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激情穿越柴达木山地自行车赛—赛事公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4 19:28 2

摘要:本次比赛为山地多日赛、赛事全程总距离约372.36公里,其中比赛距离约129.6公里,转场约242.76公里,共设置3个赛段。

一赛事全称

2025激情穿越柴达木山地自行车赛

二活动主题

驰骋柴达木,挑战无极限!

三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青海省体育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海西州文体旅游广电局

协办单位:海西州群众体育指导服务中心、都兰县文体旅游广电局、乌兰县文体旅游广电局

四竞赛规程

本次比赛为山地多日赛、赛事全程总距离约372.36公里,其中比赛距离约129.6公里,转场约242.76公里,共设置3个赛段。

(一)竞赛时间及地点

时间:2025年9月16日至18日(3个赛段)

地点: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乌兰县茶卡镇

(二)赛事组别级规模

(三)参赛资格

1.年龄要求:参赛选手年龄为16-45岁,以2025年12月31日为准。

2.身份证明:在赛事报名时,每位参赛者必须出示有效的身份证明以确认参赛者身份。

3.只有在赛事仲裁委员会认为山地自行车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且适合比赛的参赛者;

4.所有参赛选手必须接受组委会的赛前体验,方可开始每个赛段的比赛。

(四)规则要求:

1.本次赛事执行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最新审定的《自行车竞赛规则》。

2.参赛器材必须符合竞赛规则规定。

2.1所有参赛运动员必须穿骑行服参赛,除了遭遇严寒天气,不能穿长裤或护腿。比赛期间,参赛运动员不得佩戴、使用任何无线通信设备。

3.赛事各项比赛必须使用26-29英寸山地越野车型,必须有前减震器、车胎宽度不少于1.75英寸的带齿外胎。否则,将被取消比赛资格。即使是在赛后,被裁判团核准的违规使用比赛器材的行为,该运动员也将被取消比赛成绩。

4.越野赛赛前 45-60 分钟开始检录,赛前 10 分钟结束检录。检录时必须按规定在身体后腰间两侧佩戴2块号码布(间距2-3厘米)、在车把位置固定车号牌,必须穿着骑行服和头盔、携带车辆接受裁判检查,必要时,需核查身份证。

5.在山地越野赛中,运动员必须按行进方向进入维修/补给区,维修区里只能维修车辆和更换车轮、配件,不能更换车架。否则,取消该运动员比赛资格。

6.如遇极端天气等不可抗力的因素,总裁判长有权决定暂停或取消比赛。如果比赛已经开始进行,可以会同技术代表或竞赛总监根据比赛进行的程度决定当前状态作为比赛结果或比赛取消。

7.每站比赛结束之后,获得前三名团队将进行颁奖仪式。获奖运动员应在赛后及时到达颁奖区等候颁奖,未按时参加颁奖仪式的运动员视为自动放弃奖项。获奖运动员必须按时参加媒体见面会。

8.赛事采用电子计时设备,运动员报到确认时需向组委会缴纳计时芯片押金,200元/枚(微信支付)。赛后归还时退回押金。

9.所有运动员必须按规定完成比赛,任何违规行为都将按规则进行处罚。

10.参赛运动员或领队比赛中发生的下列情况可以向裁判团进行申诉,同时缴纳申诉费500元。

10.1若对比赛成绩有异议,须在成绩公布10分钟内携有效证据向裁判团提出;若对比赛过程发生的问题提出申诉,需在赛后10分钟内携有效证据材料向裁判团提交书面申诉,经裁判团核实作出裁决。裁判团的裁决为最终裁决,不得再次申诉。若对报名运动员参赛资格提出异议,可在赛事过程中携有效证据随时举报。裁判团上报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核准后,对当事人作出相应处理。

10.2裁判团不接受对裁判工作程序和内容,以及执裁过程的申诉。

11.组委会和裁判团有权禁止任何不适合参赛的运动员比赛。
12.赛事注册关闭后,不允许更改组别。

13.前号码牌必须牢固安装,且始终从前方可见;车架标记须按注册时收到的指示显示。

14.自行车处于安全工作状态,由赛事仲裁委员会酌情决定。必须使用标准山地自行车把手,把手末端需封堵,无锋利或锯齿状边缘。
15.参赛者必须使用同一车架完成赛事。

16.若因机械故障需要在赛段间更换车架,必须获得赛事仲裁委员会的批准。

17.医疗

18.责任:每位参赛者必须确保自身身体健康并为赛事做好充分训练。

18.1医疗撤离:组织者有权根据官方赛事医务人员或组织者认可的其他医生的医疗建议,阻止参赛者开始或继续参赛。组织者在这方面的决定为最终决定。

19.头盔标准:所有头盔必须符合国际安全标准。

20.适当服装:必须始终穿着适当的骑行服装,包括骑行服。无袖骑行服不允许使用。

21.如果参赛者符合领骑者或特殊赛服的资格,他们必须在适用赛段穿着该赛服。
22.未经组织者书面批准(批准可由组织者自行决定是否给予),任何参赛者不得在骑行服装、自行车或装备以及/或团队服装上展示或复制官方赛事或系列赛标志或其任何衍生品,相关骑行服装或团队服装在制造前应获得批准。

