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9月是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冯身洪透露,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37%,比2020年增长了4.81个百分点,而且呈现加速提高态势,提前实现了2025年阶段发展目标。尤其值
转自:经济日报
今年9月是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冯身洪透露,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37%,比2020年增长了4.81个百分点,而且呈现加速提高态势,提前实现了2025年阶段发展目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深入的细分评价,2024年我国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44.07%,对应18—69岁人口规模约为4.4亿人,这为建立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夯实了劳动力基础。”冯身洪表示。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冯身洪说,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各成员单位汇聚优质资源、丰富科普活动、凝聚科普合力,科普服务实现对基层群众的广泛覆盖,营造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公民对基础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价值高度认同,正在形成更加成熟、理性的创新文化氛围。
科技馆是面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公共设施。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倪志宇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公众对科学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科技馆以丰富的展览活动内容和互动式参与体验,成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感知科学、体验科技的重要场所。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有符合《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的科技馆548座,地级行政区科技馆覆盖率提升到77%。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负责人周德进介绍,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充分发挥建制化优势,以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为抓手,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了力量。比如,每年5月份中国科学院都会开展“公众科学日”活动,今年的第21届“公众科学日”有135个院属单位开展了400余场科普活动,约50万人到现场参观互动,超过3500万人次网上观看了直播。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野外台站、植物园、标本馆、天文台和大科学装置的作用,中国科学院目前已建立16个国家科研科普基地,这些阵地在科普和科学教育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悉,今年全国科普月将围绕“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这一主题,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为公众提供覆盖广泛、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经济日报记者 沈慧)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