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年磨剑,龙华克服自身历史欠账巨大、资源要素短缺、城区功能滞后等多重制约,全力实施“数字龙华·都市核心”战略,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500亿元,位列深圳第一梯队,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区十强,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5个倍增”、城市建设“6个提升”、民生福利“6个倍增
2021年至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潮奔涌,在中国大地展现出万千气象。
此间,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岸中轴核心地带的深圳龙华,堪称熠熠生辉。
五年磨剑,龙华克服自身历史欠账巨大、资源要素短缺、城区功能滞后等多重制约,全力实施“数字龙华·都市核心”战略,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500亿元,位列深圳第一梯队,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区十强,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5个倍增”、城市建设“6个提升”、民生福利“6个倍增”。
回望“十四五”,解码新龙华,外界看到的是,一座新兴城区以数字化战略为引擎,带动辖区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从而实现后发快进、逆势争先,达成自身现代化进程的骐骥一跃。
基于此,“解码龙华‘十四五’”系列今起推出,从产业突围、民生突进、城区升维、改革破局四个维度解读龙华五年蝶变之路,以期为更多新兴城区加速迈步现代化提供借鉴。
北站国际商务区是深圳市“中优、北拓”战略和都市核心使命担当的发展引擎。
一座新兴城区产业高质量快进之路
乘“数”破局 向“新”裂变
“十四五”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诸多挑战与机遇并存。此时,龙华——这座于2017年晋级为行政区的新兴城区,正处于从制造大区向智造强区转型的关键阶段,辖区传统产业也在不断寻求突破与升级。
面对复杂局面,龙华仍取得了稳步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491.0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154.45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3400亿元,年增长近200亿元。2024年龙华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500亿元,位列全市前茅。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工业百强区”榜单上,龙华区从2020年第14位持续进阶,2024年位居第10。
这一进展,与龙华持续推动的数字化战略密切相关。2020年7月,龙华在深圳率先出台《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十大举措》,宣布启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引擎,加快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当年11月初,龙华正式印发《关于建设数字龙华打造“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数字经济”“数字城区”“数字治理”三位一体的“数字龙华”。
自此,龙华铆定经济数字化转型,从政策体系发布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从“一站式”数字赋能到数字化转型样板示范,从载体支撑到人才认定,不遗余力全方位施策,逐步构建起完善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化转型的强力牵引,推动着龙华区产业气质整体重塑,向“新”裂变。据统计,“十四五”以来,龙华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市级以上创新载体总数等呈现“5个倍增”,新质生产力发展欣欣向荣。
乘“数”而上
产业大区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
“十四五”大幕方启之际,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时,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颠覆传统的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与产业形态。
无疑,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而作为传统产业大区、深圳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龙华一直保持着对时代潮流、前沿趋势的高度敏锐。
“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龙华区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智能制造领域发展走在全球前列。打造具有大湾区一流竞争力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龙华可谓得天独厚,正当其时。”2020年7月,龙华区在深圳市率先出台《龙华区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十大举措》,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先行区,彼时的龙华区委书记王卫掷地有声、豪情满怀。
事实上,在数字经济之前的工业经济时代,龙华便已展露峥嵘。
龙华位于深圳城市发展中轴核心区域,区位得天独厚,因此得以较早融入全球产业链,带动电子信息产业一马当先,形成专业化分工细致、上下游产品配套完善的产业链结构体系,成就庞大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2019年,龙华全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产值3381亿元,位列全市第二,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5.46%,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为663.5亿元,规模位居全市第三,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60.4%。天马微电子、泰衡诺、利亚德光电入选中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顺络电子、京泉华科技、振华富电子入选中国电子元件企业百强。
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
彼时,国内一线城市间,数字经济战已然打响。然而,以单一城区为主体,展开数字经济全方位规划,只龙华一家,其不仅在深圳,在全国都拔了头筹。
创新布局
“1+N+S”政策体系激活数字化转型满盘棋
弈棋落子,首重布局!
龙华区产业数字化的迅速转型、数字经济的迅猛崛起,固然源自于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更得力于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的率先布局。
此间,“1+N+S”数字经济政策体系,是龙华区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的关键落子。
2021年9月,龙华区对外发布“1+N+S”政策体系,涵盖10余个产业领域、20多个政策,投入超30亿元预算,是迄今深圳市系统性最强、覆盖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
其中,“1”为数字经济三年工作实施方案,突出未来三年龙华区数字经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N”为分行业分领域普惠性政策,包含工业、商贸服务业、金融业、建筑业等行业政策以及招商引资、总部经济、科技创新、上市支持、债务融资工具等领域措施,引导各行业数字化转型;“S”为数字经济产业专项政策,瞄准全区重点发展的数字经济十大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智能制造装备、消费互联网、时尚创意、数字文化、集成电路、生命健康,针对产业现状、特点和短板,提供针对性扶持。
乍一看去,“1+N+S”貌似无所不包、平均用力,实则有着精心而深远的考量。尤其是,普惠性政策被纳入“1+N+S”,且位列数字经济产业专项扶持政策之前。
龙华区数字创新中心场景。
“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财富之源,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作为“1+N+S”牵头单位,龙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坦言,作为普惠性政策的N,着眼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在体系中扮演着基础支撑的角色,发挥着双重普惠的作用:
一方面,政策横向上覆盖实体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纵向上则聚焦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针对企业最关注的空间供给不足、租金上涨快、融资成本高、创新人才团队引进等共性问题和要素需求,提出了支持措施和解决思路,有利于营造更加优越的产业发展生态。
另一方面,政策聚焦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普遍性痛点、难点,开出针对性扶持政策“药方”。比如,针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因数字化升级投资巨大而“不敢转”,“1+N+S”特别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计划”单章独列,从提高新购设备数字化水平、推进已有设备数字化改造、加强软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等5个方面,对纳入工业投资统计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给予不同比例资助,如对数字化改造投资总额超过2亿元的项目,按照投资总额5%予以资助,最高补贴3000万元。
纲举目张
“龙华先行”晋级“深圳核心”
正所谓“一引其纲,万目皆张”!
