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儿子花光母亲遗产,两次网上求救遭质疑,背后故事让人感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4 17:55 1

摘要:星二代也扛不住一场大病,2024年4月,郑佩佩儿子原和玉第二次为妻子乳腺癌发起众筹,地点从微博转到GoFundMe,金额缩水九成,骂声翻倍,一句话:老戏骨的光环救不了啃老的孩子,郑佩佩当年打戏亲自上阵,片酬全寄回家养四个娃,晚年住香港公屋,遗产没剩几块。

星二代也扛不住一场大病,2024年4月,郑佩佩儿子原和玉第二次为妻子乳腺癌发起众筹,地点从微博转到GoFundMe,金额缩水九成,骂声翻倍,一句话:老戏骨的光环救不了啃老的孩子,郑佩佩当年打戏亲自上阵,片酬全寄回家养四个娃,晚年住香港公屋,遗产没剩几块。

原和玉在网络上众筹为妻子治病一事引起热议,众人不解,作为让无数人敬佩的老戏骨郑佩佩的儿子,怎么走到了如今这一步呢?

第一次众筹,郑佩佩的名字像一张无限额的信用卡,公众毫不犹豫地为这份情感签了单,人们怀念那个在银幕上英姿飒爽的女侠,同情她晚年承受的病痛,这份情感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她的家人身上。

大家觉得,帮“华夫人”的儿子一把,是应该的,这几乎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善意,没人去深究原和玉本人是谁,过着怎样的生活。

可当第二次求助信号发出时,这张“情感信用卡”似乎被告知已经透支,公众的善意迅速冷却,取而代之的是审慎的目光和尖锐的提问,大家开始翻旧账,有人扒出原和玉一家不久前还在沙漠旅行的照片,画面里他们笑容灿烂,生活看起来相当滋润。

这下子,公众的情绪被点燃了,“你看起来不像缺钱的样子啊?”“星二代还需要我们普通人捐钱?”这些质问,如同潮水般涌来。

更有人指出,原和玉并非中国国籍,这让一部分捐款者感到被冒犯,在他们看来,一个美国人向中国网友求助,情感上难以接受。

这种审判的严苛程度,远远超过了一个普通求助者所要面对的,说白了,公众心里有杆秤:你享受了名人光环带来的关注度,就必须承担与之匹配的财富和能力预期,当现实与预期出现巨大落差,那种被“欺骗”的感觉,会引发更强烈的反噬。

原和玉在视频里声泪俱下地“卖惨”,反而激起了更多人的反感,大家认为一个有手有脚的成年人,不该总想着消耗母亲的余荫,在网上“伸手要钱”,这种行为,在一些人眼中,与“乞丐”无异,郑佩佩留下的国民好感度,从一张通行证,变成了一纸审判书。

公众的愤怒,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一个看似理所当然的逻辑上:明星家庭=家底丰厚,但这个逻辑,在郑佩佩和原和玉这里,却是个被严重高估的伪命题。

很多人不知道,郑佩佩并非资本型艺人,她年轻时是红极一时的武打女星,但那个年代的片酬远非今天的天价可比,她骨子里是个传统女性,在事业巅峰期为家庭息影,远嫁美国商人原文通。

那段婚姻并不幸福,为了“生儿子”的执念,她经历了八次怀孕、四次流产,才生下三女一子,最终,婚姻破裂,她净身出户,独自带着四个孩子回到香港,为了养家糊口,年近半百的她不得不重返演艺圈,才有了后来家喻户晓的“华夫人”。

她晚年备受病痛折磨,经济状况早已不复宽裕,并没有给孩子们留下什么巨额遗产,原和玉自己也承认,母亲去世前,曾给了他20万美元用于妻子治病,但那笔钱在巨额的医疗开销面前,早已消耗殆尽。

癌症治疗在美国就是个无底洞,原和玉晒出的家庭账本显示,化疗药的月费从1.2万美元涨到2.6万美元,一次靶向药就要5千美元,而他们的医保,仅仅能覆盖其中30%的费用。

为了给妻子治病,他声称家里的积蓄已经花光,房子和车子也都做了抵押,他本人呢?做过主持人,也尝试过其他工作,但事业始终不温不火,后来转做自媒体,收入极不稳定,远远够不上富裕阶层。

这些冰冷的数字和残酷的现实,被“星二代”这个标签给遮蔽了,公众看不到一个普通家庭在重疾面前的脆弱与无力,只看到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在挥霍母亲的名声。

甚至于,他计划带妻子转往墨西哥接受综合治疗方案的决定,在外界看来也成了“好高骛远”的罪证,既然都这么困难了,为什么还要追求更昂贵的治疗?这种质疑背后,是一种“穷人就该有穷人的样子”的刻板偏见,却忽略了那只是一个丈夫想尽一切办法拯救妻子的求生本能。

母爱的后遗症

追根溯源,原和玉今天的困境,与郑佩佩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郑佩佩对子女的爱,是倾其所有的,尤其是对这个小儿子,几乎到了溺爱的程度。

她的一生,都在为家庭和子女奉献,离婚后独自抚养四个孩子,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或许是出于补偿心理,她对孩子们的要求,尤其对原和玉,几乎有求必应。

她支持儿子各种看起来“不务正业”的爱好,甚至在原和玉25岁那年,鼓励并资助他进行全球旅行,希望他去体验更广阔的人生,这种“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开心的母爱,无疑是伟大的,它为原和玉构建了一个无比坚固的庇护所。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长期生活在母亲羽翼之下的原和玉,似乎并未能建立起足够强大的事业基础和独立应对风险的能力,他习惯了有母亲在身后托底,习惯了母亲的光环能为他解决许多问题。

当这个最坚实的依靠(母亲)离世,家庭又突遭重创,他一下子就乱了阵脚,面对巨大的财务黑洞,他下意识地选择了那条最熟悉、也最依赖母亲的路径——动用她的公众影响力。

这既是一个走投无路的丈夫的无奈之举,也确实暴露了他个人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短板,网友们骂他“丢人”“不配做郑佩佩的儿子”,其实是在指责他没能继承母亲身上那股坚韧、独立、迎难而上的“女侠”精神,反而只学会了如何消费她的光环。

结语

原和玉的众筹风波,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星二代”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悖论、公众复杂的社会心态,以及家庭教育的深远影响,郑佩佩的声誉,是一笔宝贵却也有限的无形资产,它能提供一时的庇护,却终究无法替代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悲剧本身值得同情,但公众的质疑也并非全无道理,它提出了一个严肃且现实的问题:当父母的光环和庇护消失后,一个人该如何真正地长大“成年”?

或许,这场风波对于原和玉而言,是一次极其痛苦的成长,他必须学会,光环总有褪去的一天,真正能支撑一个家庭走过风雨的,不是母亲留下的名望,而是自己那双能够撑起一片天的肩膀,这,或许才是对天上母亲最好的告慰。

信息来源:鲁中晨报,2025-09-01 ,演员郑佩佩儿子再次为患癌妻子众筹治疗费,回应被质疑“为何不动遗产不卖房”:母亲留下的钱远不够,房子也卖了

新浪财经,2025-08-28,郑佩佩儿子原和玉为患癌妻子再筹5万美元医疗费

来源:青史难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