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凤凰台的来历,传的最多的说法是大禹治水时,洪水泛滥,有个魏姓老头一家四口,看到有个土丘,上边落着两只凤凰。老魏头寻思着凤凰呆的地方肯定是宝地啊,就到上边避难。等水退了,发现是个挺高的土台,就把这称为凤凰台。
台荒不见凤来翔,
路转回塘得小凉。
十里熏风三尺水,
红云擎出翠云乡。
清乾隆十一年,郑州知州张钺主修《郑州志》,卷首绘有郑州八景图,第一景便是“凤台荷香”,上边就是他配写的绝句。
凤台,指的就是凤凰台。大致是郑汴路陇海路之间,未来路以东那片区域。
关于凤凰台的来历,传的最多的说法是大禹治水时,洪水泛滥,有个魏姓老头一家四口,看到有个土丘,上边落着两只凤凰。老魏头寻思着凤凰呆的地方肯定是宝地啊,就到上边避难。等水退了,发现是个挺高的土台,就把这称为凤凰台。
这传说,有点扯。不说别的,大禹治水那会,还没魏姓呢吧?
然而高手的想象力创造力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想象的。有人根据“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又想到郑州是商代早期都城,再加上玄鸟跟凤凰长的又挺像,大胆猜测凤凰台说不定就是当年玄鸟降落的地方,大商朝的发源地就在这。你别说,能把这些事串起来,还能逻辑上没毛病,你那啥的还真是个人才!确实让人佩服佩服!
提起凤凰台,先得讲仆射陂。(湖北有黄陂,就以为陂是“皮”的音,想查查“陂”字的含义,才知道当池塘讲的时候,陂字念“杯”。)凤台荷香凤台荷香,土台子上是长不出荷花的,旁边必定有水,这水便是仆射陂。北魏孝文帝把郑州东边一处水泡子赐给了陇西李氏的扛把子李冲,因为李冲官至尚书仆射,这片水塘就被称为仆射陂,唐朝改称广仁池,清朝称城湖,后来叫东湖,后来,没了……
凤凰台就在仆射陂边上。
明代,户部主事、郑州人阴化阳看中这片地方,便在凤凰台附近买地,然后兴建亭台楼阁,水榭长廊,种花栽树,把这变成了私家花园。阴主事显然对自己的手笔很满意,写了《东山胜地记》,“郑巽隅有凤凰台,遥睇山峦,云翠飞动……台之自北而东,绿柳长廊,碧荷水殿,夏秋间,极目注望,荷香十里。识者拟之为东山胜地。 ”
估计从这时开始,凤台荷香成热门旅游景点了。
顺便再聊一点跟那位户部主事阴化阳有关的地名。
东大街与书院街之间,有个东西向的唐子巷,顺着走到头,北转可以到东大街,南转是死胡同,到不了书院街。明代万历年间,有位叫张大维的,看大家出行不便,就出钱把南边胡同打通,大家感念他的义举,就把这胡同称为张家义巷。后来阴化阳把家安置在此,胡同里住了大官,渐渐出了名。到了清朝光绪年间,礼部主事孟滢也把家搬到这里,一个胡同先后住了两位主事,慢慢大家就叫主事胡同,张家义巷没人喊了。
来源:我爱麻烦在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