“1+N+S”政策体系的出台,标志着龙华区数字经济建设的政策生态体系构建完成。
以此为关键支点,龙华区持续加大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要素投入,从载体、设施、金融、人才等全方位投入,认定数字经济示范园区、遴选发布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引入一站式数字化转型赋能平台、编制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等,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支持体系不断完善。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之处有二:
其一,龙华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数字经济专项人才政策,确立数字经济人才认定标准,助推人才与产业高效匹配,促进人才资源最快速转化为数字经济发展动能。
其二,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困境,龙华区协同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推出全国首个政府主导的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平台“深圳(龙华)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平台”,集政策备案、评估诊断、供需对接、标杆遴选、金融服务、人才培育等功能于一体,让企业转型不再“摸着石头过河”。自上线以来,服务平台已汇聚近4000家注册企业、近500家服务商,为19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数字化诊断服务,供需对接1500余次。
经过一连串腾挪跌宕,龙华区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持续发力,以开放创新的身姿构建起政策支撑、资源整合、要素融通的数字经济全新生态,探索出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全新路径,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2022年8月,龙华区的数字经济建设从区域先行走向“深圳核心”,龙华区成为深圳数字经济核心区的主体承载区,全面融入深圳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国家战略,更成为战略落地的关键支撑。
驭“数”育“新”
“数转智改”催生“5个倍增”
乘“数”破局,动能转换!
截至2024年底,龙华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达1286家,产业规模5638.9亿元,其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高达47.1%,超出全市平均水平。
无疑,数字经济成为龙华经济高质量发展名副其实的新引擎。
更为可喜的是,产业加“数”转型,进一步在龙华催生新质生产力生机勃发的喜人局面。
大数据研究专家贾西贝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就在于新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即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现实的产业实践中表现为“数转智改”,也即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改造。
无疑,先人一步跨入数字化转型赛道的龙华,亦厚植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沃土。
聚焦“数”“智”,向“新”求质,龙华区进一步加快产业体系现代化升级步伐,率先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新能源、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为支撑,以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现代时尚产业为潜力新赛道的“1+2+3”现代产业体系。
锚定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龙华区印发实施《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总体发展规划(2024-2035年)》,全力建设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总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打造全国顶尖、世界一流,产、研、展、医、教、养、居七位一体的千亿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高地。
低空经济天然蕴含“数字基因”,龙华区也因此处处布下“先手棋:先后发布首个区级低空经济实施方案、“低空经济13条”,并着力打造“一体四翼双支撑”低空经济产业生态。2024年4月,龙华区再次发布《低空经济试验区2024年度建设方案》,投资21.6亿元,从加快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低空应用场景示范、完善低空产业生态、完善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安排18项重点任务。
龙华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图为美团无人机配送场景。
加“数”与育“新”并举,龙华迎来汗水与收获的双向奔赴: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4092个,较“十三五”初期(588个)增长近6倍;
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4.15%,较“十三五”增长1.3倍;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38家,较“十三五”末(4家)增长33.5倍;
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到40家,较“十三五”(14家)增长近1.9倍;
市级以上创新载体总数增至47家,较“十三五”末(23家)增长超1倍。
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龙华区重点“小巨人”企业新增17家(全市第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申报268家(全市第二),创新型中小企业申报1043家(全市第一)。
与之相呼应,今年上半年,龙华全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其比重达76.2%,双双超七成;尤其是,重点高技术领域产品产量大幅提升,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产量分别增长33.3%、26.9%、24.9%。
大漠大无人机表演场景。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如今,“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将谋篇布局。岁月奔涌,初心如一。龙华区仍将在数字经济赛道上深耕细作,以开放创新的身姿创新进取,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更大更宏伟的空间,为深圳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与数字先锋城市,书写出更为壮丽的篇章。
龙华融媒
LHRM
内容来源| 南方日报(记者 吴永奎/文、图)
编辑| 林玲校对| 梁盈豪
审核| 李世钊 付思琪
统筹制作| 深圳市龙华区融媒体中心
如 有 侵 权 请 告 知 删 除
转 载 请 注 明 以 上 信 息
来源:深圳龙华融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