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能源汽车固然很火,可吉利燃油车的销量依然占据了大半江山,虽然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挺快,占了总销量的35%,但燃油车销售依然是绝对主力,在净利润方面燃油车的贡献更是相当给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可是火得一塌糊涂,街上绿牌车逐渐挤掉了许多蓝牌车的地盘。很多车企一头扎进新能源的大潮,甚至放话说要彻底干掉燃油车!
可燃油车真的要凉了吗?吉利提出了反对意见!
2024年吉利汽车总收入达到了2402亿元,净利润166亿元,卖出了217.7万辆车,三项指标全部创下历史新高。
新能源汽车固然很火,可吉利燃油车的销量依然占据了大半江山,虽然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挺快,占了总销量的35%,但燃油车销售依然是绝对主力,在净利润方面燃油车的贡献更是相当给力。
新能源车的风头这么强劲,吉利靠燃油车狂赚到底是什么操作呢?
其实吉利是有自己的一套逻辑的,跟其他车企不同,吉利一直推行“燃油+新能源”双线并行的策略。表面上看有点两边下注的味道,实际上这个布局让吉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先机,这几年新能源市场的增速确实亮眼,但市面上依然有大量消费者钟情于燃油车。
在很多消费者看来,新能源车还是不太成熟,有人嫌弃新能源车的续航问题,有人则对充电设施感到不满,更有人对燃油车“踩油门”那种独特的驾驶感依依不舍。
再加上我国一些偏远地区的充电设施不够完善,燃油车依然有很强的市场需求,这一部分的市场吉利是不愿意放过的,所以并没有跟风完全转战新能源市场,反而凭借成熟稳定的燃油车技术加上自身研发优势,让燃油车依然是能打的“老炮儿”。
这就是吉利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没有盲目跟风,依然牢牢抓住了燃油车的稳定基础。
如果说吉利两头下注是做差异化竞争的话,那吉利行政总裁桂生悦的一番话就有点太嚣张了,他认为未来2-3年,没有燃油车业务的车企都会成为输家。这话一下就捅了马蜂窝,网友纷纷评论,这话究竟该怎么理解呢嗯?
桂生悦对这个判断给出的理由其实是挺有深意的,他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市场将进入“油电平权”阶段,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将不再有明显的政策、市场差异,两者将在同一舞台上公平竞争。
这两年新能源车之所以卖的火爆,虽然跟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转变有关系,但也不得不承认国家对新能源政策的倾斜是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的,所以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车时并不是单单依赖自己的喜好,国家的政策占了很大一部分诱因。
等到油电真正同权之后,没有两手准备的企业将会失去燃油车这块市场,一定会少了一大块抗风险的缓冲地带。
这种情况在海外市场特别明显,我们国家新能源车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是因为这些年国家在充电基础设施上面投入了大资源。可是国外很多地区的基础设施是非常滞后的,对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也没咱们这么高,燃油车依然是全球汽车销售的主流。
作为车企不能光盯着国内大城市充电桩的数量猛增,却不经意间忽视偏远地区或海外市场。假设车企完全放弃燃油车业务,把宝全押在新能源车上,那如果后续新能源市场出现波动,企业抗风险能力就大大降低了。
而且现在的电动车技术发展还有不少短板,电池续航和低温性能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再加上一部分人对新能源车“适应不良”,燃油车仍是非常重要的选项。
站在吉利的角度,它们的油电并行策略就具有极强的弹性和抗风险能力,一方面用新能源车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坚守燃油车这条“黄金赛道”。
可我们也不能人云亦云,现在在汽车市场既然有新能源车搅局,那未来的趋势一定会有新能源的一席之地,油车时代真的要翻篇了吗?
