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儿女双全的二胎家庭,最怕的组合是什么?真的既现实又无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8 21:40 1

摘要:比如一儿一女可以凑成一个“好”字,寓意着家里面事事顺心,干什么都是好上加好,心情好了家庭自然就顺了;比如一儿一女还可以体会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女孩耐心细致对爸爸妈妈更加关心,男孩更加活泼外向;比如养老的时候既有女儿的悉心照顾,又有儿子的独特关怀等等。

在很多爸爸妈妈的心里,儿女双全的家庭应该算得上是人间幸福了。

比如一儿一女可以凑成一个“好”字,寓意着家里面事事顺心,干什么都是好上加好,心情好了家庭自然就顺了;比如一儿一女还可以体会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女孩耐心细致对爸爸妈妈更加关心,男孩更加活泼外向;比如养老的时候既有女儿的悉心照顾,又有儿子的独特关怀等等。

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二胎家庭可不一定称得上是幸福,特别老大是姐姐的组合,那些传统的观念以及爸爸妈妈的偏颇做法,更是让很多姐姐们受伤不已。

最近大热门短剧《家里家外》,就是这样一个“姐姐和弟弟”的组合家庭。

有一次弟弟划破了姐姐的作业,两个人打了起来然后弟弟被打的流了鼻血。爸爸妈妈闻声出来后爸爸就让姐姐道歉,理由就是那句: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

还好妈妈人间清醒,马上反驳说,大的凭啥要让着小的,大的永远大小的永远小,岂不是姐姐要一辈子让着弟弟?再说了弟弟把姐姐的作业划破了,本来就是他的不对。

真的是一句话抚慰了万千二胎家庭中的姐姐。

说实话,你是姐姐让让弟弟这句话在我们生活中真的一点都不少见。

别说是二胎家庭了,就算是表姐弟之间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像开心和他姐姐在一起的话,只要有冲突,大家下意识的就会让姐姐让让弟弟,毕竟姐姐已经是大人了,没必要和一个比自己小的孩子较劲。

于是,一个只有姐姐受委屈的世界达成了。

要知道姐姐虽然大点,但也是孩子啊,一个本来是孩子的孩子,却被逼着不得不在另一个孩子面前变成大人,真的是让人心酸不已。

在很多爸爸妈妈的眼里,大一点的孩子让着小一点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姐姐让着弟弟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很多时候爸爸妈妈只是觉得自己又平息了一场孩子间的战争,却很少有人去关心这个事件中姐姐的想法。

原生家庭给孩子的伤害就出现了,就算她们长大后能够在社会上站稳脚跟,能够在很多地方独当一面,但内心深处的伤痛却一直很难治愈。年少时的不公平,会逐渐演化成为“我不配”“我是多余”的负面情绪,一直伴随她们一生。

所以,姐姐也是孩子也需要关心,孩子之间的问题不是说靠年纪小靠哭就能不讲理的,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更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这样的家庭环境出来的孩子,才是内心强大的孩子。

还有就是在情感以及经济上对姐姐的不断PUA。

前段时间又走马观花的看了看《欢乐颂5》,几乎每一季的欢乐颂,都会有一个“农村姐姐出来打拼,事业有成但被原生家庭不断勒索,自己举步维艰”的对应角色,在《欢乐颂5》中这个角色是朱喆。

为了供养弟弟和妹妹读书,她16岁就出来打工,在酒店从一个最基础的服务员做起,直至现在成为了部门经理,中间有多苦有多难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在爸爸妈妈眼中,你是姐姐,这些事情都是你应该做的,而且不光是这些事还有给弟弟买房买车,给妹妹出嫁妆什么的,只要你拒绝,马上就是一顶“不孝”的帽子甩了过来。

朱喆的遭遇是千万姐姐们的遭遇,特别是在农村,类似的情形更是屡见不鲜。

那么,这样的管真的该管吗?

其实作为姐姐,在平时的生活中适当的照顾一下弟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女孩成熟比较早,也比男孩子要细心,作为爸爸妈妈的助手,在生活上以及学习上,姐姐确实是能够“管”一下弟弟的。就算是成年以后,姐姐的眼界啊人脉啊资源啊什么的,也可以在弟弟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些。这是亲人之间的互帮互助。

但管也就仅限于此了,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成长轨迹,也有自己的选择偏好,还会有自己的小家庭,有自己的生活。在这个前提下,让姐姐代替爸爸妈妈去管弟弟,给弟弟买房买车什么的,就真的有点强人所难了。何况,放手才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最快途径,一味偏帮儿子,最终只能是把孩子“养废”了。

这一点更需要爸爸妈妈自己能够拎得清,能够深刻的明白,对孩子好不是说什么事情都帮他做好了,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做好子女间的平衡,不要一味的偏向一方,也不要动不动就用亲情来绑架姐姐,这样对家庭对孩子都不好。

所以,儿女双全的幸福,更应该是孩子之间其乐融融互帮互助的幸福,而不是以牺牲姐姐为代价换来的虚假“幸福”。如果您是这样的家庭,请停下来伤害姐姐的行为,站出来给姐姐遮风挡雨,不要让封建思想的余荫给孩子的成长蒙上阴影。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来源:开心爸爸的日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