域沉淀做长线运营,先影响用户心智,等他信任你了,再做转化成交。
有一家做B端 SaaS软件的企业,没找我陪跑之前做短视频,花了几十万采购专业的拍摄设备和灯光,高薪聘请短视频编导,但结果转化几乎为零,为什么?
因为C端风格的新媒体内容,不合适用于B端的企业获客,说直白点,给有决策权的老板看,就不应该用常规的短视频运营手法,做选题和拍摄。
后来我帮他更改了新媒体运营策略,以公众号+私域内容为主,短视频作为曝光辅助,通过行业案例拆解、过往用户背书,慢慢把有意愿的老板人群,引导进私域,半年后的成交额翻了3倍。
怎么避免走弯路?秃头老王我说下,做这类B端新媒体的运营思路。
首先根据业务性质,选对适合的内容平台,不要盲目跟风。比如做建材行业的,那就不适合在小红书上发内容。
然后企业新媒体的短视频、公域以及私域,一定要有清晰的内容分工,前端用什么内容获客,到了私域后用什么产品做转化?这些都是要提前设计的。
而且正因为B端采购的金额巨大,决策周期长,所以企业运营要注重“信任感”的建立,内容策略更要有教育意义,甚至战略眼光。
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短视频,但每个企业都需要新媒体!关键在于怎么做。
第四个坑:不懂运营的高管思维,和用户需求脱节有些企业账号的内容,明明是对外发的,但一看就知道是老板自己拍脑袋定的。我之前就吐槽过:
典型的问题就是鸡同鸭讲,内容自嗨:
比如领导喜欢讲行业趋势,但用户更关心产品怎么选。
比如领导想做长篇深度分析,但用户只想快速吸收千货。
比如领导觉得做企业新媒体,品牌建设和形象宣传很重要,但用户不喜欢你端着,更喜欢接地气的真实表达。
不管是做自媒体运营也好,企业新媒体也罢,要记住内容是做给用户看的,不是给自己看的!
管理层可以提供方向参考和把控,但不能直接代替用户需求,去抠具体的执行细节。
我之前听健身行业的某个创始人说过:出来混,最重要的是出来!做内容也是如此。
想要影响客户,先要让他们愿意点进来看,而不是自卖自夸。
做新媒体,最怕的就是:自己讲得很开心,用户看得很懵逼!
以上是正文内容,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你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关注、收藏三连吧。
来源:胜白带您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