23.强制装备:赛事可能要求参赛者携带其他强制装备,如恶劣天气装备等。

24.违规骑行:指在公共小径上未经许可骑行或擅自进入私人土地或逆向行驶参赛者。任何推拉对手等行为;未佩戴组织者规定的装备。

25.参赛者有责任确保购买必要的保险。

26.折返:参赛者出现医疗或技术需求的情况下,在路线上“折返”以重新加入比赛或请求/获得帮助(医疗或技术),前提是其行为不得危及其他参赛者。

27.不安全行为:参赛者在赛道上的任何行为不得在赛事期间任何时候妨碍其他参赛者或公众的安全。

28.参赛者标识

28.1显示赛事号码:前方赛事号码牌必须牢固固定在车把上,不得被线缆或其他物体遮挡,且必须从前方清晰可见。

28.2后方赛事号码(若提供)必须始终附着在参赛者身上,位于可见位置,可附在参赛者的骑行服上或水袋背包背面。若参赛者穿着外套导致号码被遮挡,不予处罚。

28.4赛事号码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或损毁,包括但不限于裁剪、添加贴纸、移除现有贴纸或修剪。号码如需更换,费用由参赛者承担。

28.5不得移除赛事号码上的官方赞助商标志或以任何方式遮挡。不得在赛事号码上添加个人赞助商标志。

28.6颁奖仪式:获得领奖台名次和总成绩排名(GC)领先的参赛者必须出席终点线颁奖仪式(如适用)以及晚间颁奖仪式(如适用),具体时间按赛事日程公布,包括最终仪式。

(五)竞赛方式

1.适用性:赛事可能包括序幕赛等,且赛事的一个或多个赛段可能采用计时赛形式。适用于赛事任何“赛段”的每项规则同样适用于计时赛/序幕赛。

2.参与:所有参赛者必须参加计时赛/序幕赛(如有)。

3.成绩计入:按参赛者先后到达终点顺序成绩。

4.技术协助:在比赛期间,参赛者不得向其他提供技术协助。

5.关门时间:每场比赛都设置关门时间,具体规定见裁判员技术会另行通知。

6. 赛道练习:组织者可能为选手提供赛道练习,但并非必须。参赛者不得在官方练习时间(若适用)之外或比赛日其分配的起跑时间之前进入赛道。

8. 赛段起跑:起跑通道开放时间:除非另行通知,起跑通道将在每个赛段开始前15至30分钟开放。

9. 采用所有参赛选手统一法令起跑。

10.优先召集:在设有优先召集的起跑批次中,符合条件的团队有权在其各自的起跑批次前方排列。此类参赛者必须在起跑时间前至少15分钟在召集区域集合。

(六)路线与赛段,完赛

1.完成路线:

1.1参赛者必须完成所有赛段的完整、最终指定路线和距离,包括计时赛和/或序幕赛等。

1.2只有在关门时间内完成每个赛段的参赛者才有资格成为官方赛事完赛者。

1.3参赛者必须始终遵循官方路线,服从赛道工作人员的指示,不得抄近路或采取类似的其他对其他参赛者不公平的优势行为。

1.4每位参赛者有责任遵循官方路线。

2.路线/距离差异:实际赛事路线或距离可能与公布或简报中的距离有所不同。

3.退出与重新进入:因任何原因退出路线的参赛者必须在退出点重新进入赛道。

4.路线外活动:参赛者在赛事路线外进行的任何步行、跑步或骑行,若无意尽快重新加入赛事路线,或在标记的赛事路线区域外进行的任何违反规则的其他活动,均不被允许。

5.步行完赛:参赛者可以步行跨越任何赛段的终点线,前提是他们必须携带完整的自行车。

(七)禁止的装备

1.音频设备:赛事期间不得使用耳机/耳塞或双向无线电(如对讲机)。

2.摄像头:摄像头(包括视频摄像头)不可直播的)可安装在参赛者的自行车上,但不得安装在参赛者身上(包括参赛者的头盔或胸部)。安装在自行车上的摄像头必须位于安全的位置和方式(并符合适用的UCI规定),且不得从自行车上突出不合理的距离(例如,不得使用“自拍杆”)。若在赛段中使用摄像头,赛事组织者有权获取相关录像。

