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剧,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表演艺术,自幼不知道去剧场看过多少次名家大师的舞台表演,而从广播中听到过的传统京剧,更是不计其数。就是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我还学到了剧目之外的丰富知识,当然主要是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以及地理知识。
京剧,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表演艺术,自幼不知道去剧场看过多少次名家大师的舞台表演,而从广播中听到过的传统京剧,更是不计其数。就是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我还学到了剧目之外的丰富知识,当然主要是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以及地理知识。
如今头条上每天领取春日花束的活动,让我一次又一次地读到了吟诵桃花的诗句“桃花依旧笑春风”。要说这句诗,我是再熟悉不过了,童年学过的东西,总是记忆那么牢固,想忘记似乎都很难。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并且早已脍炙人口。尽管我也像许多孩子一样从小学着背诵唐诗,但是父母却没有教我念过此诗。我也不是在小学或中学的语文课堂上学习的这首诗,甚至学生时代的语文课和历史课上都从未出现过崔护这个人物。
我的此诗的知识是从何而来的呢?戏曲,从京剧艺术中得到的。
我并没有看过五十年代中国京剧院高玉倩、江世玉在人民剧场的演出,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是听了戏曲广播。那时电台的“剧场实况转播”节目,是个非常有人缘的节目,每逢电台播送这个栏目时,我都会专心致志地守候在那台父亲刚从苏联带回的电子管五灯收音机旁,聚精会神地把戏从头到尾地听完。那时做梦也想不到后来出现的电视机,竟然能够坐在家里看大戏。
“剧场实况转播”节目的播音员,都是受过一点训练的,事先可能对于要转播的戏曲做了一些功课的。因为听众看不见舞台画面,就要求播音员把舞台上的表演用语音讲述出来,传给听众。还要求播音员尽量在转播时,多介绍一些唱词,可能是为了让不懂京剧的人也能听明白。
在转播《人面桃花》这个戏时,播音员就念出了舞台上剧中人崔护写的这首诗。许多时候在听这个节目时,我也预备好纸笔,尽可能地记录一些戏词。当播音员用慢速念诗的时候,我也龙飞凤舞地把其中的大部分词划拉在纸上了。当时我只觉得这几句特别好懂,没有我不理解的句子,也不像其他古诗那样听得一头雾水。
事情到此尚未结束,毕竟28个字没有记完全。怎么办呢?只好以后再说呗。好在那时的广播里每天都有大量的京剧节目,等到广播里再播放高玉倩、江世玉演唱的《人面桃花》录音时(那年代的《广播节目报》上逐日逐时登着每天每时的节目),虽然没有播音员的解说,可从演员的念白中,我还是能拾遗补缺地把诗补齐,特别是听实况转播时没有写下的“相映”俩字。
文革以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先生,首先恢复演出了这个戏,后来是中年演员赵乃华也演出了此戏。这时我才知道,京剧《人面桃花》是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大师首创并演出的,那是他1920年去武汉演出时自编自演的,既是欧阳予倩先生全国解放以后,在中国京剧院亲自导演的一个京剧,也是他最后排练的一个京剧。2023年10月,赵乃华给北京京剧院的索明芳复排后,青年花旦索明芳向观众呈现了这个戏。
京剧《人面桃花》的舞台演出,我一次都没看,但崔护的诗,却永在我心。
来源: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