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自驾算法本科生教奥数:魔都家长为焦虑疯狂买单的魔幻现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8 20:00 1

摘要:“前几年我在清华实验室调试代码到凌晨三点,现在却在给小学生讲鸡兔同笼。”29岁的陈默推了推眼镜,教案上工整的奥数题与简历上的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经历形成诡异的镜像。他说,“没办法啊,庄兄,现在新能源车企太卷了,弯道超车几无可能,我这也算是换赛道了。”

“前几年我在清华实验室调试代码到凌晨三点,现在却在给小学生讲鸡兔同笼。”29岁的陈默推了推眼镜,教案上工整的奥数题与简历上的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经历形成诡异的镜像。他说,“没办法啊,庄兄,现在新能源车企太卷了,弯道超车几无可能,我这也算是换赛道了。”

话说,当家长们为抢到他的周末小班课加价到1800元/时(周末两天,每天6小时,三位学生,每次2小时,他的收入可达小两万),这位清华硕士正准备本来想用来买特斯拉2025新款的钱,在女友的要求下,变成了在上海中环内买一套89平的学区房的首付款。他和女朋友已经去看了两次楼盘了,这仅仅是他来到上海的第14个月赚的。他说,我来的时候,卡里也就够租个公寓的钱了,喝两口茶叶,他接着说:“还是沪上的家长money多而且更舍得花钱培养孩子啊”。

让人惊讶的是,这届家长的焦虑指数正在突破天际,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双减”后消失的学科培训班,转身变成了至少每小时800元的“高端陪读师”、人均5万的“研学夏令营”,甚至衍生出“奥数私教经纪人”产业链。上海某教培机构的招聘简章上,清北毕业生的起薪标注着45-60万,附加条件赫然写着:需背诵《数学竞赛题典》,能辅导学生冲刺IMO国际金牌。

不得不说,陈默的转行故事堪称当代“知识变现”的经典案例。2021年从百度离职时,他的工牌还带着自动驾驶项目组的涉密标识。如今他的朋友圈全是“清华学霸亲授”“数学思维训练营”的广告,配文永远是那句精准戳中痛点的slogan:“您孩子离清北,只差一套解题方法论。”

家长们趋之若鹜的背后,是“牛蛙”“素鸡”“上岸”等黑话编织的焦虑网——海淀妈妈为孩子报满六个奥数班,深圳家长花200万请清北毕业生做私教,更有沪上的家长在家长群里众筹“清北天团”,声称要打造“民间奥数国家队”。

教培行业的“学历军备竞赛”已经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某头部机构的招聘要求写着:清北毕业生优先,需有国际竞赛获奖经历,能辅导学生在3个月内将数学成绩提升40分。更魔幻的是,这些老师的年薪甚至超过了他们在互联网大厂的同龄人。

有家长直言:“请个清北老师,相当于给孩子买了双保险——就算成绩没提高,至少能让他感受清北思维。”这种畸形的市场需求,催生出“清北毕业生=优质教育资源”的荒诞等式。

住在古北的五年级小学生陈值斌(化名),父母都是白领,家庭年收入高达200多万,最近三年华在数学和英语的补课费已经超过百万,虽然比起之前提升了不多,但其父母依然认为非常值得的理由有二:一是打基础阶段错过就来不及了,二是高考一分之差就是万人之上和之下的差别了。真实有钱任性。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家长的焦虑正在反噬教育本质。陈默的小班课上,有学生带着AI错题本现场直播解题,家长在监控屏后实时打分。更夸张的是,某家长要求他在授课时植入“清北生存指南”,包括如何竞选学生会主席、如何申请海外名校。这种“买椟还珠”的行为,爆露了家长对教育的认知偏差——他们以为花钱买到的是知识,实则是缓解焦虑的安慰剂。

在这个打开抖音上满满都是“清北毕业生教奥数”的魔幻时代,最讽刺的莫过于教育评价体系的固化。当奥数竞赛成为升学敲门砖,当“清北光环”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家长们用真金白银堆砌的,不过是一场集体癔症。陈默的教案最后一页贴着张字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但在家长们眼中,这句话远不如“清北名师”四个字来得实在。

说实在的,当教育变成可以量化的商品,当知识沦为焦虑的解药,我们是否该反思:这场由家长买单的“教育狂欢”,究竟是在培养人才,还是在批量生产“考试机器”?或许,真正的教育改革,不在于禁止多少培训班,而在于破除家长心中那座名为“清北”的大山。毕竟,当奥数老师的收入超过科学家,当教育变成一场投资游戏,这个社会的价值坐标系,早已偏离了应有的轨道,真实教育的悲哀,你说是吧。

来源:庄崇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