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基教提升年① | 研学新规实施首周 看重庆中小学如何全面升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20:37 1

摘要:随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教育强市规划》的持续出炉,特别是全国、全市教育大会召开后,我市基础教育工作进入战略机遇期、转型阵痛期、突破跃升期叠加的关键阶段。

核心导读

随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教育强市规划》的持续出炉,特别是全国、全市教育大会召开后,我市基础教育工作进入战略机遇期、转型阵痛期、突破跃升期叠加的关键阶段。

日前,市教委召开2025年全市基础教育重点工作部署会,强调今年要重点抓好身心健康提升年、规范管理提升年、教育质量提升年,加快构建全域均衡、全段优质、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不断提升社会友好度、群众满意度。“三个提升年”行动涉及划片入学、高中扩招、体育锻炼、作息调整、教共体建设等基础教育“新动向”。即日起,第1眼TV-华龙网推出“聚焦2025基教提升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第1眼TV-华龙网讯(冯一鸣)“老师,这两个半球真的拉不开吗?”“快看!水被吸进倒扣的杯子里了!”……3月25日,重庆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三年级的师生们走进重庆科技馆,开启了一场研学之旅。

一位学生在刚刚体验完交通安全实践活动后,心有余悸地表示,“刚才我在驾驶位根本看不到车头盲区,以后千万不能在车周边玩耍行,太危险了!”如此声临其境、兴趣盎然的研学活动,正逐步在我市中小学掀起学习热潮。

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走进重庆科学馆开展科技研学活动。学校供图

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三年级学生体验交通安全实践活动。学校供图

据悉,今年全市深入开展“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强研学旅行管理。3月21日,市教委公布《重庆市中小学校研学实践工作指引》,进一步明确研学资源建设指导和管理规范。

然而,研学新规到底传递出哪些新动向?实施首周,到底带来了哪些改变?全市中小学研学又该如何全面升级?连日来,记者对我市多所中小学进行了采访调查。

解读一点通

研学“四条线”:自愿参加、收费透明、课程提质、安全规范

据悉,《重庆市中小学校研学实践工作指引》重点坚持“公益、规范、有效”三原则,从加强组织管理、收费管理、基地监管、课程质量、工作保障5个方面、16个具体措施入手,通过组织管理规范化、服务保障公益化、基地建设标准化、课程设计实践化,推动中小学研学实践工作有序发展,让研学实践真正成为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成长载体。

简而言之,该指引明确划出四条红线:不准变相强迫、收费必须透明、课程要有质量、安全监管上双保险。这波新规既堵住了强制消费的漏洞,又守住了教育初心。把选择权真正还给家长,让研学回归教育本质。

行动处处见

研学新规实施后,各区县进一步加强监管与引导,从课程升级、基地监管、收费透明、安全规范等方面下功夫,不断让研学游的收费合理,课程变得有质量、有内容。

城口县学生开展用泥塑捏“战地医院” 。学校供图

城口县复兴小学开展剪韵节活动。学校供图

荣昌区学生做泡菜。学校供图

课程升级“学用结合”

将身边“好资源”转化为优质“活教材”

在城口县教委《泥塑红色故事》课堂上,学生们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同捏制“送粮队”“战地医院”场景。这是城口县红色研学的缩影:通过非遗与思政的深度融合,让历史从课本走入指尖。

从“听故事”到“捏故事”。城口县教委负责人卓曲表示,全县注重红色基因的“多元表达”,通过“红色+非遗”跨界实践,联合剪纸、泥塑传承人开发课程,学生创作的5000余件作品成为“会说话的教材”,14所学校成为样板校。目前,30余门思政研学课程覆盖全县80%中小学,通过“演故事”“捏历史”“绣信仰”,学生红色知识掌握度大幅度提升。

“这个味道和妈妈做得一模一样!”在研学基地内,荣昌区学院路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和同学品尝自己做的泡菜——这是他们“承包”的年度重点项目。从播种、管理、采收、加工等环节,他们要完成萝卜全周期课程。

据悉,荣昌区学院路小学联合周边其他学校共同承包40亩土地作为劳动实践基地,将其细分为野炊区、水田、甘蔗林等七大功能区,其中野炊区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场域。除此之外,学生可以选择农产品加工,将萝卜制成泡菜、蚕茧抽丝制扇。劳动成果实行“三七分账”:30%由学生带回家,40%直供学校食堂,30%通过市场义卖。

“承包不是过家家,每个环节都要‘算账’。”荣昌区教委负责人李相乾介绍,学生需核算养殖成本、评估作物产量,甚至售卖农产品。这种“劳动+财商”的融合课程,让周围四所联办校的实践课参与率达100%。更特别的是,基地由学校自主运营,零收费模式彻底杜绝“注水课程”。

