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最后一位受阅官兵的铿锵脚步声消散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令人惊叹的一幕发生了:五万余名观礼群众离场后,现场没有留下一片纸屑,矿泉水瓶、食品包装等废弃物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天安门广场上,五万余人悄然退去,观礼台整洁如新,仿佛这里从未举办过一场举世瞩目的盛大阅兵。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当最后一位受阅官兵的铿锵脚步声消散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令人惊叹的一幕发生了:五万余名观礼群众离场后,现场没有留下一片纸屑,矿泉水瓶、食品包装等废弃物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一场景被中外媒体记录并广泛传播,有外媒记者在社交媒体上表示难以置信:“这种整洁程度在任何国家的大型活动后都是不可思议的!”
阅兵仪式结束,人流开始缓缓移动。令人惊叹的是,整个过程几乎没有需要人流管制。
记者现场实测,从长安街南侧的观礼区步行至前门大街,仅需十分钟左右。5万多人的撤离队伍井然有序,没有丝毫混乱。
这种被媒体称为“丝滑撤离”的场面,展现了观众们极高的素质和组织方周密的安排能力。外媒记者不熟悉路况时,志愿者随时上前协助,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注脚。
沿着撤离路线,志愿者们挥手祝福大家返途顺利。北京当天最高温达32摄氏度,组织方还贴心地沿路设置了医疗站,提供解暑的药物。
志愿者派发电解质饮料和瓶装水,让回程的观众能降温解暑。这些细节处的关怀,与观众们自觉带走垃圾的行为相得益彰。
据现场志愿者回忆,观礼群众入场时便主动将随身携带的雨衣、水瓶等物品装入环保袋,离场时更自发形成“人走场清”的默契。
一位来自河北的抗战老兵家属表示:“先辈们用鲜血换来今天的和平,我们连一片纸屑都不愿留下。”
记者在现场看到,离场过程中,观众们自觉将喝空的饮料瓶、食品包装等垃圾放入垃圾袋,有的甚至直接用自带的塑料袋将垃圾带走。
这种“人走场净”的文明现象并非首次出现。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结束时,数万观众也同样自发捡拾垃圾带出会场,场内座椅上下干干净净。
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后,5万观众离场时,座位上没有留下一片垃圾。更令人惊叹的是,整个散场过程只用了40分钟,全部人员就离场完毕。
2019年武汉第七届军运会开幕式结束后,五万多名观众同样文明散场,现场干净整洁。2019年阿里巴巴20周年年会,6万人的巨型会场在结束后地面没有一片垃圾,干净整洁如新。
这场高效撤离的背后,是精密组织的交通运输系统。北京地铁承担了2万余名观礼嘉宾和志愿者的集结和疏散任务,占总嘉宾人数的一半。
从4时左右到中午12时许,地铁1号线、2号线、8号线三条地铁线路共开行专列143个车次,运输时刻精确到秒。
地铁疏散时列车最小间隔达到3分半,让嘉宾回去的时候更加舒适。在完成集结疏散任务的同时,北京地铁还兼顾了工作日早高峰的客流需求。
这种大型活动的高效有序离不开周密的组织工作。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可谓是“万人运输、千车组织、秒级调度”。
杭州建设了亚运专用交通指挥调度平台,实现交通服务保障动态资源管控、运行监测等功能。开幕式散场时,观众席哪个区域的绿灯亮起来,就意味这个区域的人员可离开。
探索建立的“一长三员”保障机制,每25名观众配备一名网格员,负责从集结到散场全过程的组织引导。所有这些精细化的组织工作,为观众的文明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人总喜欢说这是“学来的素质”,言下之意是我们在模仿别人。但真的如此吗?
从事化工产业的宋先生在观看足球比赛后自觉收起了自己喝完的矿泉水瓶:“作为港城人,那肯定是要好好维护港城的形象。”
刚毕业回乡的小赵球迷说得更直接:“以前总听说国外球场如何干净,今天咱们的看台,谁敢说不体面?”
这种文明行为不是简单模仿,而是日子好了,心气顺了后,那份深植于骨子里的体面在自然流露。
不禁让人想起那些年,我们曾经见过的一些对比画面:
周杰伦的郑州演唱会后,被爆出垃圾满地,遍地被随意丢弃的荧光棒、一次性雨衣以及各种食品包装袋。
韩国组合BiaBang在国内的见面会结束后,粉丝们留下足足有10吨的垃圾,保洁人员从晚上打扫到凌晨2点多,又从早上5点钟一直干到了当天下午。
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后,11万名群众冒雨观礼后留下5吨垃圾,150名保洁员用了30分钟才全部清除。
这种文明行为的背后,是社会治理模式从“政府主导”向“共建共享”的深刻转变。
近年来,北京通过“垃圾分类进社区”“文明观赛倡议”等系列活动,将环保理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天安门地区管委会更在阅兵前夕推出“无痕观礼”指南,通过短视频、漫画等形式普及公共礼仪。当五万人将个体文明习惯汇聚成集体行动时,便形成了超越制度约束的社会公约数。
这场“最干净的阅兵”引发的全球关注,超越了简单的环境卫生范畴。当西方媒体还在讨论“中国游客素质”时,五万中国人的集体行动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
当日本网友拍摄的天安门广场5万人离场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疯传时,评论区充满了惊叹。画面中,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刚刚结束,五万余名观众如潮水般退去,留下的却是纤尘不染的广场。
这种震撼场景与国外音乐节、体育赛事后常见的垃圾遍地形成鲜明对比。
环卫工人站在空荡的观礼台间,手里拿着几乎空荡荡的垃圾袋,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
在其他一些地方,大型活动后清理垃圾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在这里,五万人离去后几乎看不到垃圾。
这种“中国式体面”不是一场表演,而是内在修养的自然外化。当14亿人将个人文明素养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时,所能迸发出的精神力量,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深厚的根基。
来源:精选搞笑段子开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