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秦腔汇演,群众心目中排名前三的本戏,个个都是如此炸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5 17:11 1

摘要:2025年3月18日至23日,西北五省(区)秦腔院团齐聚甘肃天水伏羲广场,举办“跟着艺术游甘肃”西北戏曲荟萃展演。这场西北人的戏曲盛宴,以《窦娥冤》《锁麟囊》《忠烈千秋杨家将》等经典剧目为核心,吸引了近59.2万人次现场观看,线上直播点击量超2152万次。天水

2025年3月18日至23日,西北五省(区)秦腔院团齐聚甘肃天水伏羲广场,举办“跟着艺术游甘肃”西北戏曲荟萃展演。这场西北人的戏曲盛宴,以《窦娥冤》《锁麟囊》《忠烈千秋杨家将》等经典剧目为核心,吸引了近59.2万人次现场观看,线上直播点击量超2152万次。天水这座“戏窝子”因秦腔的激昂唱腔与千年文化底蕴,再次成为全国戏迷的焦点。

演出落幕时,一位年轻观众在社交平台写道:“原以为戏曲是老一辈的专属,直到《锁麟囊》的唱段让我湿了眼眶。”这场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不仅唤醒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更让不同代际的观众在戏中找到了情感共鸣。

西宁《窦娥冤》:古朴秦腔的现代回响

3月18日晚,西宁艺术剧院的《窦娥冤》以“六月飞雪”的凄美场景拉开帷幕。青年演员黄晴饰演的窦娥,以“声泪俱下”的表演让现场观众潸然泪下,线上直播间更因一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刷屏。导演姚娣透露,此次复排历经半年打磨,演员们加班加点抠细节,甚至为“滚绣球”一折的甩发动作反复练习。

与陕西、甘肃剧团的精致舞美不同,西宁的演出保留了秦腔最原始的粗犷与悲怆。褪色的桌围、简朴的服饰,甚至伴奏中二胡的嘶哑声,都让观众感受到“秦腔原生态”的独特魅力。戏迷王先生感慨:“这出戏让我想起小时候村口老戏台,唱的是普普通通的人,说的是人心里的苦。”

省秦《锁麟囊》:程派艺术与现代审美的碰撞

3月20日,苏凤丽领衔的《锁麟囊》将天水剧院变成“泪海”。这位梅花奖得主以“一霎时”唱段将薛湘灵的命运沉浮演绎得淋漓尽致,青年演员李晓晨、窦玮则用灵动的表演诠释了“娇俏”与“深情”。谢幕时,苏凤丽清唱《赶坡》引发全场大合唱,她将舞台让给三位学生:“今天的掌声,属于所有坚守秦腔的人。”

不同于传统剧目对“善有善报”的直白演绎,新版《锁麟囊》更注重心理刻画。编剧符胜在采访中提到:“我们想让年轻人看到,善良不是傻,而是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有00后观众评价:“原来秦腔也能这么唯美,唱词里的‘一霎时’比流行歌词更戳心。”

定西铁堂《忠烈千秋杨家将》:铁血丹心的当代诠释

3月21日,75名演员演绎的《忠烈千秋杨家将》让伏羲广场变成“战场”。杨继业“撞碑”一折,演员的仰天悲啸震彻夜空;佘太君送别八子时,婉转唱腔与战鼓声交织出母子诀别的肝肠寸断。散场后,一群大学生自发在剧场外合影:“杨家将的故事,比游戏里的英雄更真实。”

导演坦言,此次改编突破传统忠奸叙事,聚焦杨家将“舍生取义”的精神内核。虚实结合的舞台设计中,两狼山战场以投影呈现,既保留秦腔的苍凉感,又增强视觉冲击力。有老戏迷评价:“老戏新演,既守住了魂,又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

天水秦腔大汇演的火爆背后,藏着传统文化的“破圈”密码——它不仅是老一辈的怀旧仪式,更是新生代的情感启蒙。在《锁麟囊》演出中,00后观众为“薛湘灵的娇气”热烈讨论,这恰是代际对话最生动的注脚:当年轻一代开始追问角色背后的复杂性,传统戏曲便不再是尘封的旧时光,而是需要共同解读的生命文本。

《忠烈千秋杨家将》的武戏场面虽获好评,但部分观众认为“现代舞台特效削弱了戏曲的纯粹性”。然而,导演团队用75名演员的默契配合与虚实结合的舞美设计,证明创新可以是双向的:既要有老戏骨对程式的坚守,也要有新血液对技术的探索。正如苏凤丽将舞台让给学生的举动,传统戏曲的传承本就蕴含着“教学相长”的智慧。

这场跨越千年的艺术盛宴,最终在伏羲广场的星光下达成共识:传统戏曲的“守正”,是守护那些在戏文中流淌的民族精神;“创新”则是以开放的心态,让更多人看见——那些关于忠义、善良与生命韧性的故事,本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当00后观众在《窦娥冤》的唱段中找到情感共鸣,当老戏迷为《锁麟囊》的改编鼓掌,我们看到的不是代际隔阂,而是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蓬勃生长。

来源:文化信息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