3.车把:禁止使用下沉式或改装车把(公路或砾石类型车把)、夹式延长杆、空气动力车把、内部车把末端或非商业化车把。

4.其他装备:赛事仲裁委员会可随时酌情禁止任何其他装备(除必要骑行装备外),参赛者必须始终遵守此类禁令。

5.检查:赛事仲裁委员会保留随时检查参赛者在赛事中使用的自行车、服装、装备、部件和配件的权利,以确定是否符合规则。

(八)起跑相关

1.迟到起跑:无法按时起跑的参赛者必须向起跑线上的赛事裁判报告,请求迟到起跑。未经批准,任何参赛者不得迟到起跑。若未获准迟到起跑,该参赛者将被视为该赛段的DNS(未起跑),因此为DNF(未完成)。

2.未起跑:任何未开始某一赛段的参赛者将自动被视为该赛段的DNS(未起跑),因此为DNF(未完成)。

3.计时员记录的所有完赛时间将向下取整至最接近的秒。每个赛段注册的秒数小数部分用于确定赛段排名的完赛顺序。

(九)检查点

1.检查分离限制:每个赛段将设多个检查点,期间将检查参赛者分离限制。

2.隐藏检查点:检查点位置不会公布,组织者可能使用隐藏检查点。

(十)补给与供水

1.责任:参赛者负责在赛事期间携带足够的水和营养品。

2.供水区及使用:组织者将在路线上的官方水站/服务站提供饮用水,仅限饮用。不得在官方水站/服务站将水用于其他目的的过度使用。

3.最低水量限制: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组织者可能强制要求参赛者在供水区/服务站时携带最低水量。

(十一)技术协助

1.定义:技术协助指运动员之间不得分享自行车零件和配件(包括交换自行车车架)。可以来自同一赛事组别其他团队或经认证的赛事工作人员(前提是该工作人员的协助属于其在指定区域内的官方职责范围)的维护和修理协助。

2.中立服务区:部分赛段在赛道沿线的中立技术服务区为参赛者提供技术协助,如有此类协助。

(十二)退赛通知

立即通知义务:无法继续参赛的参赛者必须立即通知赛事裁判团队。可在赛事起点、终点、供水区/服务站,或通过赛事注册包和/或参赛者在指定的供水区等位置进行通知。

(十三)行为准则

1.体育精神:所有参赛者必须始终展现良好的体育精神,不得在赛事期间使用冒犯性或辱骂性语言,做出不符合体育精神的行为,或对任何人(包括但不限于赛事仲裁委员会成员、其他参赛者、赛事工作人员或服务提供者(如赛道工作人员、医务人员、供水区工作人员等)或观众)表现出不尊重。

2.乱扔垃圾;偏离路线;吸烟:参赛者必须始终尊重环境,禁止乱扔垃圾或破坏环境。特别地,但不限于本规则的普遍性,以下行为明确禁止:在赛事路线沿途丢弃水瓶、包装物或自行车备件;偏离赛事路线;吸烟。

3.限制区域:任何参赛者及支持者不得进入与赛事相关的任何限制和/或禁止区域(包括但不限于与赛事路线、赛事村庄等相关的此类区域)。

4.抄近路:任何时候均不容忍抄近路。赛道必须按预期设计骑行。

(十四)赛事特色与注意事项

1.柴达木地区特点:柴达木地区气候多变,地形复杂,参赛者需提前了解赛事路线,做好充分准备。

2.高海拔挑战:赛事部分赛段位于高海拔地区,参赛者需注意高原反应,合理安排体力。

3.生态保护:柴达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参赛者在赛事期间需严格遵守环保规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4.赛事服务:赛事组织者将在赛段沿线设置多个补给站和医疗点,为参赛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5.赛事保险:所有参赛者必须购买赛事保险,保险范围需涵盖赛事期间的意外伤害和医疗费用。

(十五)赛事奖励

注:总积分奖金为三站积分累计前八名;以上奖金为税前奖金,所得税20%由组委会代缴。

注意:积分相同者,将根据参赛者在分站赛中的最好名次,先后排名,以此类推。

参赛报名费:报名费300元/人(费用包含:9月15-17日三个晚上住宿、餐饮,号码布,号码牌,德令哈机场/乌兰高铁站接送站;赛段期间转场等)。

组委会联系人:

刘先生:18051985797

吴先生:19505295855

组委会邮箱:714619962@qq.com

比赛路线

第一赛段 都兰(9月16日)

起点:都兰海寺花海景区

终点:热水古墓

全程:约39.58公里

转场距离:约49公里

累计爬升:583米

第二赛段 都兰(9月17日)

起点:卓兰景区

终点:察汗乌苏河桥

全程:约40.27公里

转场:约31公里

累计爬升:539米

第三赛段 茶卡(9月18日)

赛前转场131公里

起点:茶卡污水处理厂

终点:金泰哇玉

全程:49.75公里

累计爬升:197米

来源:骑行运动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