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角度来说,我应该是一个低风险的人,似乎不应该在四十多岁的年龄出现主动脉钙化斑块。有哪些危险因素是我漏掉的呢?
杨宁 医生
天津康汇医院
高血压科主任;慢病管理部部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Q
“脂蛋白a”是个什么东西?
是一个“坏”东西。
Lp(a)是血脂检查中的一项,高了不好,容易长斑块,堵血管。
A
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今年一月份,单位查体,胸部CT:主动脉局部钙化斑块;
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了,大约在四年前,做心脏彩照的时候,就提示“主动脉硬化”。
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角度来说,我应该是一个低风险的人,似乎不应该在四十多岁的年龄出现主动脉钙化斑块。有哪些危险因素是我漏掉的呢?
我分析了一下自己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1
第一类,不可控危险因素
年龄:四十多岁,还好
性别:女性,相对风险低
遗传背景:父母没有早发冠心病、脑血管病家族史;
出生状况:不是早产儿,出生体重达标,出生状况良好,没有不良宫内暴露
2
第二类:可控性危险因素
(三高、生活习惯):
血压:不高,<120/80mmHg
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74mmol/L,甘油三酯0.6mmol/L,
血糖:不高,空腹血糖4.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5.4%
不吸烟;
体重:合适:BMI 19.5
睡眠:时好时坏
运动习惯:还行
不饮酒;
饮食:清淡饮食、不喜欢吃咸的、甜的
这么算下来,我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血脂(胆固醇),另外,睡眠状况差一点,但是对于一个相对低风险的女性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74mmol/L虽然高,但似乎也不足以在40多岁的年龄造成“主动脉钙化斑块”。
于是,我进一步查了血脂7项:Lp(a)>300nmol/L;高的超出了检验的上限。
显然,在我的主动脉钙化斑块的形成中,LDL-C有很大作用,Lp(a)也功不可没。
01
Lp(a)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呢?
Lp(a) 目前阶段是导致动脉硬化是一个风险标志物,也就是说,如果Lp(a)高,你的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就增加了。
Lp (a)是人体中氧化磷脂的主要载体,由一个富含胆固醇的核心组成,该核心被 apo B100 包围,与apo A 共价结合。
Lp(a)比LDL更“坏”。在等摩尔的基础上,Lp(a)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比低密度脂蛋白(LDL)更强。因为它不仅含有LDL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成分,还含有载脂蛋白A(Apo A)。Lp(a)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是LDL的5~6倍。
Lp(a)升高会促进冠状动脉易损斑块(非钙化坏死核心的薄帽斑块)的发展和进展,我们知道,这些“皮薄馅大”的斑块更容易破裂。Lp(a)还可能通过纤维蛋白沉积、聚集在易损斑块和主动脉瓣病变区域,参与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Lp(a)通过促动脉粥样硬化、促纤维化和潜在的血栓前机制,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02
Lp(a)高是吃出来的吗?
❌不是。
(1)Lp(a)水平主要由基因决定,跟遗传背景有关(这一点与LDL-C相似),跟饮食关系不大。所以,对我来说,即便是我不吃不喝,Lp(a)水平仍然会十分高。
(2)Lp(a)水平与炎症状态也可能有一定关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或慢性肾病等急性疾病中,Lp(a)水平也会升高。
03
有直接靶向降低Lp(a)的药物吗?
目前尚无获批的特异性降低Lp(a)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疗法。
多种在研的RNA靶向疗法(如反义寡核苷酸、siRNA),如pelacarsen, zerlasiran等,这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能强力降低Lp(a)达80%-98%。目前这些药物均在临床研究阶段,并没有获批用于降低心血管风险。
04
已经上市的降脂药物能降低Lp(a)吗?
批准用于降低LDL-C的“降脂针”可以小幅度降低Lp(a)。包括PCSK9单克隆抗体(例如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和小干扰RNA英克司兰(Inclisiran),这些用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药物,在临床试验的事后分析中发现可以小幅度降低Lp(a)。
✅一项FOURIER研究亚组分析发现,依洛尤单抗在48周后导致Lp(a)水平平均降低了26.9%。与基线Lp(a)较低的患者相比,53名基线Lp(a)值较高的患者Lp(a)的绝对降低幅度更大,与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MI)或紧急血运重建的死亡风险更明显地降低相关。
✅阿利西尤单抗的研究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在接受降脂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每2周使用150 mg的剂量时,Lp(a)水平平均降低了约30%。同样,在ODYSSEY 3期荟萃分析中,阿利西尤单抗对Lp(a)的影响得到了证实, Lp(a)降幅为23%~29%。
✅英克司兰(Inclisiran)已被证明可以降低LDL-C水平,以及Apo B100和Lp(a)浓度,Lp(a)降低15%~25%,与剂量相关。ORION试验事后分析探讨了英克司兰对Lp(a)的影响, ORION-1研究中,单剂量组在第180天的Lp(a)中值降低范围为14%~18%,双剂量方案为15%~26%(即随机化和90天)。
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英克司兰,还是单克隆抗体,这些提示能降低Lp(a)的临床研究都不是专门为评估Lp(a)的变化而设计的。这些结果都是通过事后分析得来的。
临床试验的事后分析(Post-hoc Analysis)的证据级别通常较低。因为,它的分析方案(包括分组 cutoff 值、统计方法、要检验的变量等)不是在试验开始前锁定的,而是在看到数据后决定的。这极大地增加了偶然性发现(假阳性) 的风险。就像抛硬币,抛的次数多了,总有可能连续出现几次正面。所以说,事后分析被视为生成新假说的工具,而不是证实假说的结论性证据。 它们的作用是“发现信号”,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但不能作为改变临床实践的直接依据。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些降脂针的说明书的适应症里,只推荐“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而没有推荐“用于降低Lp(a)”了。
05
如果Lp(a)高,怎么办?
(2025欧洲ESC血脂管理指南;图片来自杨宁医生)
目前阶段,处理Lp(a)升高的核心策略是:将其视为重要的心血管风险增强因素,从而更积极地管理所有其他可控的危险因素。
(1)更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管住嘴、迈开腿、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情、充足睡眠等。
(2)使用目前可用的降脂药物,把LDL-C这个血脂的主要靶标控制的更好,降低整体的心血管风险。
刚刚发布的2025年欧洲ESC血脂管理指南里,建议对于Lp(a)高的人,临床医生应重新评估其总体心血管风险等级,执行更严格的LDL-C降脂目标和更积极的降脂策略。高Lp(a)患者应被强烈鼓励接受他汀治疗(如果其总体风险足够高)。
(3)积极预防和治疗“三高”中的其他因素,高血压、高血糖。
(4)2025年ESC指南建议每位成年人在其一生中应至少检测一次Lp(a),可在首次或下次血脂检测时进行。
所以,从年初查体之后,我给自己的治疗方案就是,吃上他汀,把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来源:杨宁医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