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兰:守望初心如星火,耕梦乡野织锦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8 22:20 2

摘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向左滑动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2023年4月,我怀揣着选调生的初心与使命奔赴三都水乡。在三都县都江镇坝街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岗位上,开启了我的到村任职新征程。

初履坝街,美若时光的标本。晨雾漫过都柳江时,吊脚楼檐角的露珠滴落春池,恰似乡村振兴的年轮在此流转。我驻足于坝街村的青石板路上,眺望着远处老屋的炊烟袅袅升起,与天边的云絮缠绵成水墨;脚下的土地温热起伏,仿佛能听见它沉稳的心跳,那是千年山乡巨变的初啼,亦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跫音。坝街村的时光在守望与耕耘中,织就一幅栩栩如生的乡村振兴锦绣。

情系水乡谋振兴,做星火燎原的“守望者”。七百个晨昏在青石巷弄与阡陌间穿梭引线,恰似我翻开驻村笔记的扉页时,笔尖在“党支部书记助理”几个字上洇开的墨痕。常有乡亲倚着老木门问道:“你咋会选到我们寨子来工作噻幺妹?”。我脆生生应道:“我生于水乡,长在水乡,血脉里流淌着清波碧浪,魂牵梦绕都是这股水乡味道嘞!”。曾经毅然走出这片大山,只为将都市淬炼的星火带回烟波深处,以守望者的姿态照亮故土振兴之路”。

作为土生土长的水家姑娘,为了快速融入和了解当地,我与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员一起,系统开展了村情调研工作,主要围绕产业、文化、人才、生态、党建等7个方面制定205项调研清单开展全方位调研。在春意盎然的田野间,我与辛勤劳作的村民并肩而行,倾听他们的作物种植、家禽养殖故事,了解他们的生计来源与急难愁盼问题;在农户家中,我与乡亲围炉夜话,向他们宣传惠民政策,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当地的民风民俗。通过遍访与深入交流,我整理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绘制出详尽的村情概况图,清晰标注了村民小组布局、特色产业分布状况以及基础设施现状,为后续工作规划及撰写村情报告奠定了基础。

心系群众惠民生,做民生福祉的“耕耘者”。从大学生到选调生,从“象牙塔”到“田地间”,我迅速转变身份,身披红马甲,穿梭在青石径间,想看林深处的人家经过一晚上的倾盆大雨是否安好;踩着泥泞推开半掩的门,检查分散特困供养老人的米缸油壶是否充盈;躬身又钻进隔壁冷白的光晕里,教留守儿童用作业本折成“思念信号塔”,按下视频通话键,在方言磕绊的“阿妈”声中接通思念;又蹲在灶台边陪独居的阿婆煎药,把新农合报销政策揉碎了讲进药罐的蒸汽里… …

胸怀初心,躬耕基层。选调生的民情日记本里密密麻麻写满了惠民便民的行动清单。自驻村以来,我已遍访了坝街村11个村民小组的32个自然寨,累计入户为群众开展惠民政策宣传、农村消防安全排查、城乡医保征缴、养老代缴和资格认证等服务360余次,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13件,帮助申请跨省务工交通补贴、低保等20人次,惠及资金约2.5万元;走访慰问特殊群体94户,发放大米、棉被等基本生活物资364余件;同时为43名困境儿童及留守儿童购置笔记本、文具盒、彩色笔等学习用品172件。针对走访中发现排曰组和小街组长期缺水问题,特申请选调生到村任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3700元铺设1200余米自来水管和灌溉水管,以帮助村民解决饮水、灌溉困难的问题。在桩桩件件的为民服务中,我的双脚深深扎进乡村沃野,早已褪去“孔乙己的长衫”,成为躬耕为民的“孺子牛”。

巧引经纬谋发展,做乡村振兴的“织梦者”。山风吹动布架上的蓝染布,将晨光裁成缕缕丝线。吊脚楼下的织布机“吱呀”应和,阿妈手中的梭子穿引蓝靛经纬,我俯身细看那穿梭的轨迹,忽然读懂了这千年传承的隐喻—乡村振兴又何尝不是一次新的编织?

为破解乡村产业空心化难题,在遍访村民、深入调研之后,确定发展林下经济为近期主攻方向。依托坝街村原生态优势,以山地鸡、黑山羊养殖和林下种植金钩藤、仿野生灵芝为突破口,打造“合作社+农户+N”多元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以生态为经,以产业为纬,织就产业振兴网。2024年,坝街村以“以奖代补”政策为支点撬动产业振兴,落实肉牛88头、马4匹、猪98头、良种水稻19.63亩、金钩藤补助7.3亩、仿野生灵芝39.64亩等特色产业扶持,发放补助资金59.71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5000元,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乘势而上,2025年持续养殖山地鸡1000羽,生态黑山羊300余只,创新采用“合作社+农户”联营机制,仅黑山羊项目便带动1.83万元分红,特色产业总产值突破21万元。站在新起点,我们深化推进“以奖代补”政策宣导,以激励机制激活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内生动力,让每位村民都化身致富路上的“织梦者”,用智慧和勤劳编织乡村振兴的新图景,让绿水青山真正化作富民强村的“金山银山”!

光阴有限,托付山长水远;青春无限,耕耘乡间沃野。我知道,守望初心的星火始终灼灼,它跃动在守望者手中的麦穗间,温暖着耕耘者脚下的春泥,终将点亮织梦者托起的万家灯火!而今我和我的村庄,正以奋斗为梭,把青春的丝线织进乡村振兴的永续长卷,躬身践行最初选择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的深沉诺言,矢志成为振兴故里的“守望者”、“耕耘者”、“织梦者”。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