其实现在汽车行业内已经出现了两种对立的声音,有些车企大佬坚决认为燃油车依旧能再战几年,但也有车企直接彻底转向新能源,比亚迪在新能源转型上迈的步子就特别大,几乎没有回头路。
很多车企抛弃燃油车时都会提到一个理由:新能源汽车省钱、环保、智能。但理性点分析,这种逻辑并不能完美适应每个消费群体。
有些人买车首先得实用、耐用、保值,在一些基础设施跟不上的地区,充电桩数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几乎不会选择新能源车,因为新能源车对充电基础设施的依赖太大了,充电慢和续航差会长驾驶体验大打折扣。
很多北方城市,只要到了冬天新能源车的续航直接能掉一半,所以在这种场景下,燃油车成了“值得信赖的老朋友”。
所以真正适合新能源车使用的场景还是受到限制的,现在虽然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但是我国依然有大量的燃油车市场需求。
现在的燃油车保有量依然还有2亿多,这么多的车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被全部替换掉的。
如果车企真把燃油车直接取消了,将会丧失大量的忠实用户,只要这些用户另投他处,想要再让他们回来是难上加难的!等到未来“油电平权”阶段正式开始之后,燃油车或电动车谁能最终胜出,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市场永远都是多样化的,就选择两面战队的车企,自然就会有权利拥护新能源的企业。
除了那些造车新势力之外,比亚迪是在新能源转型上做的最彻底的,现在的比亚迪已经完全停止了燃油车生产线,一门心思把宝压在了新能源车上。
不过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车确实卖得好,这几年的销量和市场口碑绝对堪称车市“黑马”。
虽然吉利已经提出了他的看法,但是比亚迪的所作所为也并不一定是错,有时候背水一战才能真的打出璀璨的攻击,其实现在的比亚迪就是在抢占未来的市场。
而且做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在这方面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比亚迪在电动车的零部件和造车成本控制上的优势非常明显,这不仅缩小了它和燃油车的成本差距,还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里筑起了一道壁垒。
就像王传福说的,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是有绝对的定价权的,所以比亚迪根本就不怕燃油车的竞争,它可以把旗下车量的成本压的很低,靠低价走量来维持竞争优势。
市场是多元的,比亚迪的胜利并不代表所有车企都得按照这种剧本走,吉利的双线策略或许显得更加灵活稳妥。
并非所有市场都适合快速切换到新能源车,有些市场考虑的就是谁能把用车成本压得更低、用起来更方便。如果连充电都找不到桩,或续航没办法满足需求,新能源汽车对这类人群的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
因此桂生悦才敢理直气壮地说燃油车的市场不会轻易丢失,甚至某些车企全面放弃燃油车这条线,可能还“为时过早”。
不过我倒觉得新既然能源车涌入了这个时代,就不会让燃油车继续一家独大了,电动车的渗入速度与基础设施发展的拐点慢慢临近,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增强。
一些发达地区大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基本已经撑起了市场的半边天,这股大潮已经不可逆转了,燃油车的市占率萎缩只是时间问题。
一旦新能源车解决了续航和低温问题,燃油车将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更新替换掉,毕竟我们的电价在全世界范围内出了名的稳定低价,但油价却要受到国际上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现在国家正在大力进行能源结构转型,新能源发电企业越来越多,未来我们国家的电力供给一定会越来越稳定。
这一切的发展都在为新能源车站台,而且新能源车和油车相比驾驶性不是好的一点半点,不管是智能化自动驾驶还是驾驶习惯监控,这一系列的科技配置已经在电动车上落实的非常完美,某些曾阻止人们下决心买新能源车的痛点都在被一步步“抹平”。
对燃油车的所谓情怀只不过是一小部分人的选择罢了,就像当年的手动挡和自动挡之争一样,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更省力的新技术,现在回头看看,又有几辆机动车还在用手动挡呢?
最终车市鹿死谁手或许得取决于未来的几个关键要素。最关键的还是基础设施,尽管目前新能源车正逐渐铺设充电网络,但部分地区依然跟不上爆发式增长的需求。
如果这个环节继续落后,至少这些地区的消费者是不可能选择新能源车的。
从技术上来讲,新能源车的最大命门是电池技术,不管是固态电池还是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都将会让新能源车的使用越来越舒服。
如果我们升级了电池制造工艺,让电池的价格更加亲民,新能源车很有可能打上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彻底让燃油车成为历史。
参考资料:
吉利燃油车逆势狂赚166亿打脸行业?总裁断言:没油车的车企两三年后都是输家
大河汽车
五年之期已至,燃油车真的要“凉凉”?
科技说2025-03-15
纯电渗透率不升反降,是市场理性回归的必然
03-22Zaker新闻
来源:湖北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