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出门 吃遍天下瓜(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4 18:25 1

摘要:康熙三十七年冬,哈密回部首领额贝都拉奉诏进京陛见,精心准备了当地特产甜瓜供康熙皇帝品尝,康熙皇帝和众朝臣尝品甜瓜后赞不绝口,言之“哈密瓜”。《回疆志》中载:“自康熙初,哈密投诚,此瓜始于贡,谓之哈密瓜。”此后哈密瓜声名远播,成为进贡佳品。

远道而来 哈密瓜

康熙三十七年冬,哈密回部首领额贝都拉奉诏进京陛见,精心准备了当地特产甜瓜供康熙皇帝品尝,康熙皇帝和众朝臣尝品甜瓜后赞不绝口,言之“哈密瓜”。《回疆志》中载:“自康熙初,哈密投诚,此瓜始于贡,谓之哈密瓜。”此后哈密瓜声名远播,成为进贡佳品。

康熙五十二年,甘肃巡抚乐拜奏报:“内廷所用哈密瓜,命奴才遣员赴哈密去取,送四百个等语。奴才立即遣标下右翼营守备王杰,命照往年,敬谨选瓜六百运来。”康熙皇帝朱批:“此数甚大,用不完,来年若三百,绰绰有余再勿超三百。”内廷本需要哈密瓜400个,但因运送途中会有损耗,多选出200个瓜作为补充,康熙皇帝认为这种做法给地方带来的负担过大,特意减少了所用哈密瓜的数量。

除了从哈密直接运送外,甘肃官员还在甘肃选地试种,康熙五十五年“肃州金塔寺地方亦有试种哈密瓜者,其甜味虽不及哈密地方所种之瓜,但系口内所种,且比哈密地方早熟”可以先运送至京,因此甘肃巡抚绰奇特意备办四驮进贡康熙皇帝。金塔寺进献哈密瓜之例直到雍正九年以后才停止。

此后,甘肃地方官员向朝廷进献的哈密瓜是由哈密当地的扎萨克贝子备办好,运往甘肃,再由甘肃提督运送到京城,抵京后交茶膳房统一管理。因进献的时间在九月中下旬,若正值皇帝巡幸塞外,则需由茶膳房分两次发往皇帝所在地方,第一次发去6个,第二次发去4个。这种进献一直到同治年间,因驿路受阻和哈密地方发生动乱才停止。

皇帝不仅食用哈密瓜,还将其作为重要的恩赏赐给大臣以示荣宠。身为直隶总督的李卫曾在雍正十三年十月十八日、十二月二十六日,年内两次获赏哈密瓜。在雍正皇帝驾崩、乾隆皇帝刚刚即位的特殊时期,作为京畿重臣的直隶总督在短短两个月受到新皇帝两次赏赐,皇帝对其重视不言自明。李卫收到御赐哈密瓜后赶紧写了谢恩折子:“大行皇帝圣训,近来各知变化气质,尤恐嫉恶太严,性之所近不及自持,荷蒙圣主垂悉,亲乘乾断明切教诫,使臣知之,敢不敬勒五内益励毕生匪懈之志,以冀仰报三朝高厚之恩。”

李卫这件奏折不仅表达了对新皇帝的忠心,还以最恭敬的语言表述了自己服务三朝资历深厚、先帝对其官品评价好、与先帝关系亲密的事实。乾隆皇帝对其奏折批示(墨批):“变化气质四字于卿最为切要,果能时刻心思,自不负皇考垂训之恩与联期望之意矣。”即先皇对你的评价我已经了解了,你的为官品格我也知道了,你要再接再厉,为我朝服务。看似小小的哈密瓜却成为君臣沟通的重要纽带。

当然,不仅京畿近臣可以享受来自皇帝的关怀,哈密瓜还被赐给两广总督、川陕总督、苏州巡抚、广西左江镇总兵、广东潮州总兵等诸多外任官员。一个个来自西北的哈密瓜就这样将皇帝对属下官员的情谊遍及清疆域。

清香可玩 木瓜

《河南通志》记载:“木瓜,汲县出,尔雅曰楸木瓜也,卫风所赋木瓜即此。”当然木瓜不只产自河南,山东、陕西、江浙等地也有木瓜出产,如《江南通志》记载“木瓜,产洞庭山者清香可玩”。

道光元年,河东河道总督的进单里有木瓜十桶;长芦盐政进贡木瓜九桶。关于内廷食用木瓜现缺乏详细记载,《本草纲目》记载“木瓜性脆,可蜜渍为果,去子蒸烂,捣烂入蜜与姜作煎,冬日饮尤佳”。《浙江通志》记载了时人食用木瓜的方法“咸淳临安志,土产木瓜色青而小,土人切作片,暴干入药,都人以糖煎名木瓜”。猜想宫廷之中食用木瓜或也会效仿前人之方。

木瓜也作为宫廷陈设,供人欣赏。据载“回部岁贡苹果、石榴、木瓜三果,每以盘贮陈设向曾与乾清宫西暖阁几上,虎錞内所供之吉祥草,同绘为岁朝图”,这是木瓜作为岁之供的记录。

西瓜、哈密瓜、香瓜、木瓜……清代皇帝在紫禁城里可尽尝瓜类美味,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清朝疆域辽阔、国家实力雄厚的基础上;而随着内乱频仍、外患加剧,清廷便不得不裁撤诸多无关紧要的进贡项目。看似寻常的时令鲜果,却成为衡量国运起伏的微妙标尺。

[参考资料]

《皇帝不出门 吃遍天下瓜》

[编辑]

付怀东

来源:圆明园遗址公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