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孔学堂书局、多彩贵州网、钟书·薪火书局联合主办的“解码千年文明,绘见贵州记忆”名家进校园活动,先后来到贵阳市观山湖区铭廷小学、铭苑中学、贵阳三中、华润小学、逸都国际学校,在贵州考古学者的带领下,从考古科普漫画书籍《一起考个古》中的
考古+思政,这是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全新探索!
近日,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孔学堂书局、多彩贵州网、钟书·薪火书局联合主办的“解码千年文明,绘见贵州记忆”名家进校园活动,先后来到贵阳市观山湖区铭廷小学、铭苑中学、贵阳三中、华润小学、逸都国际学校,在贵州考古学者的带领下,从考古科普漫画书籍《一起考个古》中的考古成果切入,将地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让师生更好地认识脚下的土地。
贵州考古学者组成的“考古天团”,为携书进校园活动打CALL
《一起考个古》是贵州首本考古科普漫画书籍,是全国首次以漫画的形式,梳理省份历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果,让读者以漫画的形式了解贵州史前至晚明30余万年的历史脉络。该书的出版,为地域文化研究传播树立了创新范式,被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列为推荐图书。
贵州考古学者在书中寄予同学们
“你们知道贵州最早的‘考古盲盒’在哪里吗?”开讲前,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周必素抛出的问题,立马勾起师生们的好奇心,打开了一场关于考古学科的启蒙课。
“贵州最早的‘考古盲盒’是六盘水盘县大洞遗址,那里的人类活动遗迹距今有30万年,这个考古发现也是贵州拿下的第一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开讲中,周必素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揭秘考古调查钻探怎么找“盲盒”、考古发掘怎么“开盲盒”、以及如何修复出土“宝贝”,通过千余墓葬发掘现场图、金凤冠出土照、出土文物修复工作照等等现场图,让师生“洗眼睛”的同时,更激发大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唤醒了他们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走进考古,了解历史”开启一场奇妙的研学之旅
从最早的“考古盲盒”盘县大洞遗址,到单次开得最多的“考古盲盒”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周必素以贵州首本考古科普漫画《一起考个古》为引,将这些“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历史”进行趣味分享。
活动不仅是对认识历史方法的一次创新探索,也是完成教育的重要课题——“认识脚下的土地”的考古实践。师生们沉浸其中,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将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考古与萌趣交织的考古公开课,变成一节考古学启蒙课。
新时代考古既在溯源,也在育人
作为《一起考个古》新书发布后的进校园活动,记者观察发现,新时代的考古既在探源,也在育人。以学术性、趣味性与教育性为一体的“教”,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而考古发现和成果是最好的文化载体,也是探索全场景学习、无边界学习的实践方式。
“一个没有历史、不懂历史的民族,注定是难以发展和强盛的。考古手铲下的古老中国,正在焕发的磅礴气势和活力,将考古文化融入思政育人工作中,也是落实‘双减’政策下素养教育要求,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实践。”贵阳市观山湖区华润小学老师说。
热烈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环境
在进校园的分享交流中,同学们对“如何修复损坏的文物”“在考古过程中遇到困难该怎么解决”“考古人是如何通过刚出土的文物辨别年代”等问题进行提问交流,专业细致的回答不仅让同学们豁然开朗,还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起考个古》新书分享暨考古讲座
接下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持续推进《一起考个古》新书分享暨考古讲座,并以全民阅读+公众考古的方式走进各大校园、市县图书馆、书店等,在打造无边界考古课堂的同时,为全省各地市深化文旅融合、促进全民阅读提供丰富素材。
来源 多彩贵州网
编辑 杨睿
二审 廖波
三审 刘钢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