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简称为何是冀,而不是燕或赵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5 13:54 1

摘要:冀州,这名字听起来像是遥远的时代里就存在的东西。很早就看它在古籍、在老史书里晃悠着。没拐弯抹角,河北的名字、简称,都离不开“冀”字。其实,山海经那些灵怪故事,不知道多少人信,蚩尤打黄帝时,黄帝让应龙在冀州野外“上场”,那地方就是今天的河北。有点宿命感?这么多工

冀州,这名字听起来像是遥远的时代里就存在的东西。很早就看它在古籍、在老史书里晃悠着。没拐弯抹角,河北的名字、简称,都离不开“冀”字。其实,山海经那些灵怪故事,不知道多少人信,蚩尤打黄帝时,黄帝让应龙在冀州野外“上场”,那地方就是今天的河北。有点宿命感?这么多工整的顺序,多少令人心里发堵。但你不去管它历史真假,它确实一直在河北地界转悠,连《史记》都说舜帝是冀州人,统一天下的尧也在这儿发号施令,似乎从最早的部落大会,就有人惦记着河北。

舜帝的户口本算起来还是河北的。尧当年也乐意把都城弄在这里,统着全国各路诸侯。禹治水忙活的地方也从冀州启程,他分九州,冀州自然成了其中之一,这九州在后来的行政地图还犬牙交错,但始终绕不开冀。你换个视角看,冀州范围超乎现代一个“省”的想象,东西南北逢河遇海,面积有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涵盖好多现在的省份、直辖市——连内蒙古东部、辽宁都被包进了冀州老地盘里。是不是有点夸张?但大禹划界分州的说法不止山海经,后面冀州的故事越搅越多。

冀州地势不算磅礴,壤土色白松软,赋税在全国拿第一等,是上等地。这倒不见得让河北的百姓心里多踏实,赋税多了也挺麻烦。土地肥沃是件事,治理疆域才是真折腾。你说冀这个字怎么来的,好几种解读:说文解字里,专指北方的州。《尔雅》则讲两河之间就是冀州。黄河几字形流淌时,北边地界被冀州锁定,等到燕赵、邢、幽等地冒出来,行政区划竟也一直绕着冀州打转。你还能在《封神演义》刚开头看到殷寿打冀州侯苏护,这地方既神话、又历史,极像混搭的舞台背景。

商王在邢台盘踞过一百多年,周武王灭商才分封天下,让召公家孩子守着燕国,在北京西南建都,依山得名。“以山命名”,却成了古代的传统。燕国有燕山,邢国在邢台,这些地方的名字反而有点随意。邢国在商末到春秋末被卫国吞了,后来又被晋国“收购”,反复换老板。燕国活得久,布局深,秦统一六国的时候才被灭。邢国四百多年,燕国活了八百年,这样的寿命在古代国家里真的不多见。

燕国疆域奇大,包括现今北京、天津、河北北部、辽宁一些地方。早春秋是这样,到战国后逐步向东衍伸,甚至触及到朝鲜边边。不止地广,连民族交流复杂,到处是边界。赵国是晋国分家出来的三兄弟之一,起初在山西太原,后一路南迁,最后安营在邯郸。赵武灵王靠胡服、骑射带起风向,开始兼并中山国、吞林胡楼烦。北边跟燕国贴着,合起来就是燕赵之地。

燕赵的合称其实是战国才出现的。你翻历史书,看到“燕赵多佳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类文采飞扬的话在两汉以后就成了固有标签。韩愈也乐得做这样的序文,来形容河北的英雄豪杰。这些诗文里用的“燕赵”,其实跟现在的现代河北边界并不一致。燕北、赵南,地域上各有心眼,合用的名字却很有事——既算历史,也算地理,还添人情味。

秦始皇搞郡县制,冀州地泄成好多个郡。你数数:巨鹿、邯郸、恒山、上谷、代、渔阳、右北平这些,都在现代河北和临近地区。到汉代,刘邦把卢绾封燕王,张耳成常山王,都扎在人口、地利重要的河北地段。武帝时正式整合成冀州刺史部,东汉末年袁绍在邺城搞冀州大本营,占地甚广;曹操做魏王,也没舍得换地方,仍然在邺城。地方大员扎堆选冀州,多少说明河北这块地自古易守难攻。

到了西晋,冀州成了幽、司、冀三州之一;隋朝改动后下辖十一郡,能和唐朝二十四个州相比。冀州地带从来是北方枢纽。唐朝设河北道,部分州入河东道,下辖范围覆盖今河北、北京、部分河南、山东。京畿、边疆、耕地,统统一锅端。唐末河北道的归属确定下来,河北俨然成为北方核心。

到了宋辽金时代,河北东路、西路分割,有些地区被辽国、金国轮流占据。蒙元定都北京,河北归大都路;明朝先在南京,后迁北京,河北变成北直隶;清朝还是直隶,民国改成河北省,省会一度在天津,终归保定。新中国成立,省会从保定移到石家庄,河北的政治重心才稳定下来。

讲到河北的简称“冀”,不是随便定的。为什么不用燕或赵?冀这名字早于燕、早于赵。历史价值高,文化分量重,从黄帝、尧、舜到大禹,与最早的行政区划接轨。冀州数千年没怎么消失过,流传下来的时间比燕、赵都久。燕赵地域有分歧,燕偏北、赵偏南,两者合起来才是现代河北的地理形态,但很难说两者就是河北正统。

其实,用冀这个名字还真有点奇妙。你仔细看,现代河北的范围就是古冀州的老模样,比燕赵组合的地理更接近现状。你说古代那些编地图的人,有时挺聪明,有时也糊涂,拼拼凑凑总能把版图摆得八九不离十。有意思的是,河北这地儿,无数英雄、王侯在这扎根,都折腾出了各自的故事。现代的河北,无非是在这个历史大漩涡里浮一浮沉一沉。要争历史的正统,“冀”字未必是最好,其实“燕赵”也没那么准确。谁发明的地域归属,不见得都经得住推敲,但到底还是有由头可寻。是不是这种混乱其实才构成了“河北”的独特性?

一条黄河,数省分割,各地命名,河北冀楚燕赵,怎么分怎么合,中古到今朝,时间没有断档。人名地名、边界变迁,也没见谁能说清到底哪里最正宗。其实这正是行政区划一次次变化的地方魅力。

一段历史,两种称呼,合成今天的河北。谁能说清楚“冀”、燕、赵,哪家才是老本?历史长河里,改了又改,早的未必就是最好的。可到了现在,河北还在用冀作简称,也许这就是它的风骨,也不见得就是历史的铁证。

这也不算结束吧,河北不正是在这些变来变去的名字里寻到了自己的位置?

来源:清鹤

相关推荐