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九牛二虎与郑德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22:00 1

摘要:重庆邮政2月12日启用了一枚邮资机宣传戳,主题是“成语九牛二虎”,主图选用了一段文字,出自元郑德辉的《三英战吕布》的一句话,还有四件古兵器,一对剑、一枝方天画戟、一把青龙偃月刀、一杆丈八蛇矛,暗含着三国故事中的虎牢关,刘关张与吕奉先。吴强先生在邮资机戳启用当天

聞鍾記郵(5255)成语九牛二虎与郑德辉

重庆邮政2月12日启用了一枚邮资机宣传戳,主题是“成语九牛二虎”,主图选用了一段文字,出自元郑德辉的《三英战吕布》的一句话,还有四件古兵器,一对剑、一枝方天画戟、一把青龙偃月刀、一杆丈八蛇矛,暗含着三国故事中的虎牢关,刘关张与吕奉先。吴强先生在邮资机戳启用当天寄给我一枚明信片,看着邮资机宣传戳,也许很多人会感到奇怪,《三国演义》不是明代罗贯中的小说吗?郑德辉又是谁?与元代又有什么关系呢?

九牛二虎的典故出自《列子·仲尼》,原词是“九牛二虎之力”,指九牛与二虎的合力,后引申为形容极大的力量或努力,体现了力量之美。这一成语的诞生,与古代农耕文明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密切相关。牛象征着任劳任怨的生产能力,虎则代表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二者的结合,既体现了先民对协作力量的认知,也暗含刚柔并济的哲学思想。

在《三国演义》中,“九牛二虎”的意象被具象化为英雄群像的集体奋斗。最具有代表性的,发生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在虎牢关前,后汉第一猛将吕奉先挡住诸侯们前进的路,惹恼了平原县令刘玄德的三弟张翼德,挺丈八蛇矛与吕奉先战在一起,多个回合下来不能取胜,于是关云长擎青龙偃月刀加入战斗,兄弟合力仍不能取胜,于是刘玄德舞动双股剑加入战团,于是“三英战吕布”的经典场景,则将这一成语的协作精神推向高潮,刘关张三人以“兄弟齐心”之合力,对抗吕布的“万夫不当之勇”,成为成语内涵的文学典范。

当然这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而早在元代,曲苑文宗与艺术革新者郑德辉已经将“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写进了元曲。当然作为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郑德辉,也是元杂剧会散曲创作的集大成者。郑先生名光祖,字德辉,号郑老先生,山西平阳襄陵人,也就是如今临汾襄汾人,年轻的时候南下杭州,并担任杭州路吏,晚年隐居西湖畔。

郑德辉的创作生涯贯穿元代中后期,时值杂剧中心南移至杭州。他深受江南文化熏陶,与当地伶人交往密切,其作品通过伶人传播,在民间享有名闻天下,声振闺阁的声誉。尽管仕途坎坷,但他以为人方直的品格投身艺术,将毕生才华奉献于杂剧创作,成为南方戏剧圈的领军人物。一生创作杂剧18种,现存8种,涵盖爱情、历史、文人抒怀等题材,以清丽芊绵,自成馨逸的风格著称。

这出《虎牢关三战吕布》属于郑德辉创作的历史剧,重构经典的叙事创新。以三国故事为蓝本,聚焦“三英战吕布”的经典场景,剧中张飞的丈八蛇矛与吕布的方天画戟交锋,通过“马军摆列雁行齐,枪刀似雪遍沙堤”的唱词,将战争场面诗化。同时,郑德辉虚构吕布为赤兔马弑父的情节,强化其“三姓家奴”的小人形象,与《三国演义》形成互文。郑德辉的创作兼具文人雅趣与民间活力,在元曲从前期的“本色派”向后期的“文采派”转变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杂剧不仅是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更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此次重庆邮政推出的“九牛二虎”主题邮资机宣传戳,巧妙融合了“三英战吕布”的成语意象与三国文化精髓,为传统成语赋予了新的时代诠释。本文将从文化符号、历史典故与现代设计三个维度,解析这一文化创意背后的深层内涵。重庆作为“三国文化”的重要传播地,其邮资机宣传戳的设计始终注重地域文化的挖掘。以方寸天地为画布,勾勒出中华文明的精神脉络。每一枚邮戳都是一封写给未来的信,通过这种方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对了,2月12日是中国传统的上元节,于是在吴强先生寄给我的明信片上,使用了国版“乙巳年”纪念邮戳销邮资,这枚邮戳是在上清寺邮局使用的。

来源:闻锺集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