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份文件不仅是自然资源部给予深圳的第一份城市空间治理综合改革方案,更是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党中央时隔10年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国家部委层面出台的首份专门支持深圳深化改革的文件。
近期,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深圳进一步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若干措施》。
今日(9月4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若干措施》相关情况,进行深入解读。
为深圳量身打造的《若干措施》,可以说是含金量高、针对性强、引领性突出。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这份文件不仅是自然资源部给予深圳的第一份城市空间治理综合改革方案,更是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党中央时隔10年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国家部委层面出台的首份专门支持深圳深化改革的文件。
从内容看,《若干措施》聚焦自然资源领域,系统部署了五方面20条改革举措,为深圳量身打造了一套前瞻引领、系统集成的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综合改革方案。
譬如,支持深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打造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典范的目标,优化提升自然生态空间、存量土地空间、海洋经济空间、数字智慧空间和区域协同空间等“五大空间”。
这批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创新性、引领性,旨在支持深圳破解超大城市发展难题、提升空间要素保障能力、增强优势地区发展动能、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
首项任务、重点任务
“建好用好国际红树林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20条改革措施中,“建好用好国际红树林中心”放在第一条的位置,作为首项任务、重点任务,为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是总书记亲自赋予深圳的重要使命任务,这体现了央地联动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的坚定决心。
2024年11月,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成立。随着津巴布韦、苏丹共和国加入了国际红树林中心,意向成员国已经达到20个,中心《成立协定》生效在即,首次理事会会议即将在深圳召开。
当前,深圳以建好用好国际红树林中心为牵引,深入实施“红树林+”行动。
譬如,积极举办国际性活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将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成就、推动全球红树林保护、服务国家外交的重要平台。
大力推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此外,《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深圳携手周边城市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这一举措与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高度契合。(点击回顾《时隔10年,中央再开重磅会议!深圳都市圈想象空间更大了》)
发布会上提到,深圳正以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联合香港共同开展2050+城市发展愿景研究,高水平规划建设好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面向未来打造世界一流双城都市圈,并积极联动广州、东莞、惠州、中山等大湾区城市,规划建设更多区域战略通道,大力推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譬如,深港两地深化规划衔接、设施连接、生态保护、海洋发展等多领域协作,携手打造世界一流双城都市区;深圳与中山空间一体化协同,联合东莞、惠州编制深圳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构建一体化、同城化区域协同空间新格局等。
政策信号、意义显著,含金量、针对性可见一斑。
深圳方面反应迅速、推进有力。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产耀东在发布会上强调,《若干措施》印发后,深圳已第一时间印发了落实《若干措施》的全市工作方案,建立部市协同、部门协同和市区协同机制,凝聚改革最大合力,确保各项改革蹄疾步稳。
同时,创新构建“实施-评估-转化-推广”的改革闭环机制,推动更多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为国家完善城市治理体系贡献更多深圳案例、深圳经验。
深圳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孙华明表示,《若干措施》将有力推动深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部署走深走实,有力推动贯彻落实《意见》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有力推动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在全国先行先试。
纵观整体,《若干措施》不仅注重问题破解,更强调战略引领,展现出国家支持深圳继续担任改革试验田、打造高质量样本的明确意图。
记者 / 张雪莹
排版 / 张雪莹
审校 / 李天南
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