基地监管“黑名单制”

不合格摘牌出局并永久“封杀”

“背离教育属性的基地,一律逐出市场!”据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基地要严格按照市教委标准打表“基础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四个维度16项子指标,结合自身优势,避免“重商业、轻教育”倾向,高标准、严要求的建设市级研学基地,确保基地即保留特点,又能充分融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教学需要。

“学校开展研学必须提前10天给区教委打请示。”城口县教委负责人卓曲表示,在研学基地监管方面,教委会牵头每年开展复审和申报,涵盖资质、课程、安全、师资等核心维度,经核验通过后方可接待学生,“我们还建立了区教委与市场监管,文旅委‘铁三角’联合监管,重点打击‘研学外壳+旅游内核’的伪教育项目。”如背离标准,立即叫停。审核资质不通过的研学基地,区教委会直接摘牌出局,不再准入。

“摘牌不是终点,而是教育初心的回归。”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动态淘汰机制将持续挤压行业水分,让研学真正回归育人本质。

重庆科学城西苑小学校家长参与研学机构的投票。学校供图

收费透明“公益普惠”

多校研学“零收费”优先

记者获悉,自研学新规实施后,多校试点“公益普惠”研学新机制,推行“零收费”研学项目。合川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全区多校明确徒步行、野炊等验等基础项目实行零收费,其中野炊食材等必需开支由学生、家长自行携带。

“研学不再是‘盲盒消费’。”研学活动前,一名潼南区双江初级中学校班主任正逐项解析即将开展的研学费用:交通、餐饮、保险等明细精确到元,家长可查看完整清单。这是全市推行研学新规的缩影——所有项目需提前向家长公示明细,并附班主任答疑专线,彻底杜绝“隐藏菜单”。

更让家长安心的是“零强制”原则。潼南区双江初级中学校党总支书记徐熙坦言:所有研学机构均实现收费公示率100%、自愿协议签署率100%。对于未报名参与研学的学生,学校安排了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内参加主题相似的活动,如观看红色电影、阅读书籍等。

在重庆科学城西苑小学校,为强调安全与收费透明,学校严格基地资质筛选,制定安全预案,并保证家长了解并参与价格谈判。同时,采用家校合作模式,让家长投票决定基地与课程,优化活动。

可以说,从招标到验收,家长拥有“否决权”。当监管从“旁观”变为“共治”,家校互信与教育质量实现双赢。

荣昌区学院路小学家长参与近期野炊研学活动。学校供图

安全监管“上双保险”

学校实行家长“竞岗”机制

“安全不是喊口号,每个环节都要‘锁死’。”荣昌区学院路小学相关负责人黄珍辉介绍,为保障研学安全规范,学校实行以教师、保安、家长、校领导为主的“四方联动”安保机制,采用定点责任制度,细化到每个路口的安全岗,并开启双重应急保障,即药品箱标配、行前30分钟安全培训。

最特别的是,学校还实行家长“竞岗”机制,近期的野炊研学活动家长竞岗率高达100%。

自2021年运营至今,荣昌区学院路小学承包的研学基地累计接待学生超5万人次,年均开展实践200天,实现安全零事故。当学生们在研学日记写下“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守护同学”,安全教育已悄然升华为责任教育。

好评连连看

——城口县任河小学三年级一班 李沐曦

这次学校组织的红色研学,好玩又有意义!一路上老师讲了那些为实现梦想连生命都能舍弃的英雄故事,他们就是我心中的超级大英雄。我首次见到油灯、蓑衣,才知道以前生活这么不容易,再想想如今能在亮堂堂教室上课,真是幸福。研学结束,我和小伙伴约定以后要好好读书、长大为祖国出力!

——潼南区双江初级中学校八年级五班学生 杜思颖

建川博物馆里,一张张抗战照片让课本里的“苦难辉煌”有了温度。最震撼的是登上退役的166舰,钢铁甲板承载着几代人的强军梦,那一刻我真正懂了“少年强则国强”的分量。红色研学不再是简单的参观,它让我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更想把这份滚烫的信仰化作笔尖的力量。

——荣昌区学院路小学二年级一班家长 刘敏

这次春游研学体验,让孩子在“碧云五彩园”与大自然来了一场最亲密的接触,也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孩子们在这里参与了洗菜、烧火、做饭、游戏等一系列活动,收获到了童年的快乐,并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这些经历将永远留在他们儿时记忆深处,激励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重庆科学城西苑小学校家长 刘欢

学校在组织研学活动时流程透明公正,家长可以参与投票选择研学机构,避免了学校单方面安排、家长不知情的情况。此外,不仅家长可投票,学校还会征集学生意见。学校的做法公平、公开、公正,家长能直接感受到自身意见被重视。

来源:华龙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